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
摘 要:防汛抗洪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輔相成,環環相扣,密不可分。防汛搶險工作是新時期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體制改革的深入,國家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如何適應時代發展,定位和規范其職能,融入新的應急管理體系,與防汛抗旱部門有機結合,是新時期亟待探討和解決的新課題。做好防汛搶險工作,需要各部門加強溝通,實現信息全面互通,不斷反思創新,提高搶險救災能力。本文簡要闡述了新時期防汛搶險工作的發展思路,希望對新時期防汛救災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時期;防汛抗控;應急搶險;救援
一、新時期防汛抗洪應急搶險救援工作開展現狀
新時期的防汛抗洪應急救援工作是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要做好防洪監控和預警工作,應急管理部門的相關職能必須整合。應急管理與救援的整合難度大,需要做好防洪減災工作,國家防汛指揮部應明確部門責任,分解部門責任。近年來,由于暴雨泛濫,洪水問題日益突出,部分地區降雨量已突破歷史極值。各級政府和防洪指揮部在監測預警、險情巡邏、救災、人員流動等方面面臨較大困難。洪澇災害的危害程度比較大,具有“快、急、重”等特征,加之近些年環境氣候問題較為嚴重,給新時期的防汛抗洪應急搶險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積極做到預防為主、聯合指揮、信息整合、協同作戰。
二、堅持以人為本,科學防治,統籌兼顧,全力做好防汛抗洪工作
(1)建立健全防汛抗洪應急搶險工作體系
新時期,氣候變暖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對抗洪搶險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洪水破壞力極強,會帶來一系列嚴重的負面影響。做好防汛搶險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洪水的影響。構建完善的防洪應急救援體系是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考慮到目前防汛形勢嚴峻,應在鄉鎮、縣、市、省三級設立相應的防汛抗洪應急指揮部,以相關黨員為主要領導,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責任制。防洪、災害應急救援和移民安置工作應納入各部門,并安排人員加強管理。緊急情況下,指揮部統一領導,各部門全力配合。構建統一指揮體系,提高應急救援效率和質量,實現快速反應和處置。
(2)加強水利工程運行監管
在加強進度控制的同時,還要提高施工質量,確保施工安全。重點抓好中小水庫和農村飲水工程。對項目建設進行監督,應當明確項目法人、參與人和項目主管部門的權利和責任。要加強前期工作、設計變更和質量管理的監管,建立全市場監管機制,采取動態監管模式,引導市場健康發展。并建立健全內部規章制度,確保團隊認真履行職責,促進各項工作順利進行。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覆蓋各領域的信息交流平臺,實施問題清單管理。監督、調查和糾正發現的問題和認證工作。提高工程建設技術標準,做好安全鑒定,根據工程運行情況盡快消除安全隱患。
(3)提高防汛抗洪應急搶險工作的信息化程度
防汛救災需要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持續開展信息化建設,提高應急能力,制定最有效的工作方案。防汛信息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天氣、氣象、水文、信息交流等新領域,從而達到預警、預防、最大限度減少損失的目的。信息技術在應急部門的應用,可以改善部門之間的關系,建立三維溝通平臺,提高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速度,使各級指揮員掌握最新信息,整合信息資源,幫助指揮部門更準確地預測未來災害發展,推動指揮機構制定最有效的應急救援工作方案。通過對信息和數據的分析,可以減少防汛搶險的財力和人力投入,有效減少資源浪費和人員傷亡。
(4)提升防汛抗洪工程的整體能力
雨季來臨前,要對各項防洪工程設施進行安全檢查,對大壩、水庫、水閘、泵站等基礎水利設施進行全面安全評估,檢查防洪和抗洪能力,對存在問題的重點工程及時修復,同時對大壩進行加固,定期對水閘、泵站等設施進行維護和維修,確保在應急救援中能夠投入使用。對于危險居民區,應盡快實施搬遷安置工程,將群眾安置到安全區域進行必要的工程改造。水利部等部門應當對河流的輸水能力和蓄水能力進行評估,及時疏通河流和水庫,減少堰塞湖的形成。在水庫下游,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泄洪方案,確保庫區及其下游的安全。
(5)配備尖端應急搶險救援裝備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倡導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當前,在消防救援隊伍建設中,要制定消防工作行動方案,明確消防安全部署政策。配備精良的防汛抗洪應急救援裝備是提高應急救援能力的主要措施,如應急救援包、快速突擊艇、智能救生衣等裝備。要在救援隊伍中樹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使用高端救援裝備,提高救援隊伍的戰斗力。目前有一種新型的防洪應急救援裝備,能夠適應惡劣的災害環境。比如一些智能防水漂浮救生衣,既能滿足消防教官水上漂浮救援的需求,又能精準定位要領。此外,它還可以實時掌握各種生命體征等指標,為指揮決策提供參考,最大限度地減少救援人員面臨的危險。
(6)優化監測預報
加強水文局和氣象部門的配合,密切監測天氣變化,動態掌握雨情和汛期情況。及時編制預測報告,滾動播出,提高監測頻率,使監測結果更加準確,預報周期盡可能長。特別要加強局部對流天氣監測。如果發生短時或突發性暴雨洪災,應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為群眾轉移和應急救援準備提供充足的時間。
(7)對洪水進行科學調度
防汛抗洪應統一規劃主干與上游、左右岸的關系,充分運用分蓄滯排等措施,準確規劃各類水利工程。海流域應充分發揮防洪調峰作用,盡快降低海河水位。長江流域要突出水庫群聯合動員,有序調節洪水,錯峰調度。改進現有的水利工程規劃方案,充分發揮其綜合效益,成為各流域洪水災害治理的主要力量。
結束語
總之,我國洪澇災害頻發,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和威脅,應急救援工作面臨嚴峻挑戰。特別是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極端天氣頻發,區域性暴雨頻繁,突發災害地區多,防御難度大。完善的救援機制、精準的預警響應機制、精準的監測預報數據、科學的決策、合適的救援設備和處置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防洪風險,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防汛人員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李小強.江西省 唱響做實總基調 全力做好新時期水旱災害防御工作[J].中國防汛抗旱,2019,29(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