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立足于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以作業布置為切入點,以此探討與分析了初中數學作業所應當具備的趣味性、生活性、探究性和層次性,旨在于通過多元化的作業內容提升與優化初中作業布置的質量,推動學生們以作業為載體復習與鞏固課堂所學數學知識,進而逐漸構建起扎實的數學知識結構體系。
關鍵詞:初中數學;作業布置;趣味性;生活性;探究性;層次性
作業是教師們結合所教學內容為學生們設置的需要他們在課余時間完成的學習任務。大量的教育實踐已經充分表明了,優質的、高效的作業能搭建起教師與學生們兩大群體之間的有效橋梁,幫助教師從學生們所完成作業的實際情況中掌握學生們的實際學習效果進而做到有針對性的教學調整與優化,也能讓學生們在課下能及時復習與鞏固課堂所學到的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的良好預期效果。身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深感初中數學作業布置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義,并想方設法優化與改善自身所布置數學作業的質量,在大大調動與煥發學生們數學作業完成熱情的同時,也讓他們真正在作業的輔導下高效復習、高效學習,獲得了數學素養及其能力的更好進步與發展。以下,我僅結合自身的初中數學教育實踐針對多元化作業布置這一主題嘗試發表個人認識與淺顯看法。
一、 初中數學作業布置應充滿趣味性
在日常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時常聽到學生們這樣的抱怨“又是這么多的作業,太沒有意思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學生們對我們數學作業的排斥及抵觸情緒。在學生們看來,大量的作業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難以調動起他們完成作業的興趣與熱情,試想,學生們長期處在如此消極的狀態下又何談以作業為載體收獲數學素養及其能力的更好進步與發展呢?由此出發,我認為我們初中數學教師在自身的數學教育實踐活動中一定要確保所布置數學作業的趣味性,要讓學生感受到完成數學作業的趣味與快樂所在。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這一節知識時,我不僅僅為學生們布置了教材的數學練習題目,還為學生們創設了如下趣味性較強的題目:
題目一:一輛汽車的車牌在剛下完雨的水中呈現出如下的倒影,你能根據這一車牌水中的倒影判斷出該汽車正確的車牌號碼嗎?
題目二:用一張紙,如何又快又好地剪成一棵小松樹?請用手中的紙和剪刀試一試。
題目三:圖畫中花瓶的另一半消失不見了,你能在紙張上畫出它的另一半嗎?
這些數學題目不同于單純讓學生畫出對稱軸、數出有幾條對稱軸的作業內容,給予了學生們更強的趣味性與樂趣性,因此,學生們倍感新鮮的同時,愿意去思考、去探索、去完成,才會愿意接觸數學作業,也才會愿意主動完成數學作業,并能在此過程中收獲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得到更好的進步與發展。初中數學作業布置應充滿趣味性所發揮出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有利凸顯與證明。
二、 初中數學作業布置應充滿生活性
數學是一門工具性較強的學科,學科教學的本質目的不在于讓學生們應付考試,考得多少分數,取得多少名次,而在于讓學生能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更好地解決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即要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為自身的社會生活實踐所服務,這是初中數學工具性最突出的一個表現。由此出發,我認為我們初中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能單純將教輔資料或者練習冊上的作業題目直接拋給學生,而應當結合所教學的數學內容為學生們布置一些貼合其生活實際的數學作業,這樣才能為學生們營造一種熟悉的數學學習氛圍。
我自身的數學作業布置就有意識地會同學生們的現實生活實際之間建立起密切的聯系。例如,在學習了“直線、射線和線段”這節知識時,我便為學生們布置了如下的作業題目:
題目一:要把一根木條用釘子固定在模板上,要求用盡可能少的釘子,你能知道最少用幾顆釘子嗎?
題目二:道路的兩旁通常會栽種樹木,那你知道如何讓道路每一側所栽種的樹木保持的較為整齊,處在一條直線上嗎?
……
這些都是學生們日常生活中會接觸的現象,可是,不少學生們以往對這些現象卻視若無睹,并不知道如何加以解決,因此,這些生活化數學作業題目的布置卻使得我們的學生們感受到了所學知識有用性、必要性及其重要性的同時,讓他們煥發起了內心的動力去積極主動地完成所布置下來的數學作業,由此在夯實數學知識基礎的同時,大大發展了他們自身對所學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這便是我們初中數學作業布置應充滿生活性特性的意義與價值所在。
三、 初中數學作業布置應充滿探究性
在初中數學作業布置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情況,即很多時候教師為學生們所布置下去的作業內容都是學生們反復已經做過的題目,并無需要學生們認真思考、探索與研究,這就導致學生們只是在重復大量的做習題,陷入了題海戰術之中,但是卻并未由此延伸思維、縱向思考,自然也難以從作業完成的過程中獲得數學知識素養及其能力的鍛煉與發展。由此出發,我認為我們初中數學教師在作業布置這一環節應有意識地確保所布置下去的作業題目具備充足的探究性,即讓學生們經歷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們在這一過程中去思考、去探索、去研究,去不斷收獲與成長,獲得數學知識素養及其探究能力的均衡性進步與發展。
例如,在教學“統計圖的選用”這一節知識之后,我便為學生們布置了如下的數學作業題目:
題目一:三種常用統計圖分別都是什么?它們各自的優勢分別是什么?
