何貴昌
摘 要:小學生寫作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程,圍繞主題談話是一個突破口。在對談話主題的陳述中,運用多種形式的語言來展示,是一個作文構建的過程。在教學工程中,老師應給以指點、引導,讓學生規范模式下敘述、寫作,讓學生有的放矢。這一過程中,處理好諸多因素之間的關系、理順各種活動層次就顯得極為重要。
關鍵詞:話題 主題 內容 素材 語言
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的現象時有發生。學生要么無處下筆,要么語言格式單一,要么語言不豐滿,要么整篇沒結構、沒次序等。為幫助學生寫好作文,走上寫作的道路,老師們絞盡腦汁。在此,僅拿我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記敘文寫作上的一點體會,同大家交流。
1 處理好話題與寫作主題之間的關系
小學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積累,記憶里儲存了一些故事,對人對事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這些都可以成為話題的突破口。學生的注意點往往在故事性上,尤其在情節和結果上。老師可以抓住這個突破口,先提起他們的興致,然后讓他們自己組織試說。在這一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對事件繪聲繪色,頗為動人。但這僅僅是學生敘述了事件,這與具體寫作主題的要求還截然不同。老師可以圍繞學生敘述的話題,出示一些寫作題目讓學生自己聯系,看看這敘述的話題能承載了什么樣的作文題目,能承載多少。讓學生就同一話題敘述找到多個立足點。當作文題目確定時,教師可讓學生在考慮作文題目的情況下,在話題敘述上有所變化,提示學生敘述重點在哪里,應該怎樣突出這一重點。譬如,學生之間互相幫助的事情比比皆是,在這一話題敘述中,我們會發現很多與它相關聯的作文題目:“感動”、“幸福”、“友誼等等。在敘述過程中,學生只要根據作文題目要求,轉換重點敘述部分就能找到話題與作文主題的契合點。
2 處理好話題與要素之間的關系
話題(素材)只是單純的故事,學生在敘述過程中,我們老師要提示學生按一定要求敘述話題,譬如提醒學生在敘述過程中要注意繼續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樣,學生在敘述過程中,會把這些要素納入其中,從而保證敘述內容的大體框架。在這一敘述過程中,我們還要提示學生多種語言方式的運用,譬如表示同一時間就可以用多種敘述方式:“正是早上六點鐘”“太陽剛剛升起”“這涼爽的晨”等等。同樣在各要素的敘述上可以探索多種敘述方式,以避免學生作文的呆板、無生機問題。在這一過程中,要讓學生學會“取舍”。所謂的取舍是指采用什么樣的語言來表達完全取決于話題的指向性,如:指向“積極”的目的,我們可以選取濃麗的景致、熱情的場景;指向“消極”的目的,我們選取幽暗的風景、凄婉的情調;指向“前程”的輝煌,我們可選擇“驕陽似火”;指向“奮發”,我們可以寫“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當然在寫作內容的要求下,所有的素材因素都會自然湊到寫作內容跟前,要做到不失真,讓所寫內容有生存的土壤,在現實生活中能找到它的影子甚至它本身。
3 處理好寫作內容與主題之間的關系
在選取了內容的基礎上,要處理好寫作主題與內容的關系。寫作主題是靈魂,內容是筋骨是血肉,兩者需要完美結合。在這里很多學生會出現重主題但內容貧乏、重內容但主題模糊的現象。老師在這一環節中,要細化內容、明確主題。所謂的細化內容,就是提供給學生廣闊的寫作空間,讓學生有“寫不完”的感覺。譬如在環境寫作上我直接明確有幾處可以寫:天、地、太陽、星星、云朵、風、雨、花草樹木,小鳥、山羊等等。這樣,學生在各個事物上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敘述,然后我們再幫助學生完成這里邊的取舍,內容便逐漸豐滿起來。在寫作人物時,我們可要求學生必須完成多種描寫:外貌、神態、語言、動作、心理等,規定這些描寫一定要出現的次數,這時學生也能在要求之下進行寫作,最后也是我們幫助學生進行取舍。每個要素的安排上,我們都可采用這種方法。內容豐滿了,我們要提醒學生寫作主題與內容的關系。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讓學生對每個內容與主題相聯系,看看他們的緊密程度。在取舍時,我們只選擇聯系緊密的,有助于表達主題的內容。
4 為文章選擇合適的題目
在主題明確、內容充實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文章題目至關重要。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又是心靈的窗戶。這要求我們在選題目時一定要擇優。我們可采取先讓學生自己寫幾個題目,然后老師寫幾個題目,進行比對。在這一比對過程中,我們要時刻強調題目與主題內容的聯系和相互作用。題目過大而內容單薄,題目偏離主題的現象居多。我們在教學生時,盡可能出更多的題目,讓學生去體會,其中的“優”與“劣”。然后我們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點評、小結,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題目。
5 創作富有情感的語言
小學生的語言一般不加修飾語,直來直去,顯得有些干巴。我們在寫作過程中一方面要求他們進行多種描寫,避免簡單敘述。運用多種描寫手段進行描寫,這在前面已提過,在此不做贅述。除此之外,我們也該讓學生發揮想象力,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想象等等。我們平時可以采取讓學生分角色讀課文、欣賞句子等手段,加強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文章寫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處理好各個要素和環節之間的關系極為重要,指導的可操作性是實踐寫作的基礎,從實踐中找到寫作的道理,然后再去實踐……循環往復,自然功到渠成。
參考文獻:
[1] 胡佩瓊.淺論小學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D].華中師范大學 2014.
[2] 朱省果.葉圣陶寫作教學理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