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李向紅 康冰心

[摘要]在創新驅動戰略背景下,開展創新創業師資培養,有利于建設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有利于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和提高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文章對廣西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現狀進行調查,發現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存在數量不足、缺乏實踐技能和創業經驗等現實問題,并基于精益創業方法論,從目標層、結構層、類型層、能力層、路徑層、基礎層六個層次構建創新創業師資精益發展模式,提出用同伴教育、精準培訓、科研引領、項目驅動、按需保障等路徑提升教師的創新創造能力、雙創教學能力、教研科研能力、創業實踐能力與自我發展能力,打造專兼結合、校企融合的結構化“雙師多能型”創新創業教師隊伍。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精益發展模式
[作者簡介]張海燕(1967- ),女,廣西南寧人,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李向紅(1968- ),女,廣西博白人,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副研究員;康冰心(1988- ),女,河南商丘人,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廣西 ?南寧 ?530007)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基于精益創業方法論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XGZJG2017A054,項目主持人:張海燕)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20)19-0079-05
一、問題的提出
教師是創新創業教育的第一資源,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是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環節。在創新驅動戰略背景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創新創業師資培養。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強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建設,形成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要全面加強高職院校教師質量,建設一支技藝精湛、專兼結合、富有創新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新形勢下,打造校企雙棲、教研相長、理實兼具、專創融合的結構化“雙師多能型”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是深化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建設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必然要求。本文將精益創業方法論中的迭代、聚焦、試錯、行動以及用戶導向原則引入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發展模式構建,堅持教師發展需求導向,聚焦核心能力培養,引導教師轉變思想、付諸行動,能夠使其快速適應新時代新政策對教師的高標準、嚴要求。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培養現狀
(一)調查對象和結構分布
為深入了解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培養現狀,筆者以廣西高職院校在職創新創業教師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查法對廣西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培養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此次共隨機調查了21所廣西高職院校的200名教師,回收有效問卷189份,問卷有效率為95%。從調查對象結構分布情況來看,男性教師占比41.8%,女性教師占比58.2%;創新創業教師大多為30~40歲的中青年教師,且本科、碩士研究生學歷占比95.77%,中級職稱教師占比48.68%。
(二)現狀調查與分析
2015年以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迅速,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從調查分析結果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培養還存在一定的現實困境。同時,本研究采用SPSS 22.0對不同性別、年齡、學歷、職稱的教師之間的數據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教師對整體創新創業師資培養現狀認知程度的結構性差異。
1.創新創業師資數量不充足、結構不合理。在高職院校百萬擴招的背景下,高職創新創業師資規模亟待擴大和補充。調查結果顯示,58.73%的教師認為目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教師數量不足,創新創業課程教師大部分由輔導員、行政教師或其他課程專任教師兼任,嚴重缺乏專職創新創業教師,并且不同性別、年齡、學歷、職稱教師對創新創業師資數量認識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態度一致。