題目二:在明確了三種常用統計圖各自優勢的基礎上,嘗試判斷“為了反映股票的漲跌狀況,最適合選擇哪種統計圖”“為了反映我國一年中各個月份的降水量,最適合選擇哪種統計圖”“為了反映我國一年各省市地區特定月份的降水量,最適合選擇哪種統計圖”這三種情況,并嘗試著說明原因。
這樣一來,兩道題目就很好地將學生們引到了一個探究化的學習氛圍,促使著學生們不僅要了解三種統計圖,更要了解每一種統計圖各自的優勢與不足,即從本質上對三種統計圖形成深刻的認識,并能匹配不同的情況選擇最為合適的統計圖類型。學生們在思考與探索的過程中,獲得了所學數學知識的深刻認知與理解,這一過程中不僅是他們數學理解上的進步,更是他們數學探究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能力的發展。初中數學作業布置應充滿探究性對于學生的長遠性發展所起到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四、 初中數學作業布置應充滿層次性
不同的學生有著截然不同的數學基礎,當然他們所具有的作業要求也不盡相同,像有的學生數學學習基礎較差,他們通常只能完成基礎性較強,難度相對較低的數學題目,但是也有的學生數學基礎較為扎實,有著進一步的發展需求,假設教師仍僅只是統一化齊,要求基礎較扎實的學生與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一起完成相同難度的題目,就很容易導致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難以“消化”、基礎較扎實的學生“吃不飽”的尷尬狀況,我們作業布置的目的也便流于了形式,難以獲得預期中的理想效果。鑒于此,我認為我們初中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當確保作業內容的層次化,即面向不同的學生群體為他們布置難度不同的作業內容,以讓所布置下去的作業題目真正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數學學習基礎,符合他們對做數學作業內容的心理預期,以此推動他們在積極主動完成數學作業的同時,切實從中有所獲、有所得,共同朝著夯實數學基礎、發展數學能力的目的更好地發展。
例如,在教學了“勾股定理”的相關知識后,我便為班級里三個具有不同層次基礎與水平的學生們布置了不同的作業內容。具體如下:
數學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
題目一: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寫出勾股定理及其相關的公式變形。
題目二:在Rt△ABC中,∠C=90°,已知:a=6,b=8,求c;已知:a=40,c=41,求b。
這兩道數學題目較為基礎,目的在于讓這部分學生在夯實、鞏固課堂所學勾股定理這一知識的同時,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的數學知識認知與理解。
數學學習基礎中等的學生:
題目一:請梳理本節數學課所學到的知識。
題目二:請結合實例說明運用“勾股定理”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題目三:本節課關于“勾股定理”知識的學習你還存在哪些疑惑或者不懂的知識點?
對于數學學習基礎中等的學生,他們能在課堂中教師的帶領下初步理解所講解的知識點,但是由于自身知識結構體系尚未梳理、明確,不知道自己學到了什么,哪些又尚且未懂,因此,這便成為了制約這部分學生們進步與發展的重要因素。上述作業內容超出了一般的題目的范疇,更傾向于引導學生們梳理自身所學,有助于學生在夯實與鞏固自身所學知識的同時,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知識架構。
數學學習基礎扎實的學生:
題目:請利用網絡查詢勾股定理的相關數學史,并據此嘗試著寫一篇數學小論文。
數學學習基礎扎實的學生,通常對課堂上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點能做到聽懂、理解并掌握,因此,他們的進一步個性化數學學習發展需求便是擴寬視野范圍、豐富學識見識,這一了解勾股定理相關數學史的作業設置便將學生們很好地帶到了這一情景之中,促使著他們多閱讀、多思考、多去接觸更為廣闊的數學世界。
如此一來,不同層次、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找到契合自身實際水平的數學作業內容,大家都能“蹦一蹦,吃到更好的桃子”,面向全體學生們布置作業內容,促進全體學生們共同進步與發展的預期目的得以輕松落實與實現。
五、 結束語
作業是幫助學生們了解自身學習水平、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實際學習進度的有效載體,其合理布置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由此得以凸顯與彰現。為此,我們初中數學教師一定不能單純只是為學生們布置重復性強、“營養價值”較低的作業,而應當立足所教學內容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創新作業布置形式、豐富作業布置內容的方式方法,以讓我們的作業內容更加科學、合理,我們的學生們也能由此得到更好的進步、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文乖.談初中數學作業的個性化設計[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2):29.
[2]張璇.再議初中數學作業布置的策略[J].神州,2019(11):190.
[3]范玉山.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作業設計[J].新課程:中學版,2019(8):233.
[4]朱金惠.初中數學作業“減負增效”的策略與思考[J].科普童話,2019(11):56-156.
作者簡介:王芳,江蘇省南京市,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