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詞在中華五千年的文化中擁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在語文的教學中古詩詞教學屬于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國古詩詞形式豐富,語言精湛優美,意境深遠。因此,利用古詩詞教學可以提高初中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可以促使語文教學很好地肩負起傳統文化的傳承重任,還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核心素養
一、 引言
最近這幾年,我們國家發展非常的迅速,國際地位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隨著時間的推移,國人開始重視我們本土文化的發揚。例如,這兩年比較火的節目《中國古詩詞大會》,出了很多厲害的詩詞“大牛”,比如說武亦姝,還有一個外賣小哥雷海為,他們都是通過日積月累,憑借著對詩詞的喜愛,一步一步走上了“成功”。他們的成功不僅代表的是個人的成功,更是體現了詩詞的魅力。因此,利用詩詞的語言魅力,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喜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文章從教師、課堂、學生三方面入手,提出古詩詞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具體策略。
二、 語文素養的重要性
語文素養是語文教育政策的具體體現,是語文課程目標以及實踐教學的之間的橋梁,是語文教學理念的體現。語文素養可以對教育要求進行具體化,明確語文的基本教學目標,同時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提出具體的要求以及明確的指標。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古詩詞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但是通過古詩詞可以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所以,利用古詩教學提高初中生的語文素養迫在眉睫。
三、 古詩詞教學提高初中語文素養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的古詩詞教學能力
提高教師古詩詞教學能力可以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改變傳統的古詩詞教學理念;其次,要提高教師的古詩詞素養。
(二)改善教師的古詩詞教學理念
1. 學會傾聽,尊重學生的直接閱讀體驗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需要聽取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并尊重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以及觀點,尊重學生的閱讀情感體驗,改變傳統的“唯一觀點”的教學理念。實現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同時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雙向交流教學模式。通過交談和傾聽進行雙向交流和共同學習的過程。對于不同身心發展階段和個性特征的學生來說,同一首古詩的認知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對古代詩歌的解釋可能是多樣化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傾聽,尊重學生的直接經驗,在傾聽中關注學生的焦點和問題,以便在恰當的時候準確判斷學生的觀點,啟發和引導學生,不斷激發他們對古詩探究的興趣。
2. 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以學生為本
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發揮自己重要的引導作用,要注意從意識上提高學生對古詩詞課程的重視程度,同時還要讓自己的教學方式跟隨學生的特點不斷創新改變,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古詩詞課程自主學習習慣,引導并設計各種實踐活動,把古詩詞課堂搬到實際生活中,讓二者充分融合在一起,提高初中生對古詩詞課程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歷史文化教學的基礎,老師在開展教學的之初,可以從歷史故事出發,用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鼓勵學生用詩詞對人物進行評價,之后老師對詩詞進行講解,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更是將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老師把握整個課堂節奏,學生進行課堂內容的填充,老師進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實現古詩詞教學的雙贏局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引導學生進行古詩詞積累
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時代,知識就是時代的潮流。常言道:“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學習,不擴充知識庫,終將被社會淘汰。所以,對新時代的教師而言,傳道授業解惑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社會對教師與學生的要求,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不斷地對自己的古詩詞知識庫進行擴充,并通過對古詩詞的積累掌握初中語文相關的古詩詞基本知識,然后在古詩詞教學的課堂中積極思考、拓展思維、發揮想象,才能培養自身的審美鑒賞能力與創造力。
比如說,初中語文教學大綱中所要求的古詩詞,除去對古詩詞本身的背誦要求之外,老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對所涉及古詩詞的語言特點(字數、押韻、對偶等)以及相關作者的詩詞風格[(李白(詩風豪放飄逸)、杜甫(詩風沉郁頓挫)、白居易(詩風通俗平易)蘇軾、辛棄疾屬豪放派,李清照、柳永、晏殊以及李煜屬婉約派等等)],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作者創作歷史背景等的了解,進一步對作者詩詞中所表達的情感有所理解,同時,在學生掌握了必修中所學古詩詞基本知識后,引導學生可以對選修的古詩詞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并根據作者生平與時代背景解讀作品。總之,與古詩詞相關的知識都需要學生努力積累并掌握。
四、 建構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課堂