2.創新創業師資培訓體系不完善。師資培訓是培養教師創新精神、提高其創新創業教學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培訓體系尚未完善,雖然有65.61%的教師曾參加創新創業專項師資培訓,但其中92.06%的教師平均一年僅參加1~2次創新創業師資培訓,而這部分教師中有47.09%的教師參加校級培訓、27.51%的教師參加省級培訓,參加國家級培訓的教師僅占2.65%。此外,有58.73%、55.56%、55.03%和47.09%的受調查教師分別接受了創新思維、創新創業案例、創新創業大賽和創新方法論方面的師資培訓內容,僅有32.8%的教師接受了創新創業課程教學實施培訓。從方差分析結果來看,不同性別教師在參加創新創業師資培訓頻次方面具有顯著性差異,男性教師高于女性教師(P<0.01),而不同年齡、學歷、職稱教師在參加創新創業師資培訓頻次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不同性別、年齡、學歷、職稱教師在接受創新創業師資培訓級別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3.創新創業教師缺乏實踐技能和創業經驗。對高職院校而言,創新創業教師大多來源于校內,缺乏創新創業實戰經驗和技能。在參與問卷調查的教師中,49.74%的教師表示現有的知識和技能無法滿足創新創業課程教學需求,52.91%的教師認為最需要加強創新創業實踐技能,34.92%的教師認為最需要加強創業經驗,僅有4.23%的教師認為最需要加強創新創業理論知識。同時,59.79%的教師希望通過參與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項目提高自身的創新創業教學能力。從方差分析結果來看,不同性別教師在對“現有的知識和技能滿足創新創業課程教學需求情況”的認知上呈現出顯著性差異(p=0.01),其中男性教師平均值明顯低于女性教師平均值;不同職稱教師在對此問題的認知上呈現出顯著性差異(p=0.028),其中中級職稱教師平均值遠高于副高職稱教師平均值;不同年齡和學歷教師在此問題的認知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4.創新創業經費難以滿足教師教研、科研需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培養需要充足的經費支持和保障,從受調查院校來看,74.6%的高職院校設立有創新創業專項經費,但70.9%的教師表示本校提供的創新創業專項經費不能滿足教研、科研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學和科研項目研究的積極性。從方差分析結果來看,不同性別、年齡、學歷、職稱教師對“創新創業經費滿足教師教研、科研需要”的認識態度較為一致,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5.創新創業師資機制建設有待提高。健全的管理、激勵機制有利于規范創新創業教師管理,提高創新創業師資培養質量和效率,然而從調查結果來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機制建設還不夠完善,64.02%的教師認為本校的創新創業師資管理機制一般,17.99%的教師對其不滿意甚至非常不滿意,僅有17.46%的教師對其表示滿意。同時,60.32%的教師認為本校的創新創業師資激勵機制一般,21.69%的教師對其不滿意甚至非常不滿意。教師普遍認為學校應明確激勵內容,對于優秀的創新創業教師應給予政策傾斜或加大獎勵力度。從方差分析結果來看,不同性別、年齡、學歷教師對創新創業師資管理和激勵機制的滿意度均呈現出一致性,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不同職稱教師對創新創業師資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的滿意度均呈現出顯著性差異(P1=0.022,P2=0.020),其中無職稱教師平均值遠高于正高職稱教師平均值。
三、構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精益發展模式的路徑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精益發展模式構建路徑自上至下分為六個層次,分別是目標層、結構層、類型層、能力層、路徑層、基礎層,通過六個路徑層打造出結構化“雙師多能型”創新創業教師隊伍,提高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質量(詳見圖1)。
(一)明晰目標層,提升創新創業師資培養水平
圍繞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總體目標、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意見和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明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培養總目標,即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技藝精湛、專兼結合、校企融合、兼具學校和企業雙重教師資格、兼備教學科研實踐等多種能力的結構化“雙師多能型”創新創業教師隊伍。根據總目標,結合教師發展實際需求,制定創新創業師資發展總規劃、子規劃以及教師個人發展規劃,系統全面提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培養水平。
(二)細分類型層,優化創新創業師資培養結構
依據創新創業師資培養目標,細分師資類型,優化師資結構,打造一支由一級啟發型創新思維導師、二級工匠型創新實踐導師和三級教練型創業實踐導師組成的專兼結合、校企融合的三層級創新創業師資隊伍。
1.一級啟發型創新思維導師。“啟發”一詞最早起源于春秋時期的《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啟發型創新思維導師具有批判繼承、主導主體、民主愉悅、實踐本位等特征,具備創新創造能力、雙創教學能力與教研科研能力,其主要職責在于營造活躍氛圍、充分發揮民主、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潛力和創造性思維。
2.二級工匠型創新實踐導師。工匠精神是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的靈魂,是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二級工匠型創新實踐導師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教學能力、教研科研能力與創業實踐能力,它是在一級啟發型創新思維導師的基礎上,立足學科專業知識,以行業企業需求為導向,引領學生弘揚工匠精神,開展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實踐,將創意轉化為創新作品,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
3.三級教練型創業實踐導師。教練型創業實踐導師是兼具教練和教師雙重屬性的創新創業專業技術人員,具有創業實踐能力、教研科研能力與自我發展能力,能在復雜性、高風險和個性化的創業實踐環境下,充分挖掘學生創業潛能、合理評估與規避創業風險、持續提供個性化創業指導和耐心陪伴,在學生創業實踐中發揮“指南針”“導航儀”“催化劑”的作用,助推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走向市場,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
(三)厘清路徑層,提高創新創業師資能力素質
