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鵬
【摘 要】血管外科急重癥對病人來說非常兇險,醫生需要在短時間內對患者的疾病進行診斷,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知識,為患者制定正確的治療方案。因此在急重癥患者的治療和急救中,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是必要條件。本文就對三種常見的血管外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進行探討。
【關鍵詞】血管外科;急重癥;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1
血管外科的急重癥患者其病情都較為嚴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已經受到了威脅。醫生則需要針對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確的判斷,及時快速的制定搶救措施和治療方案,這樣能夠有效地保證患者的病情在掌控范圍之內。針對血管外科的急重癥患者搶救和治療,醫院有必要進行研究討論,以此提高醫院的治療效果,幫助患者穩定病情,緩解癥狀。本文的探討希望能夠對血管外科的急重癥病情治療和診斷提供理論研究。
一 急性外周肢體動脈栓塞
1 診斷
外周肢體動脈栓塞來可根據五大癥狀進行診斷,若患者感覺異常,出現癱瘓,拉伸骨筋膜時產生疼痛,或有蒼白等癥狀時,則基本可診斷為外周肢體動脈栓塞。這是從患者的外觀對患者的病癥進行診斷,但也需要借助常規的輔助檢查來判斷患者是否患有該疾病。一般可通過多普勒彩超對血管和栓塞進行觀察,查看血管的管徑以及血管內的流速和阻力,判斷患者的具體病情,推算患者的肢體缺血情況。也可通過動脈栓塞診斷標準來判定患者是否患有該疾病。一般觀察患者的動脈情況對遠端供血以及情況進行觀察,這一輔助檢查結果也有利于后期的手術方案制定[1]。
2 治療
急性外周肢體動脈栓塞一般有兩種治療方式。首先為外科治療,如今可利用外科的取栓手術來治療疾病。若患者的肢體仍可存活,盡管有運動障礙也可通過取栓手術讓患者的肢體恢復正常。這手術的外科治療方式也包括腳趾壞疽,但是手術之后會使患者的截肢平面有所降低。另一種則為介入溶栓治療方式,這一治療方式的效果也較好。但溶栓治療方法盡量要求患者早發現早治療。若患者的血栓病程較長,則該種治療方法體現出來的效果就越差。經過相關試驗發現,血栓形成七天之內,此種治療方式有明顯的效果,但血栓形成14天內使用該種治療方法時,或者血栓機化時,都會非常影響溶栓治療的效果[2]。
二 急性腸系膜動脈栓塞
1 診斷
急性腸系膜動脈栓塞的臨床表現會有上腹絞痛、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患者在疾病初期有腹部較軟的情況,當輕輕觸碰時會有微痛感。后期時患者會出現吐血或排血便等現象,但其腹痛癥狀明顯改善,會出現壓痛、反跳痛等情況。在臨床診斷時,醫生會觀察患者的白細胞數量是否有升高,也會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來判斷患者是否有該疾病。醫生根據三大癥狀進行判斷,即為上浮或肚臍周圍疼痛、胃排空癥狀以及心臟病。這三大癥狀也可結合彩超影像進行聯合診斷,觀察患者的腹腔腸管以及其周圍的組織是否有變化,這樣醫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腸系膜動脈、腹腔干基本情況。也需要對患者的血管造影后的影像進行觀察,有助于醫生對患者進行手術和治療方案的制定,也可以作為選擇其他輔助治療方案的依據。
2 治療
急性腸系膜動脈栓塞可以進行溶栓治療,尤其對于早期的腸系膜動脈栓塞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進行溶栓治療的患者也需要一定的條件,要求其腹部的檢查沒有腸缺血的癥狀,其腹部的X光片檢查結果也較為正常。在進行溶栓治療時,要求患者的腹痛為八小時之內。在進行溶栓治療之后,患者的腹痛會有明顯的改善。但在溶栓治療過程中,醫生需要仔細觀察患者的腹痛情況以及患者腹部的細微變化,若出現腹膜炎的情況,應該立即對患者進行手術。經過我國的臨床實驗,現今的溶栓治療針對急性腸系膜動脈栓塞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能夠明顯的改善腸道的供血,減輕腹痛[3]。
三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
1 診斷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是血管外科常見的急重病中最嚴重的一種,一般患者會出現突發性的腰痛、腹痛、胸背痛等。其主要的診斷方式是醫生通過血管造影的情況來判斷患者是否患有該疾病。通過CT和核磁共振可以看到三維和二維圖像,這兩種診斷方式是現今用于診斷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最常見的方法,其診斷正確率也較高[4]。
2 治療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可進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是配合其他方式進行治療,可作為輔助治療方式。藥物治療是保證患者的血壓能夠降低到合理范圍內,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另一方面,使用藥物可以控制患者的心臟收縮,一般建議使用抑制心肌收縮的藥物,保證患者的心率不能超過80次/分鐘。其次,也可對患者進行腔內治療,腔內治療是需要對動脈真腔進行支架的植入,將夾層的裂口堵住,降低腔內壓力,從而能夠逐漸改善腔內的血栓化,保證體內各臟器供需充足。腔內治療方式與傳統的手術相比較具有很多優勢,其安全性較高,手術的成功率較高,手術后恢復較快,更利于患者進行治療。但是這種手術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內漏等[5]。除此之外也可對患者進行外科手術,一般患者出現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時會進行外科手術,醫生需要盡量的切除撕裂的內膜,防止血液進入假腔。近些年的醫學發展使得外科手術的運用率較高,可有效地降低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死亡人數。
四 總結
針對血管外科常見的急重癥,需要醫生對患者的病情有正確的診斷,而后選擇適合患者的治療方式,定期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才能將患者的重癥疾病逐漸改善,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所探討的血管外科常見疾病是臨床治療中患者人數較多的疾病。本文的探討也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希望我國血管外科的急重癥患者能夠得到更好的治療。
參考文獻
馮友賢.血管外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1-11.
王玉琦,史振宇.我國血管外科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8,15(6):387-389.
宋志芳.華西醫院胸外科為一例105歲患者成功安置PICC導管[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3(2):134.
張喜英,張曉英.護理干預對高齡食管癌圍術期心血管并發癥的影響[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16,28(2).
張香云.深靜脈置管在高齡骨折手術患者的應用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35):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