利用古詩詞教學提高初中語文素養的研究中,古詩詞的課堂教學尤為重要。我們應該為古詩詞教學建構一種簡約、有效的課堂結構,其形式簡約但內涵豐富,如果教師設計煩瑣的教學環節可能會過多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轉移了部分思維,就會使古詩詞本身的魅力大打折扣。因此,教師不僅應避免“重形式輕內容”的教學模式,還要精簡教學環節,使教學環環相扣,讓學生思維清晰并有所收獲。
(一)開展文化課堂情景式教學
多元化教學方式,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老師需要改變“只耕不驗”的教學方式,多多設計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案。例如,利用多媒體教學、時代影音教學、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進行主探索,相互合作與交流,勇于表達個人見解。而且老師自己要不斷地汲取新知識,不斷地擴展自己的知識庫,以一種“榜樣的力量”鼓勵學生。
1. 充分利用教學空間形成空間情景。為了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在教室的墻上張貼著古代名人的肖像和書法家寫的名言,在黑板上專門開辟了“古詩詞賞析”文化角,每天都有一首古詩,并附有相應的賞析詞。
2. 音樂情景: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合適的音樂,或激昂慷慨或沉緩婉轉的音樂語言有利于把漢語言文字之美烘托出來。比如說,在教授曹操的《觀滄海》時,可以選擇氣勢宏偉,磅礴的音樂,像三國演義這類的背景樂。用音樂烘托氣氛,可以讓學生對古詩詞的感受更加直觀,同時也又利于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
(二)古詩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語文課文不僅積累了豐富的漢語知識,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化魅力,字里行間流淌著中國文化的濃烈和新鮮血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內容,挖掘教材中固有的文化因素,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和智慧。
將古詩詞應用于語文所有的課堂教學中,不局限于平時的古詩詞教學,應該形成滲透式教學。老師在課堂上無時無刻地滲透,形成一種文化滲透,讓學生在滲透中積累大量的古詩詞,并通過老師的舉例,對古詩詞的理解更加深入。比如說,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利用微課技術,將學生都了解的愛國主義故事制作成視頻進行播放,并且老師對這些視頻還配有相匹配的解說詞。
比如說,可以舉辦“古詩詞”基礎知識競賽,不僅要求學生會背誦古詩,還要對詩詞背后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在詩詞中所表達的意境等都要有所理解。在開展競賽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出一段白話文描述,然后讓學生根據文字描述說出相應的古詩詞。比如,袁隆平的頒獎詞,“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讓同學可以用一句詩詞形容。
還可以讓學生根據古詩詞進行音樂創作,現在的學生都是多才多藝型的,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知識對古詩詞進行改編,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創作,在不改變內容的基礎上,在古詩詞的歷史背景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可以是歌劇也可以是舞臺劇,也可以是歌曲等,借此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不僅提高了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而且還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完成基本的教學目標。
五、 重視課堂評價
(一)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注重對學生自信心的建立,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還需采用一些必要的測試手段,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根據檢驗結果,進行針對性鼓勵。
例如,教師可以從筆試、綜合能力全方位進行測試。
在筆試的試題命題上,教師需要大致地了解學生的整體詩詞水平,題目需要貼合班級的平均水平,不可以盲目地追求“難”,以免造成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局面。主要目的是考查學生的古詩詞基本功——“書寫”。
在綜合能力測試環節,把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對古詩詞的作者、創作背景、詩詞的寫作手法等進行考察,主要目的是測試學生的古詩詞基礎知識。小組劃分采取隨機抽取的方式,這樣有利于學生互幫互助,鍛煉隨機應變能力。
(二)重視評價結果的反饋作用
綜合評價結果,可以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真實語文水平,對現階段的教學成果進行客觀的數據分析,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不斷優化教學評價方式。對學生而言,可以促進學生對自我的客觀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和教師的共同進步。
六、 總結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古詩詞用其短小精湛的語言魅力,用深遠的意境之美贏得了大家的青睞。對語文古詩詞的教學而言,教師要發揮自身優勢,利用教師對學生的導向作用,合理地運用古詩詞教學,打造科學的教學模式,開展多元化教學,利用古詩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參考文獻:
[1]謝小惠.淺談初中古詩詞教學對提高初中生語文素養的作用[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158-160.
[2]趙玲.如何利用古詩詞的教學提升初中生的語文素養[J].新課程:中學,2018(2):183.
[3]張忠華.談初中古詩詞教學對提高初中生語文素養的作用[J].中外交流,2017(42):128-129.
[4]吳堅.當古詩詞教學遇見微課:利用微課提升中學生古詩詞審美素養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22):114.
作者簡介:康秀芳,甘肅省天水市,甘肅省武山縣渭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