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圣華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高速發展,現代教育領域強調高中歷史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應用多元、科學、合理的教學措施幫助學生構建個性化的歷史知識體系,以此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就要充分認知到應用思維導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抽象的、復雜的歷史知識,更加直觀、清晰、準確地通過層級圖的形式展示在學生面前,進而真正讓學生構建出一個有效的思維連接,最終使學生高效率、高質量學習。
【關鍵詞】思維導圖? ?高中歷史?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7-090-01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發散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能夠通過對圖像和文字的重組,將各級主題以相互隸屬的關系展示出來,進而為學習者構建出龐大的記憶連接,最終實現創造性學習的目的。故而,高中歷史教師就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枷鎖,優化教學手段、革新教學方法,充分應用思維導圖為學生構建出靈活、生動、極具生命力的課堂氛圍,進而使高中學生切實感知到歷史學習的樂趣和魅力,切實為學生將來探究更高層次的歷史知識奠定夯實而牢固的基礎。
一、利用思維導圖制作課程教學計劃
歷史知識具有極強的關聯性,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詳細的歸納和整理,制作出課程教學計劃,既能夠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把握更加明確的學習目標,也能夠使學生切實提高自身的歷史學習思維,建立起高效的自主探究意識。
比如,教師在教學《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的相關內容時,就可放寬教學思路,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引導價值。在課前,教師可先將“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作為核心主題,并以此擴散,按照不同階段的具體特點進行思維劃分,如:“明朝建立”、“清軍入關”、“建立中葉”、“鼎盛時期”等等。在規整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基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展需求視角,通過不同教學點把控其中的核心教學內容。如:在“中葉時期的經濟發展”中, 教師就可將教學任務設置為引導學生掌握“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的發展過程”等方面的內容。而在“中葉時期的思想文化”的內容中,則可將教學內容按照“王守仁心學”、“明清民主思想”、“小說與戲曲”的模塊進行引導探究,并可鼓勵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延展性對比,挖掘出明清時期與其他時期文化演變的主要異同點。(如圖一)
圖1
二、利用思維導圖實施基礎教學
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將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有機結合,從而在提高學生知識儲備量的同時,強化學生的歷史實際應用能力。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就要結合歷史教學的實際問題,通過思維導圖點評基礎教學內容,使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把握。
比如,教師在教學《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的相關知識時,就可通過思維導圖劃分“課程目標”、“掌握標準”、“評價建議”等模塊。在教學過程中,“課程目標”的思維導圖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該堂課程中的主要基礎知識和相關探究技能,從而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逐步樹立起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和歷史情感;在“掌握標準”的思維導圖中,教師則要對其中的基礎內容進行劃分,構建出“必修課程內容”和“輪廓性認知課程內容”,從而推動學生迅速掌握該課程中的核心知識點和難點內容,從而根據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展開學習目標的制定和規劃;最后,在“評價建議”的規劃中,教師則要秉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對基礎課程內容進行綜合性、整體性、全面性的教學規劃,并由此劃分出“教學建議”、“教學內容”、“課程資源”等多個分支,幫助學生能夠更快速地投入到該堂課的學習當中。
三、利用思維導圖把控課堂教學節奏
良好的課堂節奏能夠讓高中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探究出“無限”的學科知識和技能。因此,教師就要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規劃價值,把控課堂的教學節奏,為學生提供組織框架和思維支架,讓學生和教師能夠切實建立起溝通的橋梁,進而產生有效交互,最終實現“教師教學質量佳、學生學習效率高”的目的。
比如,教師在教學《辛亥革命》的相關內容時,就可將“辛亥革命”作為母題,以輻散式的方法增加外部知識支架。首先,教師要將該堂課程中的主要歷史探究問題進行標注,并劃分相應的內容分支,使其對主要知識進行擴散和補充;接著,教師可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應的影像、音頻、圖片等資料對不同分支內容加以佐證,如:“事件背景”、“發展過程”、“內容綱領”、“失敗原因及評價”等等,以此幫助學生充分認知資產階級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主要作用和局限性,從而使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基礎完善自身的歷史學習框架。在課堂臨近尾聲時,教師也可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現有的思維導圖框架規劃出與之并列的思維模塊,讓學生進行個人展示和歸納。在學生進行自主闡述和總結時,教師要仔細聆聽,并根據學生思維導圖中的偏差部分或遺漏部分提出相應的質疑,分享同學根據具體問題進行二次分析和解答,從而進一步使學生深化該堂課程中的具體知識,必要時教師可鼓勵其他同學予以幫助,從而使思維導圖的細節更加豐富和飽滿。在班級學生均完成個人展示后,教師要以最初的思維導圖內容為依托,再次帶領學生根據主干內容的核心部分,調整自己歸納思維導圖的分支內容,從而讓思維導圖更具有明顯的層次性,真正讓學生在歷史知識探究的過程中,迅速把握學習重點,提高自身的學習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教師通過思維導圖的方法為學生構建個性化的記憶連接和知識框架,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高中歷史知識學習質量和效率,并真正讓學生產生“我要學”的自主意識,最終切實實現“學生的思維能力快速發展、綜合實力快速提升”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洪義.借有形之圖 引無形之思——用思維導圖優化高中歷史 復習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02) .
[2]孫秀英.高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下),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