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華
摘要:共青團對青年的思想引領是“大思政”工作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青年教師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認知,有利于指導教育行為,提高青年教師育人水平。創新青年教師的思想引領模式、構建思想引領平臺、豐富思想引領載體能有效統一青年教師對現階段職業教育任務的思想認識,對學校“大思政”工作格局的構建起到良好促進作用。
關鍵詞:共青團;中職學校;青年教師;思想引領
基于北京首都核心功能的定位,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的有序推進,北京中職學校青年教師的生存狀態和職業發展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生源萎縮、職業發展、專業調整等教育環境的變化給青年教師的生存和個人職業發展帶來一系列現實的挑戰,對青年教師的思想現狀也有一定的影響。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關注青年教師的思想建設,思想上引領青年教師,是黨賦予共青團的光榮屬性。引領好青年教師的思想,有利于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提升學校全員育人水平,落實學校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中職學校青年教師思想上存在的問題
文獻資料顯示,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師政治立場堅定,對黨忠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充滿信心,政策認同感高[1]。總體上思想健康穩定,積極向上,大部分能夠認真負責、奉獻教育事業。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良好職業道德,關心職業教育的未來發展。但部分青年教師的思想上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政治信仰不堅定
部分青年教師政治信仰不堅定,用市場原則對待教育教學工作[2]。部分青年教師對“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認識不清,對個人定位不清晰,工作中缺少主動性,缺乏承擔精神,以完成指令性工作為原則,不愿意主動付出。做事講條件、提要求,不能有效發揮教育工作者的能動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政治信仰不堅定的教師不能貫徹好“課程思政”的教育要求,不利于引導青少年的正確三觀的形成,也不能夠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價值觀多元化
中職學校教師和高中教師相比無升學壓力,和高校教師相比無科研壓力;收入和社會地位尚可、工作穩定性高、工作節奏適中、擁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青年教師工作壓力不大。同時,市場經濟和自媒體的快速發展,社會思想也呈現出多樣化。在這種內外環境下,部分政治信仰不堅定,工作內驅力不足的青年教師呈現出自我要求較低、成長進步動力不足、職業發展規劃不清晰等問題。與此同時,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個人主義左右個體,片面追求物質收入,輕視思想建設,最終導致思想信念弱化[3]。自由、散漫、享樂的思想在青年教師中有所體現。
(三)職業道德弱化
中職學校青年教師與學生年齡差距不是特別大,與高中生相比,中職學校的學生思想更加靈活、自我約束力較弱。和中年教師相比,青年教師尤其是90、95后的青年教師在思想上更容易和學生產生共鳴,言行舉止更容易受到青少年的關注,對學生也有著更強的榜樣示范性和引導力。缺少自我教育,不重視個人思想道德的建設,在思想品格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成熟性,缺少吃苦耐勞,意志薄弱的現象[4]。師生關系演變為朋友關系,教師的職業尊嚴感和權威性弱化。
二、中職學校青年教師思想問題的成因分析
中職學校青年教師的思想問題主要由青年教師主觀因素和客觀環境兩方面相互作用產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青年教師的個人價值觀和主流思想價值觀不符,另一方面是青年教師之間的個體思想差異,導致青年教師群體的思想不統一。
(一)主體差異形成群體思想多樣化
北京的中職學校青年教師因引進方式不同(招聘、調入)、來源地不同(京籍、非京籍)、學歷差異(本科、研究生)、教育背景迥異(留學歸國、國內畢業)等,思想上呈現出多樣化和復雜性。來自非京籍地區的教師因生存發展需要,短期內對工作滿意度高,自我要求較高,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有著較高期待,相比京籍青年教師思想更活躍,但也易受環境影響,思想波動較大。京籍青年教工具有較好的物質基礎和較為穩定的人際關系,對工作滿意度較高,穩定性較強,自我要求較低,自我發展和提升的意愿較被動。學歷差異導致對同一問題的認知不同,本科生執行力強,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較弱,研究生以上學歷具有更多懷疑精神,更注重思考和探索,不易盲從和服從。留學歸國青年教師具有強烈民族自信心、積極向上、思維方式開放兼容,思想多元化,具有較強的民主平等思想,政治敏感度不夠,政治素養相對缺乏[5]。除此之外,青年教師的成長環境、原生家庭、個人綜合素養等主觀因素,也是影響青年教師思想建設的主觀因素。
