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雪梅



【摘要】圖像系統作為地理教材三大系統之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分析教材圖像可以加深教師對教材的了解,從而充分利用教材圖像更好地開展教學。以人教版高中《地理1》為例從圖像的類型、密度、特點展開分析,得出新教材圖像系統密度大、類型豐富、注重景觀圖和示意圖的合理利用、遙感影像使用增加、圖像使用更加合理的特點,同時提出了優化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高中地理 ?圖像系統 ? 特點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8-149-02
圖像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圖像系統是教材表層系統的三大系統之一。教材圖像系統又稱“直觀系統”,分析教材圖像可以加深教師對教材的了解,從而充分利用教材圖像更好地開展教學。地圖是地理學的“語言”,進行地理學習的重要工具。在2017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針對《地理1》的課程標準的12條之中有7條提到要運用圖像來展開學習,所以在地理學習中充分利用圖像,才能更好地發展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1.人教版高中《地理1》簡介
人教版高中《地理1》是我國高中階段選用地區較為廣泛的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地理1》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基于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修訂的新版教材,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人教版高中《地理1》于2019年6月出版,全書共124頁分為六章17節和位于每章末尾的問題探究6個。
2.圖像的分類
圖像與教材的文字相互補充來表述相關的地理規律和現象,更加直觀地闡釋地理過程。雖然教科書中的圖片習慣上被稱為“插圖”或“圖表”。然而在地理學科中,地理圖像不僅是對課文的補充,它還是儲存和傳遞地理信息的載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教材圖像系統分類尚未統一。劉彩鳳把圖像系統分為地圖、地理示意圖、地理統計圖、卡通圖及漫畫、復合圖。劉紅葉等則將教材圖像按照表現形式、使用方式和使用功能三種方式進行劃分。本文按圖像的性質分為地圖、地理示意圖等七個類型(圖1)。
圖 1 地理圖像類型統
3.地理圖像的功能
地理圖像能傳遞豐富的地理信息反映地理事物的時空變化;而精美的圖片可以將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并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也可以增強教材美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圖像能夠拉近知識和學生距離,在學生同化新知的過程中埋下“錨點”,這種將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的學習更容易促進學習。地理圖像單獨或與文字描述一起對地理知識進行解釋更有利于學習者的理解。在教學實踐當中巧妙運用地理圖像不僅能夠增加知識的趣味性,還能化抽象為具象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4.人教版高中《地理1》圖像的特點
4.1 ?圖像類型豐富,密度大
新版教科書在圖像系統方面進行了精心設計,呈現出圖像數量多且密度較大、圖像類型豐富的特點。據統計人教版高中《地理1》共計124頁,共6章17節和問題探究6個,內含多種圖像共計169幅。平均每章28幅,其中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圖片最多為39幅、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圖片最少為19幅。就圖片的密度來說人教版高中《地理1》教材平均每頁 1.36 幅、湘教版平均每頁1.22 幅、中圖版為 1.52 幅、魯教版為1.35幅。人教版的密度僅次于中圖版,總體密度較大。
圖2 各版本教材圖幅密度統計
不同的圖像類型的功能和作用不相同,在傳遞知識信息方式和表達優勢上也不相同。人教版《地理1》在各個章節設置了不同數量不同類型的圖像來表達不同的內容。例如在地貌、植被和土壤、自然災害這三個章節地理景觀圖的大量應用有利于學習者對自然事物和現象進行更加直觀的理解。
表1 人教版地理《地理1》圖像類型及數量分布(單位:幅)
(注:鑒于在《地理1》中的圖像系統中,部分圖像是以圖像組合的方式出現的,即在同一個編號的圖幅中,或者既有地圖又有景觀圖,或者既有示意圖又有統計圖等這種情況,因此圖2統計數據圖像總量要小于各類圖像總量的和。)
4.2 ?注重地理景觀圖的運用
由圖3的統計可以看出,地理示意圖和景觀圖數量最多,占比較大分,而且各個章節均有分布(圖5)。在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上的大氣兩章中示意圖占比較大,而景觀圖則突出在“地貌”“植被和土壤”“自然災害”這三個章節。新人教版教材中地理景觀圖的占各類圖像的43%位列第一位,相比舊人教版教材景觀圖占31%而言有很大提升。在舊人教版教材中地理示意圖所占的比例最大(圖4),新版教材景觀圖的比例提升、地理示意圖的比例下降,例如在第四章河流地貌中,舊版教材通過示意圖表現河流侵蝕地貌的形成過程中展示“V”型谷,新版教材則通過展示瀾滄江上游“V”型谷的景觀圖來說明“V”型谷的特點。
圖3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1》圖像比例
