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道德與法治教學和新媒體的深度融合,能夠使教學方式獲得創新,教學內容得到豐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利用新媒體,發揮新媒體的優勢,促進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進,轉變自身教學理念,使學生受到正確引導與熏陶,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使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得到不斷優化。
關鍵詞: 道德與法治;深度融合;新媒體
新媒體在使用時,主要是將新技術作為支撐,微博、微信、博客等都屬于新媒體,新媒體是相對于雜志、報紙、電視、廣播傳統媒體來講,因此又可以將新媒體稱之為第五媒體。新媒體的運用,能夠為人們提供互動的虛擬空間,各種信息在新媒體平臺上進行有效傳播。在新形勢下,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需緊跟時代腳步,推動和新媒體的深度融合。
一、 道德與法治教學深度融合新媒體的重要意義
(一)符合時代發展趨勢
網絡信息技術當前獲得了日新月異的發展,新媒體運用在社會的各個方面,人們所處的生活環境、社會環境、輿論環境時時刻刻在發生著變化。初中生在成長中見證了新媒體的發展,他們在態度、情感、價值理念方面更具多元化特點。新媒體和各個領域之間的融合都呈現出勃勃生機之態,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需重視和新媒體之間的深度融合,利用媒體優勢創新道德與法治整體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使教學和時代發展趨勢更相符。
(二)滿足學生德育需求
初中生有著屬于自己的德育需求。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只有樹立明確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豐富教學方法、途徑,才能使道德與法治教學得到層層深化,保證銜接的有效性。對于初中生來講,他們對新媒體比較熟悉,因此將道德與法治和新媒體深度融合,更容易推動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初中生在心智發育方面尚且不夠成熟,不能有效應對復雜的新媒體環境,新媒體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德育方面受到整體引導,也能使整個教學活動獲得更明顯的效果。
(三)提升教學效率
部分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視程度并不高,課堂學習中注意力難以充分集中,以至于道德與法治教學在實施時效果不明顯,教學效率難以得到明顯提升。出現這一問題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因素便是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之間有所脫離,道德與法治教學難以發揮自身價值性,道德與法治和新媒體的深度融合,能夠為師生構建良好溝通、交流平臺,提供更為輕松的交流方式,打破傳統課堂教學中固有角色限制。在此情況下,學生也能打開自己心扉,樂于接受教師講授的教學理念。同時新媒體和道德與法治的深度融合,能夠使學生和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拉近,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對道德與法治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進而促進教學效率獲得不斷提升。
二、 道德與法治教學深度融合新媒體的具體策略
(一)教師應提升自身新媒體素養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承擔著培養學生道德意識和法治意識的責任,實際上,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目的是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具有比較特殊的使命。在新媒體環境下,傳播環境比較復雜,容易對初中生價值判斷造成影響。因此教師在講授道德與法治課程時,首先需強化自身思想認識,不在新媒體環境中迷失方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學中為學生滲透,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其形成正確道德觀念與法治觀念。因此在實現道德與法治和新媒體深度融合過程中,教師需注重自身專業素養的提高,在使用新媒體過程中,保持自身職業敏感性,留意新媒體當中的信息哪些運用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能獲得較好效果,及時將相關內容收藏和記錄下來。例如,在學習《合理利用網絡》這部分內容時,在講授新媒體發揮的作用時,教師就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中為學生查找一些時政新聞,真實發生在身邊的趣味性事情,借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關注程度??傮w來講,通過對新媒體的運用,能夠使學生獲得更豐富新聞知識,了解身邊發生的趣味性事件。同時這種方式的運用,能使學生認識到合理利用網絡的內涵,今后在使用網絡時能盡量保證合理性。只有教師注重自身素養的提升,才能在講授道德與法治內容時和新媒體深度融合在一起,使教學格局得到不斷拓寬,為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水平的提升創造良好條件。
(二)重視新媒體與教學的配合
將新媒體運用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實現二者之間的深度融合時,應保證運用時的科學性、合理性,將教學作為切入點。這主要是指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新媒體應作為輔助教學手段,新媒體的運用主要是將教學作為依據,這是使用新媒體的主要目的。使用時的具體形式應依據教學內容進行判斷。部分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在運用新媒體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現象,學生的注意力雖然能夠被新媒體吸引,但是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卻沒有得到有效突破,在此情況下,教學目標難以得到有效實現。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在選擇新媒體內容時,需將教學內容作為依據,將新媒體內容和教學內容有效結合在一起,在使用時,既要注重新媒體技能的發揮,又要注重新媒體在使用時的藝術。在講授概念性內容時,新媒體就不是十分適用。在講授《尊重他人》時,學生可能會對這部分內容的內涵缺乏充分認識與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新媒體為學生播放具體內容,然后為學生進行系統講解,如不亂動別人東西、不強求別人幫忙、借了錢及時還、不在背后胡亂點評別人的生活、懂得贊美等等。通過這種具體講授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對這部分學習內容產生更清晰、全面的認識,也能更好把握這部分知識在學習時的方向性。
