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云
摘 要:人才作為興軍之基、制勝之本,歷來是軍事競爭的核心。中美兩軍都高度重視對軍事人才的培養,但在對生長軍官的定位及教育培養理念上存在差異,各有優長。研究外國、尤其是發達國家軍事人才培養的情況并進行比較,以利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關鍵詞:美軍軍官培養;教育理念;通識教育
軍官培養是一項涉及到培養理念、培養目標、培養內容等多方面的系統工程,關系著軍事人才質量的優劣,影響到軍隊戰斗力的高下。美國的西點軍校將學員定位“未來領導者”來進行培養,中國軍事院校將入校學員主要定位“基層領導”來培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是世界軍事超級大國,美軍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其培養軍事人才的經驗教訓,無疑對世界各國軍隊都有借鑒價值。開展中美軍官培養比較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一、精英階層與干部身份之較
未來領導者,屬社會特定的精英層范疇,不局限于軍界還包括政界、商界、科技界等,對其的培養,美軍堅持精英教育的理念;基層領導,更多是一種干部身份象征,主要是指軍隊基層連隊的指揮管理軍官,對其的培養,中國軍事院校堅持的是素質教育+崗位合格的理念。
美軍認為,其軍官應擁有足以壓倒敵人和完成任何任務的意志力、創造力、靈感、理性、學識和經驗。為培養和造就這樣一批“天資”卓越的人,自然得需要采用精英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招募、訓練、保留高質量的人才成為成功的關鍵。為此,美軍軍事院校尤其以西點軍校為代表的長生軍官學歷培養的院校,堅持精英教育的理念,以培養“未來領導者”為目標,著力打造一流的軍事人才。一是嚴格執行選拔淘汰。“精英是通過心理測驗被精確而公平選擇出來的。”據統計,每年申請報名西點的人數約1.2萬,經過提名能參加入學考試的僅占一半,經過考試,實際錄取者約是申請報名的1/l0。根據學校管理規定,西點新學員自入校之日起,要進行嚴格的試檢與篩選,實行優化與淘汰制。除身體和成績的因素被退學外,西點嚴厲的制度也使一些學員夢斷西點。第一學年新生淘汰率為23%,最終能學完四年學業的學員僅為70%。二是重視領導能力的培養。一個學員就是一個未來的領導者。經過基于發展潛力的大學選拔和四年的學員生活,在將這些年輕人培養成為美軍軍官的過程中,領導能力的開發一直貫穿始終。有沒有領導能力在某種程度就是評判一個人是否為精英的標準。三是提供優越的培養條件。一個精英的成長,有其內外兩方面的因素。內部因素是天資,外部因素就是促成其成為精英的良好培養條件。美軍院校為“未來領導者”提供優質的師資、小班化教學、結構化培養內容以及優越的硬件設施。
中國軍隊生長軍官的培養始終把提高學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放在首位,堅持軍政基礎訓練和大學本科教育質量標準,突出指揮管理和創新實踐能力培養,使學員具備寬廣的科學文化基礎、良好的專業素質基礎和過硬的軍事素質基礎,以勝任“基層領導”崗位。鑒于此,中國軍事院校主要堅持的是素質教育和崗位合格的理念。素質教育意在全面提高學員思想政治、科學文化、軍事專業、創新和身體心理等素質,培養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質、復合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軍事人才。強調突出聯合培養、超前培養、輪崗培養和重大任務實踐。崗位合格,即能力素質符合崗位要求、勝任崗位職責。培養適應部隊崗位需要的高素質軍事人才,是軍官培養的首要職能。崗位合格理念的要旨在于,通過培養,軍官熟悉任職崗位性質,掌握工作方法,適應任職環境,崗位工作的質量與效益因而得到提高。崗位合格培訓主要圍繞提高學員的指揮作戰、政治工作、組織訓練和管理教育等多方面的能力展開培養,注重院校教育與部隊訓練的有機銜接,走出課堂,超出院校,向部隊、訓練基地延伸,按照“部隊向實戰靠攏、院校教育向部隊靠攏”的要求進行教育訓練。
二、眼力培養與眼界提高之較
未來領導者,現在可能還不是,經過自身的努力,將來可能是。美軍一開始就將每名入校學員置于一個很高的位置,讓學員朦朧中仿佛看到遠方美麗壯闊的畫卷,對未來充滿期待和自豪。只是遠處的景色還看不清楚,需不斷的提高“眼力”才能逐漸看得清晰,這個過程是是漸近式的、接續的。立于高處,視野開闊,美景一覽無余。為此,美軍非常重視“未來領導者”的戰略思維、全局觀念的培養,堅持通識教育和開放辦學。通識教育旨在讓學生綜合、全面地了解人類知識的總體狀況,通過融會貫通的學習方式,形成寬厚、扎實的專業基礎以及合理的知識、能力、思維和價值結構,同時認識和了解當代社會的重要課題,開闊視野,促進人的素質全面發展。美軍十分重視通識教育的作用,強調培養具有高等教育素養和良好軍人素質的軍事人才。打破封閉的教育模式,將軍事教育延伸到外軍、社會、部隊,全方位拓展辦學空間,是美軍軍官職業教育遵循的另一重要理念。美軍領導者培養是一個精心設計、連續和漸進的過程,包括院校培養、部隊培養和自我培養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各有側重,院校培養重在理論知識的學習,部隊培養重在實踐鍛煉,自我培養重在自我完善。在具體培養過程中,一般通過“未來領導者”的目標激勵軍官、文理并重的知識結構武裝軍官、極具感染力的環境扭轉熏陶軍官三個方面來塑其領導力,如在海軍軍官學院的目標是“為明天培養出類拔萃的領導人物”,從而使“學員”逐漸走向“領導者”。
