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
摘要:經濟的發展與進步使得當下我國農村的交通環境相較于以往有了極大的改善,在提高村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幫助優化了消費結構。為農村的發展穩定性與環境和諧性的維持奠定了基礎。而作為影響農村交通質量的基礎設施,農村公路的應用重要性毋庸置疑。針對于當下存在的農村交通短板,應依據農村道路的現階段建設情況制定對應的道路優化措施,將其作為貫徹落實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為實現精準扶貧的工作目標做好鋪墊工作。從新時代的發展角度看,農村道路的建設與持續優化決定了鄉村的經濟發展速度,同時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基礎。本文簡述了農村公路的當前發展現狀,并就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幾點農村公路未來發展的有效建議。
關鍵詞:農村公路;鄉村經濟;作用;問題與建議
一、農村公路發展現狀
七八十年代,我國農村的公路總長度不到六十萬公里,交通閉塞使得鄉村發展受到了嚴重影響,村民進出一次城市十分困難。而截至2017年,我國的農村公路總長度已經突破了400萬公里,公路范圍涵蓋了九成以上的鄉鎮,為村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以四川達州市為例,截至2015年不僅公路總長度達到了1.8萬公里,通過對鄉村交通情況的調查發現公路的通暢率相較以往有了明顯提升,促進了村民們生活質量的提升,為農村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農村公路在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中的作用
(一)農村公路奠定了小康社會的構建基礎
作為基礎的農村經濟發展設施,農村公路的意義不僅在于方便村民進入城市,更重要的是通過強化城鄉溝通使得村民們能夠掌握更為完整的種植物市場需求,保證了信息傳遞的及時性[1]。以市場需求信息為基礎使得村民們能夠對種植產品進行有效調整,在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基礎上實現了農業綜合效益的有效提升。道路的建設同時也是保證企業集聚合理性與擴展城鎮功能的前提條件,有效改善了生產要素流動效果不佳的狀態,繼而在提升農業經濟水平的同時為改善鄉村生活現狀打下了經濟基礎。
(二)農村公路優化了公路網結構
農村公路占據了公路網結構中的絕大部分,截至2017年達州的公路總長度達到了18292公里,長度的增加優化了公路的整體結構。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在提升公路等級的同時也將會給鄉村創建更多的物流通道,同時由于道路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被完善,無論是灰塵還是噪聲污染均會明顯減輕。農村公路的建設優化有效降低了貨運與客運車輛的安全事故發生率,解決了一直以來公路由于技術水平限制存在的諸多安全隱患,為實現區域內道路運行能力的在此提升奠定了基礎,促進了交通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三)農村公路加快了產業發展
農產品外運一直以來都是鄉村面臨的主要問題,而通過建設公路,不僅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同時也實現了運輸效率的極大提升,拓展了更多農村中豐富產品進入到城市的有效途徑,是實現新型農業不斷發展與壯大的重要基礎。進入到鄉村的道路不再單一且崎嶇,多條公路將各個鄉村連接了起來,尤其是與旅游景區的結合實現了環形旅游廊帶的構建,為加快旅游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與旅游行業的發展可持續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條件。物流方面,在農村公路的建設支持下客運的發展速度逐漸加快,無論是人才引進還是技術交流,過程相較于以往更為簡便,打造了具有全方位、多層次特性的開放格局,實現了發展空間的進一步拓展,為物流經濟的持續增長奠定了基礎。
三、農村公路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資金籌集較為困難
地方自籌與財政補助相結合的方式是當前的農村公路修建資金的主要來源。但為滿足不斷提升的人民群眾需求,公路的建設數量也在不斷增長,資金消耗量極大。再加上地方財政收入有限,一旦有公路建設需要的區域地質條件復雜,其建設難度就將會有明顯提升。
(二)土地要素限制發展
村民們雖然有公路的迫切需要,但仍然有部分進入到征地拆遷范圍的村民認為當下實行的地價補助標準較低,因此在公路修建的過程中極不配合,甚至在現場爆發了肢體沖突。部分公路建設由于征地方面的補償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因此只能選擇繞道修建公路,在使無效建設成本增大的同時建設質量也將有明顯下降。
(三)公路技術等級偏低
多數農村公路由于所處區域地質條件較為復雜,再加上受到公路修建專業水平等條件的限制,使得具有完善交通功能的公路占比僅僅只有百分之八左右[2]。以縣鄉道公路為例,本應作為公路主骨架的路段由于技術等級限制,其路面的破損情況極為嚴重,對公路的連通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再加上部分公路的路面寬度不足,限制了通行貨車的類型。
(四)公路養護水平較差
為保證經濟發展速度,重型車輛在農村道路中的通行數量也在逐漸增多,這就使得當下的農村公路長期承擔著較大的壓力,一些修建較早的公路甚至出現了斷板開裂甚至翻漿等現象。再加上資金分配環節極為不合理,致使養護工作遲遲無法展開,繼而影響了公路的修補效率。
(五)公路管理較為落后
由于村民對農村公路的重視程度不足,在公路上隨意堆放雜物,甚至為了圖方便在公路上曬糧的現象比比皆是,在威脅到行車安全的同時也對公路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缺少長期的公路監督保護意識,使得發現公路受到損傷也無法保證上報的及時性。
四、農村公路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資金的多途徑籌集
為提高公路建設水平,落實公路建設資金極為關鍵。相關部門應對農村公路的建設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拓寬籌資渠道。以當下的公共財政框架為基礎,構建社會、農民以及政府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的投資體系,從而達到資金的快速籌措目標。
(二)公路補助標準的完善
應將農村公路征地納入到資金計劃補助范圍內,尤其是一些原本沒有明確的公路拆遷村戶,更應在完善補助標準的基礎上根據村戶的實際情況落實補助的相關規章制度。補助標準更多的向貧困戶傾斜,是確保村戶工作配合與地方政府工作積極性提升的關鍵因素。
(三)提高公路質量監管力度
相關部門應強化公路的質量監督,明確公路的建設質量責任,充分發揮建設單位、鄉村干部、監理人員以及群眾的質量監督作用,以促進公路質量等級的穩定提升。
(四)構建長效的公路養護機制
相關部門應遵循養護與管理并重的公路使用原則,構建符合當下農村公路運行狀態的養護體制。將建設與養護管理均作為發展的重要理念是貫徹落實公路養護新機制的重要前提。可以采取加快體制改革的方式,用以推行“農民出力、政府出錢”的養護理念,并在其中引入良性競爭機制。同時,應大力推廣以獎代補的公路養護模式,落實村民公路承包領養辦法,以確保公路的養護效果。
(五)提高路政執法管理力度
嚴格限制農村公路出入數量,聯合公安、交警等多部門實時聯合執法的管理方案,從源頭對或超載貨車進行治理。同時,應進一步強化村民們的公路愛護意識,確保路產路權的維護效果,從而達到延長公路壽命、充分發揮公路投資與建設效果的農村公路應用目標。
總之,農村公路建設提高了村民們的出行便利性,并為鄉村經濟的持續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強調民生改善與增加農民獲得感的同時,貫徹了鄉村振興與交通強國的發展理念,構建了建設、管理、養護以及營運一體化的公路使用的標準體系。在這一標準體系的應用下,不僅客運服務水平獲得了有效提升,城鄉物流的配送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高,鄉村交通的綠色發展理念得以被深化,有效促進了鄉村經濟的提升。同時,鄉村公路質量的提升與運營體系的完善也為全面達到小康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8-02-05(001)
[2]?? 李華.惠及億萬百姓的宏大事業——中國農村公路的發展歷程和成就[C].第二屆世界農村公路大會.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