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頂輝
【摘要】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每一位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各不相同,參差不齊,導致其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若對所有的學生統一進行教學將會導致較大的學習差異。因此,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進步。本文通過闡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分析進行因材施教的應用策略,以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 ?因材施教?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7-184-01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已經廣泛應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此背景下,為了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我國將信息技術教育作為小學至高中的必修課程,要求學生必須學會應用信息技術。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不同學生對于計算機技術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因材施教,有效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水平參差不齊
每個教學班級中,有的學生信息技術基礎較好,對于計算機能夠迅速上手;也有的學生基礎較弱,不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學生總體差異較大,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與此同時,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課堂紀律比較差,教師難以控制紀律。
(二)學校教學條件有限
學校的教學條件有限,且大多數學校每周只有一節或兩節信息技術課程。與此同時,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課程內容較為簡單,對于接觸計算機技術較早的學生而言,學校所安排的教學課程并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三)學生學習能力差,動手能力弱
大多數學生都將高中信息技術課當作娛樂、消遣的課程。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對于教學內容毫無興趣,他們更樂于利用電腦玩游戲娛樂。而在教師授課結束后,要求學生自行動手操作時,學生一片茫然,不知從何處下手。
二、因材施教的應用策略
(一)堅持以生為本,進行靈活教學
實施因材施教,教師應當堅持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使教學知識的難易程度適應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促使每個學生共同發展。因材施教理念既是儒學大家孔子智慧的結晶,也是當代教學必須遵守的教學理念。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養順應時代發展的全能人才。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學會計算機的基礎知識,還需要進行計算機技術的實踐。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前,首先應當了解班級內不同學生的電腦運用程度,對學生安排課后作業時需考慮到這一因素。例如,有的學生喜歡運用Photoshop,教師可以讓其完成與Photoshop有關的作業;還有的學生喜歡運用Excel,相應地教師可以讓其完成與Excel有關的作業。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中心,真正為學生服務,承認其課堂主體地位,注重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二)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根據教學大綱將教學目標分為高、中、低層次,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當明確不同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并對其所屬層次進行劃分。例如,低層次的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能力差,教師對于這一層次的學生應當安排較輕的教學任務,在理論學習方面只要求其能夠掌握好信息技術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在實踐操作方面要求其能夠簡單的模仿教師的操作步驟。中層次的學生在理論學習方面要求其能夠熟練、透徹地掌握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在實踐操作方面的要求進行略微提升。高層次的學生在理論學習方面要求其能夠透徹地掌握課程教材內的知識理論,而在實踐操作方面對其進行高標準的嚴格要求,重點培養其實踐操作能力,令其通過自學掌握課本中較深層次的知識。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針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教學的前提是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信息技術教學充滿興趣,才有利于提高其信息技術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在因材施教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應當通過分層、分組的方式將學生進行分類,同時還應當將信息技術的課本知識進行分類,篩選出其中富有趣味性的內容并設置一些實踐操作的任務要求學生完成,從而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確保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可以有序開展。
(四)厘清學生起點,構建“以高帶低”教學模式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厘清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起點。起點問題受家庭環境、經濟條件等多種因素影響,有的學生家庭環境較好,經濟條件較高,從小父母便為其購買了電腦,通過長期的探索這些學生已經對電腦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而有的學生家庭環境較差,經濟條件較低,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中對于電腦并無接觸,因此對電腦并無操作能力。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學生水平層次的高低構建“以高帶低”教學模式。所謂“以高帶低”,即安排信息技術基礎、實踐操作能力較高的學生對基礎薄弱、操作能力差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帶領、幫扶。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有利于學生更快地掌握基礎知識。同時,構建“以高帶低”的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還能平衡學生的心理差異。
結束語
高中信息技術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單單依靠書本進行教學,應當尊重學生差異,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深入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能夠有效保證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謝繁金.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應如何因材施教[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18):166.
[2]高永平.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因材施教策略[J].新課程·下旬,2019,(11):129.
[3]王明.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重視因材施教[J].南北橋,2019,(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