圖4 舊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圖像比例
4.3 ?遙感影像增多
遙感影像與遙感技術迅速發展,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應用使得遙感衛星影像和航空照片在教材中呈現顯得尤為必要,同時學生在生活中的接觸也為遙感圖像的應用提供了基礎。從全書的統計來看遙感圖像和航空照片的總數僅次于地理景觀圖和地理示意圖,占到總數的12%。與相對應的舊版本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遙感衛星影像圖僅占1%,新版本教材所用衛星遙感影像有大幅度增長。例如在地貌章節黃河三角洲的案例中黃河三角洲衛星影像由舊版的2000年的一幅更改為1984年、1994年和2004年份的三幅衛星圖像。
圖5 各類圖像分布
4.4 ?合理使用其他圖像
值得注意的是在《地理1》中出現了一些其他類型的圖像: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的第三節地球的歷史中對地質歷史時期的景觀復原圖,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節中使用了《宋書·天文志》的圖片,第六章自然災害的中的實物圖。復原圖的使用再現了消失的景觀彌補了文字講述的不足之處。古代典籍圖片的使用則在側面體現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而實物的圖片則體現了直觀性的原則。
此外卡通圖及漫畫在本冊書中使用較少。從高中生的認知來分析,從感性的地理認知轉化到理性認知。教材的編排也參照了一般的心理特征,因此對偏向于感性的卡通漫畫使用較少。
4.5 ?圖文排版靈活多樣
新教材的圖文排版更加靈活,多種尺寸的圖片排列其中更顯靈活多樣。舊版人教版教材的圖片除了章節頁的背景之外的圖片都嵌在文字中,排版形式整齊單一,新版教材圖片排版更加靈活多樣。在新教材第一章“圖1.24地質年代表示意(b)”橫跨四個頁面的頁眉位置很好地展示了圖片表達的時間變化。同時教材中還有多處大幅圖片占據整個頁面底部,其設計增加圖片的面積清晰呈現負載信息,同時也起到了美觀的效果。
5.優化建議
5.1 ?增加與生活的聯系
在整冊的圖像系統中雖然景觀圖的使用已經占比很大,但是在某些章節還是要增加與現實生活相關的景觀圖等。例如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第一節中可以適當增加現實生活中各種類型的云的圖片配合書中“圖2.6從高空俯瞰的云”能幫助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入手,便于學生理解。
同時,在月相觀測的描繪實例中可以采用之前學生手繪的作業進行呈現,就如中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圖4-1-5 長江河灘利用剖面示意圖”呈現中學生所繪制圖像,這樣讓學生看到同齡人的繪制將會提升完成任務的信心。
5.2 ?增加圖像標注信息
書中所用的圖像特別是景觀圖未標注圖像拍攝地點以及時間。由于地理環境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在不同的時間會有不同的景象,因此標注好時間地點有助于師生學習過程中進行對比。同時課本更新的速度較慢,當學生看到出版的課本時,圖像必定不是最新圖像,標注時間才不會對學生學習產生誤導。因此建議在課本中設置附錄注釋圖像的時間和所反映具體地區。
5.3 ?設置填圖任務
教材在第二章的“海陸熱力環流”就運用之前學習的理論要求學生親自繪出海陸熱力環流的圖示,了解海陸風的相關知識,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材上適當增加填圖任務幫助學生掌握知識,例如可以在第一章“天體系統的層次”增加學生填圖任務,使得知識記憶鞏固結構更加清晰。建議可適當增加此類圖片。
5.4 ?適當增加圖載信息,還原真實地理
為了能使學生更好在現實當中運用地理,在適當的地方感受真實的地理生活,適當增加圖載信息很有必要。例如在“西太平洋海域臺風的移動路徑”這一地圖中比較簡潔,可以適當增加真實臺風的衛星影像,增加圖片承載的信息輔助學生學習。同時,在教材中部分圖像還存在簡化過渡的現象,比如第三章第一節“圖3.2 水循環示意圖”所展示過于簡化,圖中直接刪除了關于冰川的內容。雖然在高中地理1的部分對各種水體對水循環的作用并未詳細闡釋,但是冰川對于海平面的升降和徑流的調節都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新版湘教版和中圖版《地理1》中均有體現冰川。
6.結語
新課改背景下新人教版高中《地理1》圖像系統呈現出密度大、類型豐富、注重景觀圖和示意圖的合理利用、遙感影像使用增加、圖像使用更加合理的特點。教材分析在地理教學實踐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而以地圖為“第二語言”的地理課中教材圖像系統顯得尤其重要。分析教材的圖像系統,了解圖像的特點才能更好地進行應用。圖像系統關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因此教材的設計必須注重圖像系統的設計。同時也要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教學實際恰當運用圖像系統,充分發揮圖像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紅.高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構建與培養策略[J].教育探索,2016(05):29-34.
[2]劉彩鳳.初中地理新教材圖表系統組成、功能與應用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08):89-93.
[3]劉紅葉,吳立,祖雙鳳.新經濟環境下高中地理教材改革后圖像系統特點與類型[J].經濟師,2018(08):189-190+192.
[4]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