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冬青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越來越注重幼兒的教育成果,希望他們在得到個性化的發展的同時,擁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區域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幼兒在自由選擇、自主探究和操作的活動過程中,實現自身的綜合發展。為此,幼兒園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發展需求,創設符合其認知規律的區域活動環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內在潛力,進而有效實現幼兒的全面綜合發展。針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相應的解決策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幼兒園 區域活動 環境創設 問題 對策
為了實現幼兒的綜合發展,幼兒園除了配備強大的師資隊伍、完善的教學設備以外,還需要根據幼兒的喜好和需求,積極開展區域活動,同時為幼兒創設不同的區域活動環境,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調動幼兒的活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挖掘幼兒的發展潛力,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同時,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表達能力、操作能力等,全面實現幼兒的綜合發展。然而,就目前的幼兒園教育情況來看,很多幼兒園在區域活動的環境創設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嚴重阻礙了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因此,積極分析和探索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成為了幼兒園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
一、創設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的目標
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進行創設的主要目標有以下三點:一是烘染幼兒社交區域活動的情緒氛圍,在提升幼兒社交能力的同時,提高幼兒的自信心,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二是創設符合幼兒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的活動環境,可以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同時通過對幼兒行為的反饋,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意識;三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游戲教學活動,發展幼兒的動作技能,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不足
1.環境創設脫離實際
創設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幼兒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然而,在目前的幼兒園教育中,部分幼兒教師將區域活動的環境創設,當作是一種宣傳幼兒園、吸引生源的手段,將創設環境的主要心思都放在了美化方面,完全忽略了幼兒的實際需求,所創設的活動環境嚴重脫離了幼兒園教學的實際,既浪費了教育資源,還不利于幼兒的健康發展,將區域活動的教學價值大打折扣,嚴重限制了幼兒的身心你健康發展。
2.活動環境過于單調
目前,雖然很多幼兒園都已經意識到了創設區域活動環境,對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提高幼兒學習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區域活動的建立時間較短,部分幼兒園在創設區域活動環境方面,缺乏相關的經驗和必備的條件,創設手法過于單調,常常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甚至每一次的環境布置都采用相同的材料和布局,環境創設沒有新穎度和新鮮感,很難調動幼兒的參與興趣和積極性,使得區域活動教學無法發揮出其真正的意義和作用。
3.幼兒主體有待體現
在目前的幼兒園教育中,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教學活動中依然采取一手包辦的教學方式,在創設區域活動環境的時候,從自己的思維角度出發,對活動環境進行創設和布局,完全忽視了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讓幼兒被動的參與教師設置的區域活動,無法有效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使得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失去了可持續發展的機會。
4.材料投放有待改進
在目前的幼兒園教育中,很多教師都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相關培訓,在為幼兒創設區域活動環境的時候,沒有科學的布置理念,單純依靠主觀意識,對教學材料進行隨意投放,忽視了教學材料、環境布局與活動主題的搭配和呼應,使得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環境材料再實用性上有所欠缺,失去了其應有的教學價值和作用。
三、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策略
1.優化活動模式,靈活創設區域環境
在幼兒園中開展區域活動,需要教師與幼兒的共同參與。在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幼兒的主體地位,遵循幼兒的發展指南,尊重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引導幼兒進行個性化發展,并在實現幼兒園教育科學性和規范性的基礎上,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模式進行優化和創新,根據活動所需靈活創設區域環境,幫助教師最大程度地激發幼兒的發展潛力。
例如,在鍛煉幼兒動手能力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區域活動環境中的裝飾材料進行拆除,利用空蕩蕩的活動環境,激發幼兒與教師共同創設活動環境的興趣和積極性,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區域活動的環境進行自主選才和自主設計,并在設計完成后,與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所設計的故事,在加強師生互動、營造愉悅氛圍的同時,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2.創新空間布局,合理規劃區域環境
部分幼兒園教師在布置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的時候,一味追求大空間,不僅浪費活動資源,還加大了教師的管理難度,不利于幼兒的安全保障。因此,在創設環境之前,教師需要結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以及幼兒的人數、活動的需求等,對區域活動的范圍進行合理的規劃,充分發揮區域范圍的空間作用,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也便于教師對幼兒安全及秩序的維護。
例如,在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幼兒的閱讀區進行細分,并為每一個區域張貼相應的名稱,如書桌上要寫“安靜閱讀”“小心翻書”等,書架上要寫“愛護圖書”“看完請放回原處”等,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根據幼兒喜好,全面完善區域環境
區域活動的主體是幼兒,因此,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幼兒在發展過程中的喜好、特點和需求,為區域環境的設計進行完善,讓幼兒能夠在互不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投入到自己的區域活動中。另外,教師還需要通過對創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不足,進行自我反思和改進,挖掘可二次利用的環境材料,從而能夠在節約教學資源的同時,進一步完善對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喜好和需求,將“美食天地”中阻礙通行的長桌進行更換,并將活動區域進行合理規劃和區分,便于幼兒通行,同時將“超市”區域劃分到“美食天地”旁邊,方便幼兒“購物”,將彩繪區域移動至洗手池邊,方便幼兒用水和清洗。
4.優化材料投放,豐富幼兒區域環境
材料的投放對于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科學合理地投放材料,可以引導幼兒更專注地投入到區域活動的環境中去,加強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參與度,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創設區域活動環境的時候,要注重優化環境材料,豐富幼兒的區域環境,讓幼兒可以在區域活動中得到合適的物質材料,并根據所得的材料創新活動思路,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以此來實現區域活動的教學價值。
例如,在開展“誰夾的多”的區域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發展需求,為幼兒投放不同的材料,如塑料球、積木、海綿等物,鼓勵幼兒從易到難,逐步加大活動的難度,在發揮幼兒主觀能動性的同時,引導幼兒體會到區域活動的樂趣,提高幼兒的自信心。
四、結語
總之,幼兒教師在創設區域活動環境的時候,要充分體現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優化活動的開展模式和材料的投放,對活動環境進行合理規劃,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活動氛圍,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和積極性,全面促進幼兒的綜合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利.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問題與對策分析[A].教育理論研究(第九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
[2]周欽欽.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問題與對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9,(03) :74.
[3]白莉.學前教育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分析與闡述[J].學周刊,2018,(33)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