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燁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應一味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而必須優化授課思維,將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融入實際教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其真正理解所學數學知識點,深入思索相關知識內容。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在課程中培養學生實踐創新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以生活化、合作等多元教學方式,強化小學生對數學原理的靈活利用能力,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策略
一、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意義
由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家深化改革政策的推動,我國教育教學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重大進步。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重心在中小學新課改的作用下,已經由傳統的知識教學轉移為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傳統數學課程教育側重知識的灌輸,并不注意根據學生的認知思維展開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數學核心素養教育。基于此,數學教師應改變古板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方式,善于應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小學生有邏輯性地學習數學知識,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
二、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1.重視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
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能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還能減少教師采用題海戰術或填鴨式教學的可能。小學生具備自學能力,能避免過于依賴教師,全面提升能力,對新知識印象深刻。同時,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擴大學生的數學研究范圍。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分數”的教學中,教師可要求學生事先瀏覽教材,使學生對該章節的分數基礎定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的利用產生基本的了解。這會使學生明確自己在該章節存在的學習困難,有利于在學習中更高效地解決知識盲點,從而提高課堂的針對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節省課堂教學時間。另外,學生長期堅持自主預習,能不斷優化自學的方式、方法,養成自學的好習慣,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培育和發展其數學核心素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有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科學、合理地設計課程主題,安排教學內容,才能讓學生真正領悟相關知識內容,激起數學學習興趣,積極開動腦筋,增強創造思維能力。
2.構建數學教學情境,提升學生創新水平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需要創建數學教學情境,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培育該素養,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教授教材內容,分析知識背景,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特征,采用合適的教學模式,構建數學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堂,增強自主探索數學知識的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提高創新性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從而全面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開展“小小商店”教學活動時,教師可播放相關音頻、視頻,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使學習氛圍更濃郁。教師也可以整理這方面的數學資料,在教學中營造背景環境,如運用多媒體展示真實的商店圖片,并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商品的具體價格,營造真實的教學環境,以此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外,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自主分析購物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計算購物的花費,以此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3.理論與實踐結合,以生活為基礎,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有趣的圖形拼組”一課時,為深化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教師需以實際生活為基礎,刻意引導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發揮自主性,使學生對生活產生興趣,獨立思索,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從而認識到幾何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和功能。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留心發現生活中的圖形拼組現象,思考這類現象對實際生活有什么影響。教師通過引導,教會學生思考、分析圖像拼組,進而尋找生活中實物的幾何形狀特征,讓學生對三角形、正方形等產生基本了解。這樣,學生將掌握圖形拼組的相關知識,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進而產生感悟,了解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并充分發揮其動手、動腦能力。數學教師應提升教學水平,轉變教學模式,以引導為主,讓學生自己探尋問題的根源,獲得對課程知識的深刻理解,培養學科能力。創新性的教學方法之一是合作學習。該方法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因此,數學教師可以考慮多利用合作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水平。同時,教師要認識到核心素養是數學學習的關鍵。例如,在“軸對稱”一課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興趣來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解決問題,在實際操作中領悟到相關知識點。比如,教師可讓學生思考軸對稱是什么,并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案例加以說明,也可讓學生畫一畫或折一折。這樣,學生不僅能真切接觸到生活中的實際軸對稱案例,而且能對本課知識產生深刻理解,進而增強創造性思維能力。通過實際案例的學習,讓學生認識軸對稱,在實際生活中尋找軸對稱的物體和圖形,學生會獨立思考軸對稱問題,觀察其規律,其實際學科能力將得到提升。
數學教師應以生活為教學基礎,對小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高質量培養,讓學生能力所能及地獨立處理生活中的事情。小學生的專注力不強,容易對一些事物產生誤解。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應了解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不斷探索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從實際生活案例中尋求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方法。然而,現在的小學生個性獨特,有自我獨立思考的能力。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將實際生活案例融入課堂內容,讓小學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維,進而掌握所學數學知識。
三、結束語
綜上述,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片面追求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對學生學習熱情不夠重視,造成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整體學習效果不佳。因此,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應轉變發展模式,著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實施合理的教學策略,從多角度入手,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烘托輕松、快樂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為培育學生的數學基本思維和邏輯思維,強化學生的運算能力,重點掌握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核心素養和數學教學缺一不可。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注重具體知識的教學,而且要加強數學思維邏輯的培養,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強化核心素養的同時,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數學知識、數學思維邏輯及自習活動的結合,系統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小剛.論如何在小學數學課中運用可視化手段[J].學周刊,2019(02).
[2]王春林.分析如何利用微課進行小學數學課前預習[J].學周刊,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