(三)注重對正確價值導向的把握
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加強對時代主旋律的弘揚,在實現正能量的傳播和德與法治充分融合的同時,引導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中和多元文化影響下,不斷堅定自身理想信念,樹立崇高理想與追求。在具體實施時,教師需對十九大內容進行深入學習,把握新政策動向,熟知國家教育政策,積極宣傳黨的方針、路線以及政策,盡量運用學生比較喜聞樂見的形式講授道德與法治知識。十九大中指出“希望廣大學生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遠,勤學上進、追求卓越,強健體魄、健康身心,錘煉意志、砥礪堅韌;希望當代青年勇于擔當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勵志勤學、刻苦磨煉,在激情奮斗中綻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長進步?!边@些方面的實現,需利用道德與法治課程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思想道德理念。例如在學習《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新媒體為學生播放不同歷史時期英雄人物事跡,使學生在觀看過程中能夠將歷史人物作為榜樣,形成高尚理想信念,今后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積極貢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四)關注學生心理發展特點
對于初中生來講,他們能夠進行獨立判斷和思考,在看待事物時有自己的獨特看法與認識,因此教師在講授道德與法治內容時,不能單純運用說教方式,單純說教往往會使學生產生排斥心理。在實現道德與法治和新媒體深度融合過程中,需積極結合學生實際心理發展特點,了解哪些新媒體中的信息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時產生興趣,哪些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然后將其作為教學資源引入課堂中,整理之后為學生講授。中學生由于正處于青春期,在情感上比較豐富,并且富有朝氣,新媒體的運用能夠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能動意識,使其深化在學習中產生的情感體驗,根據自己的內心進行判斷。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盡量為學生提供自主開放空間,使學生在學習中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感悟,將自身內心情感充分抒發出來,這樣才能在思維方面得到不斷發散。在講授《情緒的管理》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列舉積極的情緒有哪些,消極的情緒有哪些,然后為學生呈現一些由于不能做好情緒管理出現的問題,進而使學生認識到哪些情緒會產生不良影響。然后使用新媒體為學生展示和情緒管理相關的新聞。使學生認識到情緒管理的重要意義,并且讓學生針對情緒管理進行自主總結。除此之外,教師需向學生傳授情緒管理的方式,如經常提醒自己,主動調整情緒,自覺注意自己的言行,久而久之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個健康而成熟的情緒習慣。另外,轉移情緒,也就是暫時避開不良刺激,把注意力、精力和興趣投入另一項活動中去,以減輕不良情緒對自己的沖擊。可以轉移的活動有很多,最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外界事物吸引力來選擇,如各種文體活動、與親朋好友傾談、閱讀研究、琴棋書畫等等。通過這種方式的運用,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也能使新媒體在使用時充分發揮自身作用。
三、 結語
總之,道德與法治和新媒體的深度融合,能夠使道德與法治在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方面實現創新,并且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適應時代發展趨勢,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內容,使其多樣性學習需求得到滿足。因此教師需對道德與法治教學進行深入研究,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多個角度對教學進行探索,促進道德與法治和新媒體在深度融合中的不斷完善,使道德與法治教學更具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慧.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新媒體應用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4):24-25.
[2]蘇小龍.新媒體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方式的優化策略[J].甘肅教育,2019(24):184.
[3]杜春蓉. 新媒體環境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9(10):179.
[4]和志龍.在新媒體時代如何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教學能力[J].魅力中國,2019(20):238.
[5]吳毓.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新媒體應用研究[J].讀與寫,2019,16(17):39.
[6]趙亮.新媒體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的創新芻議[J].考試周刊,2019(A2):113-114.
[7]巨慧.新媒體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文存閱刊,2019(10):109.
[8]施涵麗.新媒體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應用:以部編版《周末巧安排》為例[J].赤子,2019(18):107.
作者簡介:
戴志宏,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寶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