基層領導,現在已經是領導,只不過職務較低,位于基層,隨著覺悟的提高、水平的增長、閱歷的增加,職務會逐級得到提升。中國軍事院校非常重視學員的首次任職能力,以崗位合格為基準目標,起初都定位基層部隊,強調從基層做起,一步一個腳印,穩定前行。學員們開始定位不是很高,位于山的腳下,能清楚地看清眼前一切,隨著不斷攀登,視域隨之變廣。高度左右眼界,眼界影響格局。站位高,眼界就寬,就能以大視野大格局審視未來,統攬全局。為此,中國軍隊在干部人才培養上,注重強基礎重創新。軍官任命前既要完成通識教育,又要完成軍事基礎訓練;既考慮學員第一任職需要,更重視學員的長遠發展,努力實現知識、素質和能力的全面協調發展。關注軍事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架構無縫隙、有機銜接的逐級遞進式培訓機制,不斷提高“基層領導”的眼界。另外,為滿足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現實需求,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系列講話精神和中央軍指示要求,中國軍事院校積極倡導創新教育理念。一是強化學員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是學員探求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保證。二是優化學員知識結構。合理的學科知識結構,有利于擴展思維、優化方法、形成良好的智能結構,有利于強化和提高創新能力。三是強調科學思維方法的掌握。自覺地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進行創新思維活動,是創新的必由之路。四是營造創新氛圍。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他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在寬松和諧與民主開放的環境下,才會樂于想象、批判和創造。
三、戰爭教育與著眼打贏之較
“未來領導者”“基層領導”其基本身份都是一名準軍官,帶兵打仗將是職責所在。中美兩軍都非常重視軍事人才實戰能力的培養,重視培養打贏明天戰爭的高素質軍官。但美軍更加注重“未來”,強調“未來就是方向,未來就是希望,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支軍隊來,最可怕的就是對未來不清楚”。注重針對未來戰爭的特點,結合武器裝備的發展變化,著眼軍隊的未來需要,培養造就“未來軍官”。中國軍隊更加注重點“打贏”,確保部隊隨時能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贏,重視軍事人才實戰化水平的培養和提高。
“未來領導者”首先應是訓練有素的職業軍人,為了國家舍身參戰、臨危不懼,接受戰場血與火的考驗,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面臨任何類型的挑戰時,都能快速地作出決定性反應。為此,美軍堅持戰爭教育的思想,緊貼戰爭實際,對未來戰場進行超前設計,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訓練,以提高軍官的作戰指揮能力。一是注重總結戰爭經驗,并應用于人才培養。二是注重講求實效的教育訓練。三是重視戰略思維培育。美軍認為軍官具備作戰指揮能力固然非常關鍵,但這還遠遠不夠,他們不僅要掌握軍事力量的運用,還要了解其他國家力量工作的運用,了解如何使軍事力量與其他國家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了解如何從根本上取代對軍事力量的需求。四是注重戰斗精神的培養。美軍認為,不管軍事技術如何進步,戰爭的勝利還是決定于人的果斷、勇敢、堅韌和才能。
中國軍隊針對當前國家面臨的國際安全形勢和軍事斗爭準備需要,提出實戰化教育訓練。在軍官培養上全面貫徹落實“戰訓一致”的訓練原則,通過創設高度接近實戰程度的訓練環境條件,嚴格遵循符合實戰要求的訓練內容和訓練標準,提高部隊遂行未來作戰任務的實戰能力。以培養軍官“能打仗,打勝仗”的能力為根本追尋,通過培養大批高素質軍事人才為軍隊建設提供支撐,進而實現為軍事斗爭準備服務,為打贏未來戰爭服務。“全軍要堅持把軍事訓練擺在戰略位置,堅持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訓練,不斷提高部隊的實戰化水平。”“面對軍事斗爭準備的鮮活實踐,院校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堅持面向戰場、面向部隊,圍繞實戰搞教學、著眼打贏育人才,使培養的學員符合部隊建設和未來戰爭的需要,向著部隊、實戰、未來貼近再貼近。”實戰化理念指導下的軍官培養,突出了作戰籌劃與指揮能力、作戰理論與方法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其具備廣博的軍兵種知識、扎實的科學文化基礎,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高新技術裝備;具備更高的謀略水平,能夠靈巧地運用和創新戰法;具備更加頑強的戰斗意志和強健的身體、心理品質;能夠承受復雜戰局帶來的巨大壓力。
參考文獻
[1] 高敬東等.中美海軍軍官培養體系比較研究[M].解放軍出版社,2016.
[2] 趙麗等.美國西點軍校[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