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偉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體驗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對數學知識進行吸收和掌握。從而,學生能夠對其中的新知識進行認知,形成獨特的感受,實現對數學原理的掌握和應用。在本文中,筆者將從教學實踐入手,探索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的有效開展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體驗式教學;開展途徑;方法
小學生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當他們接觸到一些具體、有趣的事物時,會產生強烈的探究心理。如果教師能夠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就能夠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為學生營造更加廣闊的數學空間,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深入其中去進行體驗和探究,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
一、構建體驗情境,激發學習樂趣
很多學生都表示,當他們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會覺得數學知識非常抽象,自己很難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因此會產生消極的學習心態,影響了學生對于數學興趣的養成。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體驗式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深入到其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實現對數學知識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測量》的時候,我用PPT為學生展示了一個情境:“大偵探福爾摩斯正在尋找兇手的線索,他看到地上有幾個腳印,就能夠判斷出兇手的身高大約是多少,大家知道為什么嗎?”有的學生經常看推理書籍,他告訴我們,因為身高和腳有一定的比例關系,越高的人腳越大。學生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紛紛開始觀察自己及身邊人的身高及腳。我告訴學生,只要學會了測量的相關問題,我們就能很快地將其進行應用,成為一名小偵探了。學生對于測量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快速融入到了教學氛圍中,實現了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重視體驗過程,鍛煉創新能力
在當前,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僅僅讓學生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理解,學生對于數學的認知還停留在數字、平面上,缺乏立體的感受,因此無法對數學知識產生深刻的認識。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數學原理展示的環節,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對數學的產生過程及解決問題方法進行觀察,從而實現創新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的時候,如果學生單單從教材中的圖像進行學習,是難以感受到圖像的動態變化的。因此,我為學生展示了我準備的教具:第一個教具是一個風車,我用手推動,風車會圍繞著原點進行旋轉;第二個教具是一個秋千,我推動秋千的時候,會進行搖擺;第三個教具是一面旗幟,我拿著旗幟的兩邊緩緩提升,旗幟也跟隨著我向上升起。我讓學生觀察教具并且分析,我剛才的演示中都有哪些圖形?它們是如何進行運動的呢?有的學生會主動提出:“老師,我也想親自體驗一下,看看圖形是如何運動的。”我讓學生對教具進行操作和觀察,對圖形的運動方式進行掌握。在體驗過程中,學生都對圖形的運動情況進行了了解,并且也發現,生活中有很多與圖形運動相關的知識,數學課堂中的內容也可以延伸到課外。通過組織課堂體驗活動,能夠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和認知,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開展動手實踐,增強體驗感受
為了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好的數學學習體驗,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多樣化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對數學知識進行實踐和探究。在組織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學習中的主人,從而實現更加直觀地體驗和感受。
例如,在學習《大數的認識》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學生對于大數進行認識,并掌握大數的計算方法,我讓學生六個人組成一個小組,為每個小組的學生發放了學習卡片,卡片上有很多星星,并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星星的數量進行計算。在接到任務之后,小組成員對任務進行了分析,并且劃分了每個人的職責,確保每個人都能夠參與到探究活動中。有的學生通過“數十法”,將星星每十個劃到一個圈中,最后將圈的數量及多余的星星進行計算,就能夠得出星星的最終數量。在參與探究的過程中,每名學生都親身體驗到了數學知識的探究中,使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應用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通過開展動手實踐的方法,能夠將學生放在學習中的主動地位,從而能夠鼓勵學生實現自身數學探究能力的發展,使數學課堂呈現出積極、蓬勃的學習氛圍。
總之,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在教學中不僅僅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同時也對學生的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應該結合學生的情況以及現階段的教學重點開展體驗式的教學,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體驗式教學模式時,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和思考,加深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認識和理解,使小學數學教學煥發出生機。
參考文獻:
[1]馬世銀.小學數學“體驗”教學策略探析[J].甘肅教育,2019(14):156.
[2]張美姬.新課程下小學低年級數學體驗式教學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