1.同伴教育,迭代式提升教師創新創造能力。同伴教育是國內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和常用的方法,將同伴教育引入創新創業師資培養,對迭代提升教師創新創造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首先,選拔與培訓同伴教育火種,通過火種的宣傳與感染,組建一支具有較強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創新創業同伴教育師資團隊;其次,建立校企立體化開放式互動平臺,開展系列同伴教育創新創業沙龍活動,強化帶動力和輻射力,提高企業和教師參與的積極性與創新創造能力,不斷壯大師資隊伍,解決創新創業師資數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2.精準培訓,聚焦式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學能力。依據精益創業方法論中的聚焦原則,針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培訓中教師參與次數少和缺乏課程實施培訓內容的現實問題,精準對接需求安排培訓,完善師資培訓體系,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學能力。一是分季度和分批次組織教師參加校級、省級以及國家級創新創業師資培訓,提高教師參與培訓的頻率;二是挑選專業培訓師講授創新創業課程實施的具體內容、方法、步驟、技巧等,并采用情景模擬與角色互換方式讓教師融入雙創教學真實情境。
3.項目驅動,行動式提升教師創業實踐能力。依據精益創業方法論中的行動原則,針對創新創業教師缺乏實踐技能和創業經驗的現實困境,采取項目驅動方式提升教師創新創業實踐技能、豐富創業經驗。一是根據行業企業實際需求或痛點,校企雙向發力、雙向整合創新創業資源,組織教師開展創新創業實踐項目,使教師在項目參與中提高創新創業實踐技能、獲得創業經驗;二是依托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等競賽,鼓勵教師充分利用專業優勢、學生家庭資源等,帶領學生共同開發創新創業項目,實現以賽促創、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師生共同進步,共同提升創新創業實踐技能。
4.科研引領,螺旋式提升教師教研科研能力。依據精益創業方法論中的試錯原則,校企合作構建“校級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中心—院級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工作室—系部教研科研組”三級聯動體系,組織校企雙方教師共同開展創新創業教研科研項目,通過不斷科學試錯,研究出契合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最佳路徑,同時促進教研科研成果轉化,螺旋式提升教師的教研科研能力。
5.按需保障,用戶式提升教師自我發展能力。依據精益創業方法論中的用戶導向原則,將教師作為創新創業師資培養的用戶,一切以教師實際需求為導向,為其順利開展教學、科研以及個人職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堅實的資源保障、組織保障、資金保障、制度保障等,用戶式提升教師的自我發展動力與能力,包含獨立人格、人文底蘊、終身學習等。
(四)夯實基礎層,筑牢創新創業師資培養根基
1.環境基礎。創新創業師資培養離不開良好的環境與寬松的氛圍,高職院校需夯實創新創業師資培養環境基礎。一是高職院校要根據國家、地方政府相關精神制定創新創業師資發展激勵制度,定期定點開展系列培訓活動,為創新創業師資培養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二是加大創業實踐基地、創客空間、雙創教研室、創新創業信息網絡共享平臺等硬件設施建設,為創新創業師資培養提供優質的硬件環境;三是組織開展多層次、多類型的創新創業活動和成果展等,加大宣傳力度,為創新創業師資培養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2.資源基礎。資源是創新創業師資培養的必備要素與基本前提條件,高職院校可多措并舉,整合利用創新創業相關政府資源、企業資源、高校科研院所資源、行業協會資源以及國際資源等,建立創新創業資源協同互補、協同累加、協同統籌模式,使創新創業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有力地促進創新創業師資精益發展。
3.組織基礎。創新創業師資培養需要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高職院校可強化組織領導。一是實施“一把手工程”,將創新創業師資培養納入學校“十四五”規劃,并作為學校“雙高”建設的重要內容;二是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夯實師資培養工作機制;三是凝聚全校之力,為創新創業師資培養提供全方位保障。
4.資金基礎。針對創新創業經費難以滿足教師教研、科研需要的現實問題,高職院校除吸收政府專項撥款外,還可加強校企、校協、校地及國際合作,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創新創業師資培養經費投入力度,保障教師順利開展教研、科研以及創新創業實踐工作。
5.制度基礎。高職院校提高創新創業師資培養質量的重要前提是構建科學合理、導向鮮明的管理和激勵制度體系。首先,建立完善的創新創業師資管理制度,明確師資評價標準, 構建定性和定量相結合,教學、科研、創業實踐等多個維度,學校評價、學生評價、教師互相評價等多個主體組成的綜合評價體系,兼顧效率和公平;其次,建立完善的創新創業師資激勵制度,結合教師綜合評價結果,對于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優厚的物質獎勵、職級待遇、個人榮譽,提供較多的職位晉升機會、學歷提升機會以及出國交流機會等。
[參考文獻]
[1] 陳學軍,周益發,鄧衛權. 高校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建設現狀及建設體系建構[J].職教論壇,2017(11):29-35.
[2] 牛彥飛.“雙創”升級趨勢下高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探析[J].教育與職業,2020(2):72-76.
[3]龔焱.精益創業方法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4]陳千誥.高職教師“雙創”教育能力提升路徑實證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9,39(29):54-58.
[5]劉忠艷.精細化管理視閾下“雙創”師資人才隊伍建設研究[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6 (5):85-90.
[6]王勁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探析[J].高教學刊,2017(24):35-37.
[7]李國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策略探析[J].黑龍江教育,2017(4):52-54.
[8]易苗.論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師的成長路徑[J].教師教育論壇,2016,29(1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