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琦弇
摘 要:音樂教育有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新課標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能禁錮學生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積極性,因此,要想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需要不斷改善和優化教學方式方法,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欣賞水平,增強學生的音樂素質。本文對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了實踐探索和研究,并闡述了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效果;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7-038-1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音樂課程長期以來只能作為小學文化基礎課程的附屬課程,得不到家長、教師、學校以及社會的重視,因而教學方法守舊、教學內容單一,音樂課也僅僅是教學生會唱幾首歌就算完成了任務。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音樂教師應意識到音樂教育變革的重要性,綜合運用各種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科的學習興趣,營造教學情境,聯系生活,讓學生喜歡上音樂課。
一、開展課前游戲,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小學音樂課堂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以及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學氛圍的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為教師教學的展開提供便利。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師在課前展開游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輕松的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接下來的教學打下基礎。
在小學音樂《鈴兒響叮當》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在課前開展節奏游戲。首先本節課學習的作品為四二拍,整體活潑歡快,節奏感較強,為了讓學生的音準得到提升,教師在上課之初可以出示一些交通工具,由兩字開始逐漸增多,比如:汽車、三輪車、公共汽車。然后讓學生按照兩個拍子讀出詞語,各小組按照順序與節拍依次讀出,不能搶答也不可中斷,在學生熟練后,教師可以加快速度,并配上手部動作。通過這個小游戲,教師快速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帶到了課堂,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加強了學生二拍的穩定拍律,鍛煉了學生的節奏感,為接下來作品節奏的把握提供了便利。
音樂節奏的變化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教師經過一定時期的節奏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更準確地把握節拍。在熟悉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創作,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二、結合生活思考,調動學生已有認識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準確的把握情感,教師可以將作品的內容與生活實際建立聯系,讓學生回憶自身的相關經歷與大家分享,調動學生已有的情感認知,方便音樂教學的展開。
在進行小學音樂《采蓮謠》一課教學時,教師提問:“同學們有采摘蔬菜水果的經歷嗎?”學生都會回答:“有”,教師繼續問道:“那誰能來分享一下經過呢?”學生結合自身的經歷進行了表述后,教師道:“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物產,到南方去泛舟采蓮又會看到哪些場景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著歌曲了解。”在這環境當中,學生可以順利地將自己采摘時的情感遷移到本節課的作品之中,方便學生在演唱時的投入。此外,在完成歌曲學習后,教師還可帶領學生結合自身的經歷進行個性的編創,讓學生試著用樂曲記錄自己的生活經歷,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以及對音樂的創造能力,為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提供實踐的基礎。
三、構建教學情境,突出重點知識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小學音樂教師必須深入掌握學情,選擇具有童趣的教學內容,構建生活化和游戲化的教學情境,有效地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小學生可以在具體的情境中找到學習音樂的方向。為了更好地讓小學生喜歡音樂課,教師要營造開放的學習氛圍,促進小學生對美的認識,從而實現以美感人的目的。比如,講小學音樂《我和星星打電話》時,我這樣引入:“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想問一個問題。當太陽慢慢落下,夜晚來臨,你們在美麗的夜空都會看到什么自然現象呢?”小學生踴躍發言,課堂非常活躍。然后,我讓小學生把教室門窗的窗簾拉上,通過大屏幕播放星空的畫面,這時一種美的意境油然而生,小學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大屏幕以星光圖片為背景,顯示出歌詞,此時進行唱歌教學恰到好處。小學生不僅掌握了領唱、齊唱這一演唱形式,還在歌曲的演唱中初步了解了大自然的奧秘。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小學生對音樂課產生了興趣以后,他們就會非常積極地投入。
四、激發學生情感,促進學生參與
音樂應該是富有生命力的,但是以往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于注重學生的音樂理論知識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情感的激發,導致整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氛圍死氣沉沉,因此,要想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激發,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例如:在教學“草原就是我的家”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賞課件,(課件展示:藍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引導學生了解蒙古風情,緊接著讓學生自由說一說自己所了解的蒙古族,讓學生欣賞課件畫面(課件展示:摔跤,騎馬,射箭三幅圖片),鼓勵學生為大家表演摔跤與騎馬及射箭的動作,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深入體驗把握蒙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還可以用鋼琴為學生彈奏旋律,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活動中大膽表達自身見解,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和音樂審美能力。
總之,教師在展開課堂教學時要充分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范圍內獲得美的體驗與能力的提升,為學生的個體成長打下基礎,以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迪華.情境創設法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寧夏教育,2019(01).
[2]胡煥明,田欣.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研究[J].黃河之聲,2019(02).
(作者單位: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花港迎春小學,江蘇 蘇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