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鳳
摘 ?要: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教師更加關注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訓,但是忽略了對作業的設計,導致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影響了學生的創造力。大部分學生對于作業的態度都是為了應付教師的檢查,所以抄襲現象非常嚴重。其實作業的設計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教師不能合理地設計好、應用好作業,那么學生就沒有辦法鞏固所學知識,同時,教師可以根據作業的完成情況來檢查學生的掌握程度,從而進行及時的調整與改進。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數學潛力;思維訓練;個性要求
數學作業是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不僅可以通過作業來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還可以及時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通過家庭作業的實踐,學生可以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鞏固和深化知識,擴大知識面,還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但是,如果教師布置的作業數量不合理,目的不明確,學生就會對作業失去興趣,逐漸對數學失去興趣,接下來筆者將從數學潛力、思維訓練、個性要求三個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開放性作業,發掘學生的數學潛力
當學生做作業時,如果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產生興趣,那么學生寫數學作業的熱情將會提高,完成的作業效率也會提高,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的設計時,應該充分地考慮到數學作業的開放性。開放性的作業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發掘學生的數學潛力,讓學生通過自主完成,探索和發現數學的樂趣。
例如,以學習《圓》這一課為例,這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理解圓的直徑、半徑的關系。在學習這一課時,我將這樣設計課前作業:1、尋找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圓。2、總結圓的直徑、半徑的關系。3、了解圓的概念。4、借助圓規畫一個半徑為3厘米的圓形。這樣設計課堂作業的過程,教師只是起到了一個引導性的角色,真正的還是要靠學生自己的學習,這樣教學方法的設計,不僅可以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可以發掘學生的數學潛力,通過學生自主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的魅力。
一、興趣性作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趣生動的東西往往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思維一直保持在積極的、主動的狀態里,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也能使學生迅速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該利用這一特點幫助學生布置作業,擺脫機械重復、枯燥乏味的數學練習,數學問題應該是有趣的,所以數學作業也應該是有趣的、靈活的,教師在進行作業的設計時,應該將數學知識與思維訓練相結合,讓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
例如,以學習《統計與概率》這一課為例,這一課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內容,也是學生學習以后知識的一個基礎。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本課的內容,我將這樣設計“可能性”的課堂作業:讓學生制作7個小球,其中4個涂成一個顏色,2個涂成一個顏色,1個涂成一個顏色。將這些小卡片放到一個不透明的袋子里,讓學生根據本節課學習的內容,進行可能性統計。這樣課堂作業的設計不僅可以擺脫機械重復的習題,還做到了靈活性、有趣性,幫助學生掌握了思考方法的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創新性作業,滿足學生個性化要求
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減負”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減負”的實施其實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給他們更多的自主發展空間。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也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進行作業的設計時,應該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要求為基礎,設計出創新性的作業,讓學生對作業的完成更具有主動性、積極性。
例如,以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這一課為例,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以及應用,還要知道應該怎么根據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總結,在學習完這一課之后,我將這樣設計課堂作業:假如你是一家玩具店的老板,開在光明小學附近,到了月底你想統計哪種類型的玩具銷售的快(我會給學生提供數據)。隨后讓學生利用本課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并且對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的數據內容進行整理、分析、總結。這樣的課堂作業的設計不僅可以達到鞏固數學知識的目的,還能減輕學生的負擔,通過創新型作業的設計,不僅避開了“題海戰術”,還能防止學生抄襲作業的情況,所以教師就要學會根據教材內容,選擇適合學生的課堂作業,以學生為主,設計創新型作業,滿足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個性化需求。
如果說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是一門藝術,那么學生完成作業就是一種創新。教師要讓學生在無形之中,通過作業的有效實踐,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和新技能,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讓數學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是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而積極探索和實施多樣化的數學作業形式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改革與創新作業內容和形式,逐步實現小學數學作業方式的多樣化,讓學生從單一、枯燥的作業習題中解脫出來。
參考文獻:
[1]王瑞鳳.數學作業的設計與優化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6(14):80.
[2]何光明.小學數學實踐性家庭作業的設計與思考[J].求知導刊,2016(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