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冬華
摘 ?要:2017年版新課標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納入體育與健康學科培養的目標,體育與健康學科開啟改革之路,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安排都要圍繞核心素養開展,運用新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將從我國體育與健康學科開展核心素養培育的現狀探究實踐方案。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體育與健康;培養;實踐探究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各學科對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也有了明確規定,核心素養的提出迎合了時代發展對人才的要求,體育與健康學科區別于語文、數學、英語這些科目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強調,對學生的要求有所不同,導致很多學生、家長對這門學科不重視,學科無法發揮其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方面的作用。
一、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的內核
學科的核心素養是指學生通過學習這門功課獲得的知識與技能以及培養的潛在品質,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任務,幫助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完成品格的培養。體育與健康的核心素養要求體育教師在教授學生獲得理論知識的同時,獲得運動技能的提升,通過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通過相關的體育活動讓學生意識到團隊活動的重要性,體育與健康不僅僅要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意識,還要將這種意識變成學生的一種能力,實現其學科價值。
二、體育與健康學科教學的現狀
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地推進,可是應試教育的影子并沒有完全擺脫,高中體育與健康并不在高考大綱內,因此,學生和家長并不重視這門學科,只想將時間花費在語文、數學、英語、文綜、理綜這樣的考試科目中去,而不愿意花費時間在沒有成就要求的體育科目上,部分學生對體育課保留了一定興趣,也僅僅是因為枯燥乏味的學習之余用來休息的一種方式,每周兩節的體育課可以將他們暫時從學習的壓力下解放出來,這樣的認知讓他們對體育鍛煉的定位只是身體和精神放松的一種方式,受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大多數學生缺乏體育精神,沒有合作精神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學生對學科的認識不到位,很難發揮學科對學生品格的培育。
部分體育教師也沒有正確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對學科內涵認知不準確,認為自己的學科只是教授學生一些基本的運動方式,而不注重精神品質的培育,有些學校師資缺乏,體育老師由其他學科老師兼任,也造成體育課無法發揮其學科作用,要實現體育與健康的學科價值,必須先端正教師的思想,讓體育教師充分認識到體育學科對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意義。
部分學校在體育課上的漠視態度也不利于開展體育教學,因為教學壓力大、學習時間緊,部分學校到了高三會逐漸取消體育課,導致體育課教學時間不足,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也只是注重運動量而忽視質的發展,因此,高中生對健康知識知之甚少,這些問題都限制了高中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育。
三、高中生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的培育策略
(一)在體育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在高中教學課堂中,體育教師應該樹立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意識,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培育以及核心素養的貫穿,正視體育學科在學生培育中的重要作用,積極轉變觀念,采用創新的教學思維組織學生開展體育活動,為學生上好體育課提供平臺和助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育教學實踐中,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勇于創新、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體育精神,讓學生通過體育與健康課掌握運動技能,教師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培育學生的態度和情感教育,結合核心素養的要求,讓學生愿意主動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體質因材施教。
(二)優化體育與健康評價機制
體育與健康的評價機制在檢驗教學成果上并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優化教學評價機制,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體育學科,從現狀來看,高中體育教師仍然使用傳統評價方式,沒有融合新課改理念評價學生,因此,高中體育教師應該避開“高考至上”的理念,將體育核心素養的考查融合到體育考核中,不能因為高考的重要性就放棄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在可操作、實踐性強的前提下制定相應的考核機制,提高學生和家長對體育與健康學科的重視。
(三)多種教學形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健康教育是新課標必修學科,是促進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教學形式,也是改善學生健康行為的重要方式,因此,體育老師應該以新課標對體育與健康學科的指導為風向標,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比如通過信息交流、多媒體技術、參觀展覽等教學方式,開展網絡學習、視聽、辯論、閱讀等方式,拓展學生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健康文明行為。
(四)增強運動意識,促進技能發展
運動意識是鍛煉習慣和健康行為的前提,體育活動方案偏重形式,學生都是被動參與活動。因此,體育老師在課程設計上要注意三方面內容,第一,要面向全體學生,制定有計劃、有組織、趣味性較強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可以樂享體育活動;第二,要為學生提供學習和展示的平臺,推動體育活動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專項知識向日常活動遷移;第三,獎勵激勵意識,教師可以借助學校平臺開展體育比賽活動,通過獎勵的方式促進學生運動意識。
結束語:
總之,高中體育與健康科目的教學應緊扣學科核心素養開展課程設計,采用創新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育,突破束縛廣大師生的藩籬,真正實現體育教育對學生綜合發展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潔.省級示范高中教育國際化的現狀調查報告[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16,22(2):28—35.
[2]周勝.安徽省省級示范高中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現狀研究[J].運動,2016(1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