(二)客觀環境挑戰青年教師思想認知
一方面,隨著自媒體快速發展,青年教師信息來源越來越廣泛,信息多樣化虛實難辨,市場經濟負面影響,西方資產階級價值觀通過各種渠道不斷滲透,對青年教師的思想帶來很大沖擊。另一方面,中職學校對青年教師的思想建設重視程度不夠,重工作輕思想,重技能輕道德是常態,對青年教師的思想缺少剛性約束和有效引導。青年教師的思想困惑得不到答疑,滋生諸多思想問題。
(三)對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視
中職學校對青年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學成果等更為關注,對思想政治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比如,有完善的專業技能、教學科研等方面的考評體系,缺失教師思想評價體系。對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的建設呈現出虛化、弱化的態勢。青年教師思想建設的工作方式固化、僵化,理論脫離實際,對青年教師吸引力不足。工作體制不健全,缺少專職從事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門或工作人員,青年教師思想建設呈現出斷續化、階段性的特點,不能夠長期持續深入開展。
三、共青團中職學校青年教師思想引領的路徑
作為凝聚青年、服務青年的團組織,思想政治引領是學校共青團的核心任務[6]。共青團凝聚青年教師,引領青年教師思想時,要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整合各方資源,搭建服務青年成長學習的平臺,引導青年教師堅定“四個自信”,更好地發揮青年教師“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一)創新政治理論學習形式
充分發揮共青團政治屬性,成立青年教師政治理論學習小組,宣貫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開展時政時事講座。將政治理論學習常態化、專題化、形式多樣化,通過政治理論的學習和研討,讓政治理論學習成為青年教師精神“充電寶”,貼近青年,幫助青年教師解決思想的困惑,引導青年教師走出思想誤區。讓共青團成為青年教師心中可信賴、依賴的組織。
(二)打造共青團思想引領品牌
利用微博、豆瓣、貼吧、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媒介,整合新媒體平臺,如快手、抖音、B站,進一步拓寬共青團在思想引領宣傳陣地,打造共青團青年教師思想引領的品牌,將有意義的思想政治宣貫內容外化為有意思、易傳播、有影響力的宣傳素材。發現培養青年教師中的網絡“大神”,微博“大v”等,結合青年教師個人特點培養其成為共青團思想引領的網絡新媒體代言人。
(三)有效凝聚非正式群體
青年教師因個體差異性,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關注點、個人需求等組成一個個非正式群體。根據非正式群體的數量和特點,開展有針對性、導向性的不同主題的活動,如文體活動、讀書活動、研討活動、任務活動等,活動盡量涵蓋大部分非正式群體,調動更多青年教師參與團組織活動。利用非正式群體的影響力在潛移默化中引領青年思想。
(四)發揮組織優勢,堅持黨建帶團建
堅持黨建帶團建,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整合資源,發揮黨政工團合力,加強與教學、學管、行政等多部門的合作,建立青年教師成長檔案,制定思想政治工作可量化指標,將思想建設納入到青年教師成長檔案中。
參考文獻:
[1]李敏,顏吾佴.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對策——基于北京部分高校的調查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3).
[2]譚麗珍.做好中職院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對策[J].中國職工教育,2014(8):99-100.
[3]彭陳,李寶艷.基于立德樹人視閾下高校師德的構建路徑研究[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8(6):77-83.
[4]李楓.高校青年教師思想狀況分析與思考[J].國際公館,2020(1).
[5]海鳳,李一驍.留學歸國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探析——以北京地區行業特色高校為例[J].石油教育,2015,193(5):93-96.
[6]田蕾.新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的路徑研究[J].文教資料,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