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曉紅
摘 要: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也是聽覺得藝術,它源于生活、表現生活,因此,音樂教學更需要融入情感,營造寬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在寬松而愉快地環境中學習、成長,甚至比淵博的學識更為重要,童心就像小鳥渴望歡樂、自由,童心又是一張張白紙,等待于我們去描繪。把音樂課堂教學生活化,可以使孩子覺得音樂貼近現實,更容易了解音樂。
關鍵詞:課堂激趣;激勵;創造
一、課堂激趣,引發學習興趣
音樂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藝術活動來激發人的興趣與情感,讓人愉快地受到教育。教師還可以從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事情出發,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真心鑒賞音樂,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特的感受與見解,調動多個感知通道,交流互動,升華情感,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創造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二、把生活融入課堂,激發感受與鑒賞的興趣。
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師只有調動起學生的生活積累,把生活融入課堂,讓學生帶著一份真情和一種興趣去體驗音樂,感悟人生,才會使他們享受鑒賞音樂的無窮樂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嘗試以下方法進行“激趣”:(1)用講故事、猜迷語等方法激趣:如欣賞《賣報歌》時,可根據學生在生活中喜歡聽故事的心理,先給學生講述電影中小報童的故事,導入歌曲的學習,繼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情感滲透;在學習《小蜻蜓》前則可讓學生猜猜有關蜻蜓的謎語,以及蜻蜓的生活習性等知識,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激勵學生勇于表現
“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其中的“演唱”這一教學內容,它是學生最易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形式。在教學中我發現,勇于表現的學生學習興趣特別濃厚,學習積極性也非常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經常鼓勵學生自己演唱、表演,用語言激勵他們,如:“剛才 xxx同學唱(表演)得這么好,哪位同學可以做得更好?我們試試好不好?只要有勇氣站到前面來,你就是最棒的”。以這樣的語言激勵,那些開始不敢舉手的學生嘗試性地開始舉手,我就及時抓住他表演中的“閃光點”大做文章,進行表揚,看著他洋洋自得的樣子,我知道,下次他會非常積極的舉手了。
四、“創造”教學生活化的設計
創造是發揮學生想像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創造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美國的科爾曼經過進行“兒童創造性音樂教學”實驗,設計了一套以兒童自我創造活動為目的和方法的音樂課程方案,讓兒童返回原始的自然音樂環境之中去,從最原始的音樂活動起步來體驗音樂,表現音樂。我們可借用科爾曼的兒童創造性音樂教學經驗,采取以下幾點做法。
1、 為歌曲創編動作。邊唱邊表演是小學生喜愛的一種教學形式,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更想用動作來表達情感。如果歌曲易于用動作表現的話,應盡量啟發學生結合生活,發揮想像,自編動作來表現歌曲。如在教唱《小蜻蜓》這一課時,我想方設法啟發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進行想像,創編出了優美的舞蹈動作。教材中只是一個簡單的律動,但在我的啟發下,學生創編出了許多優美的舞蹈動作來:唱“飛到西來飛到東”時許多學生都用雙臂模仿飛翔的姿勢,或前后飛、或左右飛、或旋轉飛;唱“不吃糧食不吃菜”時有的同學雙手晃動,有的同學單手晃動,好像在告訴別人,小蜻蜓不吃糧食也不吃菜;唱“是個捕蚊的小英雄”時有的同學便模仿生活中捕東西的樣子,有的學生則注意了“小英雄”這三個字豎起了大拇指。學生對自己創編的動作特別有感情,因此練習起來也很認真。
2、為歌曲改編歌詞。在教學中,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給熟悉的歌曲創編新的歌詞或改編部分歌詞,既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又能提高學生演唱新歌的興趣,同時還能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在教唱《法國號》時,當學生唱會了歌曲后,我便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根據《法國號》的曲調創編歌詞。經過小組討論后,有的同學將歌名改為《架子鼓》:咚嚓嚓,咚嚓嚓,誰在唱歌,咚嚓嚓,咚嚓嚓每天這樣。咚嚓嚓,咚嚓嚓,誰在唱歌,那就是我的架子鼓。有的同學創作的卻是《小蝴蝶》、《小燕子》等等。學生唱著自己改編的歌曲,創造力頓時被激發出來。一個同學唱完自編歌詞的歌曲后,其他同學都爭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創編的歌詞唱給老師和同學們聽。
3、愛心鼓勵。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當學生的行為表現受到教師的肯定、激勵和贊賞時,他們就會產生愉悅、積極主動的情緒體驗,就會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人人都積極參與,并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和創新思維,需要教師用愛心鼓勵他們大膽探究,大膽創新。要允許學生根據教學任務有獨立的創作和實踐,讓每個學生的思維不受限制,對學生每一個思維的閃光點都給予充分鼓勵。
五、與學生共同學習:
現階段的學生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見解。在音樂課堂上,他們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師。教師應緊緊抓住這一環節,積極主動地做他們的朋友,要讓他們感到教師是他們的知心朋友。這就要求教師應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走到學生當中去。
總之,音樂課堂教學的理念應從生命教育的高度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教師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平等相處,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并讓美的音樂去觸動他們的心弦,讓音樂與孩子的心靈靠得再近一些,讓音樂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