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遠亮
[摘要] 運用文獻資料法和調查法對所教三年級的部分同學進行調查研究。通過家校合作平臺,在充分挖掘家校合作潛力的基礎上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做到學生在校內外都能堅持體育鍛煉。旨在引導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對體育課內容進行鞏固提高,實現人人喜歡體育并達到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目標。
[關鍵詞] 家校合作;小學體育;家庭作業
家庭和學校在體育教育中加強合作與聯系,才能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功能互補、攜手共進正在被關注。[1]伴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滿足,現代人把對健康的重視日漸提上日程,尤其是八〇后的家長對孩子健康越來越重視,體育運動逐漸成為假期活動的一部分。但由于缺乏合理的指導與管理,學生對家長引導散心式的鍛煉方法失去興趣,加上平時其他學科書面作業繁重,小學生直接把鍛煉拋在了腦后。
三年級屬于小學中年級階段,在小學六年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物質生活優越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學生體重超標太正常了,身體呈現出肌肉松弛、無彈性的狀態,隨之而來的仰臥起坐以及其他項目的學練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壓力。
一、體育家庭作業實施的必要性
當下學生在學校里要每天鍛煉一小時,主要包括每天的體育課以及大課間的時間。但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區的學校生源滿滿、地價昂貴的現實導致學校生均活動面積較小,加上活動形式需要統一進行,導致活動時運動密度較高,運動強度極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首先把視線放在學生放學后,如果學生每天在家都能堅持體育鍛煉,就等于把體育課堂延伸到家中,同時家庭體育也把學校和家庭串聯起來,不僅挖掘家校最大合作潛力,還可以使學生體質得到大幅度改善。
二、體育家庭作業的內容和實施路徑
(一)體育家庭作業的內容和形式
體育家庭作業的設計,按照《國家體質鍛煉標準》的要求進行設計,體現了內容的全面化。[2]全面化的內容讓學生在課余能夠自主選擇鍛煉項目,在保證動起來的情況下去選擇自己喜歡且又是教師安排的必練項目,同時家長也可以督促學生練習,這樣既方便家長了解孩子的身體素質,又為家庭體育鍛煉提供氛圍,同時也為家長指導孩子練習找到了規律。
在家庭作業的制訂上,遵循與本年級體育課教學內容、本年級期末考評項目以及學校活動相結合的原則,并保證內容緊扣《國家體質鍛煉標準》和江蘇省體質測試報告的要求。每年年底,江蘇省國家體質測試成績上報后會得出一份私人訂制的體育鍛煉得分評價表和鍛煉建議,這為每個學生體育成績的提高指明了方向。三年級(水平二)學生在國家體質測試上增加了仰臥起坐項目,這給超重的兒童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按照以上原則,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仰臥起坐、立定跳遠、跳短繩、坐位體前屈、廣播操這五項家庭體育必練內容,每天從必練內容中選擇一項練習,保證每周每個項目都被練習;也可以根據自家小區運動設備以及自己的身體情況自主設計鍛煉項目;在有時間的情況下,家長可以組織親子游戲或長跑等體育運動項目。多項內容和方式并舉為學生課余提供了豐富多彩且可選擇的項目,學生不會為鍛煉項目的單一而感覺到枯燥。
(二)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路徑
項目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選擇的機會,考慮到體育家庭作業實施中盡量少擠占其他學科作業時間,一個體育教師帶的班級比較多,只能進行體育課考評記錄。教師無須通過拍照上傳的方式來證明學生是否堅持完成體育家庭作業,主要從家長和學生兩個渠道確認學生是否按時堅持完成體育作業。
1.教師與家長溝通渠道的多樣化
教師主動加入班級QQ群,以事例鼓勵學生,說明合理的體育鍛煉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家庭體育活動,讓一個同學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帶動另一個家庭,形成鍛煉的風氣。教師可隨機單線問詢家長,去了解學生體育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鼓勵而不強迫家長在“揚州智慧學堂”上曬出學生鍛煉的照片或視頻,激發家長通過曬圖或視頻的形式記錄孩子參加運動的點滴。
2.教師和學生交流信任的基礎化
體育家庭作業一開始實施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同學說謊的現象,教師可以通過歷史故事說明謊言的危害,以次日抽查的形式,督促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業,這也為接下來的友好相處奠定了誠信的基礎。教師對于回家沒有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學生采取與家長點對點溝通、課間談話等方式,知悉學生不做家庭作業的原因,并給出適當的補充辦法,多次溝通之后基本做到人人都能夠按要求完成每周最少三次的體育家庭作業。
3.教師和學校獎勵機制的常態化
獎勵是激發人們的榮譽感和進取心的措施之一,可以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潛能并調動人的積極性。
課堂獎勵人人都想要。小學生在體育課上獲得獎勵會特別開心,課堂上師生約法三章,跳短繩測試時一分鐘大于140個的同學第二組可以申請免跳,仰臥起坐一分鐘大于40個可以申請免做第二組。這種鼓勵機制比獲得物質獎勵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意味著他可以有一分鐘休息時間,以便在接下來的任何活動中都占有優勢。這個方法也可用于激勵學生在家鍛煉。經常有熱心的家長咨詢孩子的體育鍛煉情況,并進行家校鍛煉數據的對比,筆者每次都欣然與之溝通,因為家長的主動關心使得家校合作的距離又近了一步。
學校頒發的榮譽也是督促學生在家進行體育練習的動力。二年級一個同學,期末考核總評其他學科都很優秀,唯獨體育學科不及格,導致最終沒有機會參評學校的“小梅花”金銀獎。家長和學生在筆者的引導和指導下,逐漸重視體育鍛煉,孩子的體育成績也直線上升。
三、家校聯手,精準跟進
(一)共同引導,對“癥”下藥
家長可以根據學校提供的學生體質測試報告書建議,在鍛煉的項目和方法上指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練習,從而消除學生在體育學科上的短板,做到在項目測試上不拖后腿。體育課堂時間有限,學生無法有效地掌握運動技能,只有課余主動投入時間去消化和吸收,才有可能完全掌握運動技能。放學后和節假日只能委托家長引導學生復習鍛煉,有條件的家長可以陪學生一起練習,營造運動氛圍,幫助學生更樂意地去完成體育家庭作業,達到享受運動的目的,感受體育的快樂。
(二)家校聯合,目標可期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明確指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習慣的養成過程非常艱辛,一旦形成一般很難改變。教師的督促以及同伴營造的運動氛圍使得學生喜歡參與體育運動,放學在家一般就失去了這個氛圍,加上三年級的學生自制力不強,沒有家長的監督也失去了鍛煉的興趣,因此假期家長的督促和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的督促或者陪練等于把體育課堂延伸到家里,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這樣離我們的共同目標更近了。
體育家庭作業的順利完成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同時也有利于家校合作,促進家庭體育的發展。教師和家長擔起督促的作用使得學生在家和在學校一樣,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上來,打好健康第一的基礎,為以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形成良好的習慣服務。
[參考文獻]
[1]代薇.現代家庭與學校的教育功能互補研究——基于個體社會化的視角[D].重慶師范大學,2007:7.
[2]秦敏.基于核心素養下體育家庭作業的設計與實施[J].體育教學,2018(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