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對工程專業實用性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高職院校作為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搖籃,其肩負著重要的責任。但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而企業也難以找到合適的專業人才,這也充分反映了當前高職院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一定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從課程體系、師資結構、實踐教學條件方面分析了當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并在職業能力的基礎上,提出了工程管理人才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工程管理;人才培養;職業能力導向;培養策略
工程管理專業是工程及管理科學的結合,為建筑行業發展、城市建設提供了專業的意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家基礎建設的需求不斷增加,市場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需求量穩定增長。在高職畢業生競爭激烈、就業形勢嚴峻的背景下,如何辦好工程管理專業,如何對高職院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值得進一步探究。再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知識經濟時代,重視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摒棄不合理的地方,是適應知識經濟挑戰的選擇。
1高職院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1課程實踐少理論多,某些課程開設時間不妥
高職院校以培養學生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為重點,但受傳統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的影響,一些教師非常重視工程管理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而輕視了實踐性較強技能的培養。在職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雖然有借鑒許多職業院校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盡可能將課程教學目標與職業崗位需求結合,但在一些學校中,工程管理專業必修課過分強調管理學基礎等理論課程的教學,不夠重視學生工程測量、工程制圖等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與課程教學,使學生職業能力遲遲得不到提高。
從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開課時間與開課方式方面來看,工程管理學基礎、土木工程材料等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等專業核心課程大多安排在第一學年與第二學年,其開設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專業知識,但過多的理論課程集中在第一學年,加之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很容易挫傷新生入學時的學習積極性,也難以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培養學生應具有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
1.2師資結構不合理,教師普遍缺乏實踐經驗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推進,高職院校師資力量不斷加強,工程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得到一定提高,但仍存在不足之處。一方面,中級職稱與初級職稱的教師數量較多,但高級職稱的教師數量較少,尤其是部分院校缺乏工程管理專業領頭能力的教師與優秀骨干教師。
另一方面,在職業技能為重點培養的工程管理專業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有廣博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有良好的專業技能水平以及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工程管理專業教師是應屆的畢業生,即使是新招聘的青年教師,也不過是從一個校門邁入另一個校門,普遍沒有企業工作的經驗,實踐經驗不足,一些實訓課程的教師也往往只是根據課程目標與課程教程進行教學,實訓課程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1.3實踐教學設施落后,教學內容與現實工作脫節
一方面,許多院校在建設工程管理專業實訓室時沒有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實踐教學的需求,也未能參考其他院校同種類型實訓室去更換相關設備,隨著現在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跟不上教學的需求。另一方面,技能訓練與現實工作脫節問題比較突出,如某些課程實訓所選擇的信息資料基本上是一些普通工程單位業務資料,甚至一些案例資料也是過時的,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生能力差、技術經驗落后等問題,也影響了學生分析問題能力與應變的培養。正是上述問題,造成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2職業能力導向下的工程管理人才培養策略
2.1重構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針對當前工程管理專業課程理論多實踐少的問題,高職院校需要構建起復合型的工程管理課程體系,需要在現有課程的基礎上,在各個學期安排必要的專業實踐課程,可以參考其他學校的經驗,有主干課程搭配兩個學分的專業實訓課程,再在學期末設置2~3周的實踐教學,提高實踐課程的比例,讓更多的學生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在互聯網時代下,有條件的高職院校還可以開展網絡實習等實踐課程體系,讓學生從更多的實訓課程中學習有用的知識,從而拓寬工程管理專業課程的內容與深度。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應該調整課程的課時,考慮到信息化時代下工程管理人員工作職能逐漸向管理型過渡,因此可以在現有課程課時的基礎上,增加網絡技術及數據庫有關課程的課時,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與整理能力,在第一學年可以適當的減少一些理論課程,增加一些實踐課程,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2.2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建筑工程行業中,因此工程管理專業教師也應該提高自身能力。青年教師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且學習能力較強,因此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津貼、職稱等激勵措施,提高青年教師學習網絡技術與網絡新知識的積極性,重視對在職教師的培訓與管理,提高青年教師信息素養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使教師可以更好的將專業知識與技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同時也可以使青年教師更好的帶動部分中老年教師學習網絡新知識,推動工程管理專業教師轉型發展。
在提高教師信息素養與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同時,還需要重視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應該有目的,有計劃的安排專職教師前往企業參觀學習與實習,通過各種崗位工作幫助專職教師積累實踐經驗,積累業務處理技能方法,使教師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相結合。除此之外,在聘請教師時,高職院校還應該選擇一些具有企業實習經驗的青年教師擔任專職教師,還可以從企業聘請工作經驗豐富、綜合素養高的工程管理人員來校擔任兼職教師,并采用與專職教師有區別的管理方法與待遇,優化工程管理專業師資隊伍結構。
2.3加強實踐教學基礎設施建設
一方面,高職院校應該充分利用校企合作這一契機加強工程管理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爭取政府資金方面的扶持,與企業建立起線上線下互動合作的模式,加大校內實訓基地經費投入,及時更換老舊實訓設備,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云技術”的學習環境。另一方面,學校還應該加強實訓基地的管理,實訓基地管理人員應該在嚴格遵守實訓基地管理標準下工作,還應該根據本部門實訓基地教學安排做好前期準備工作,要求實訓教師嚴格按照要求填寫使用記錄等,管理人員還應該定期檢查實訓基地的實訓設備與儀器。
3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提高學生職業能力這一目標,重新調整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與實踐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工程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為高職學生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出具備專業職業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金堅強,章天剛."實踐教學與職業能力一體化"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衢州學院工程管理專業為例[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12):115-83.
[2]陳文峰,孟文怡.基于職業能力導向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思路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8(24):123-124.
作者簡介
黃登輝(1976.12—),女,湖南瀏陽人人,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項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