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石 伍永平 王紅偉 郎丁
摘 要 結合西安科技大學采礦工程“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以下簡稱“礦壓”)課程的發展歷史與課程實際,闡述了“礦壓”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內容,并在線上課程教學實踐中融入了課程思政內容,最后闡明了“礦壓”課程教學過程中的課程思政核心作用和長遠意義。
關鍵詞 課程思政 線上教學 立德樹人 礦壓情結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9.052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actual situation of mining engineering "mine pressure" course in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ain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and integr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into the online teaching practice. Finally, it expounds the core role and long-term significa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course.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online teaching;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mine pressure complex
0 引言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積極引導當代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1]
“礦壓”是采礦工程專業的主干專業基礎課之一,是我國學者根據采礦科學特點創立的課程,[2]西安科技大學是首創該課程的兩所高校之一。“礦壓”課程教學是培養具有礦壓情結的采礦工程人才的重要手段,一直以來,課程思政都貫穿在該核心主干課程之中,繼承“礦壓”課程思政內容和完善課程思政體系,在國家能源高效利用的戰略驅動下,不斷創新和發展礦壓課程思政體系,可為熏陶采礦工程學生愛國主義、科學精神和批判與創新思維能力提供重要的支撐。
1 “礦壓”課程思政建設思路
首先,“礦壓”“課程思政”應與國家整體發展煤炭資源開發戰略相結合。礦壓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用”。因此,課程的教學活動不能僅僅“就采礦礦壓的知識來談知識”“就巖層控制的技術談技術”,而是要放在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來思考,其課程設置與具體教學活動應充分發掘礦壓科學背后的人性考量、價值關懷、戰略定位,使學生在學習這些課程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從家國情懷和國家整體發展的角度來審視和解決問題。其次,“礦壓”課程貫徹“課程思政”需結合采礦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該課程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實踐性與探索性,對于培養學生掌握采礦工程核心專業知識和培養巖層控制領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礦壓情結和礦壓思維,是該課程的最重要的目標。最后,“礦壓”課程貫徹“課程思政”需要將煤炭開采領域的職業群體所應具有的“采礦人”精神融入課程始終,即“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重合作、守紀律”的精神。
2 “礦壓”課程思政教學與實踐
2.1 “礦壓”課程思政與課程內容的融合
2.1.1 礦壓發展歷史沿革講授和人文素養與工匠精神培養
西安科技大學“礦壓”課程底蘊深厚,課程內容聚焦國家煤炭資源開發戰略目標,課程從國家煤炭資源開發戰略出發,緊扣行業礦壓研究前沿與西部煤炭開采特色。同時,基于新工科智能采礦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的背景,緊扣采礦行業理論與技術前沿,不斷更新課堂講義內容,融入西部煤炭智能開采條件下的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特色內容,組織編寫《礦山壓力與智能巖層控制》教材,以適應國家工業智能化發展趨勢,以期能取得較好的采礦工程人才培養效果。
在課程緒論的講解與互動過程中,融入我國和西礦“煤炭人”經過60余年的發展,在巖層控制理論與技術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礦壓”教科書的充實與巖層控制學科的發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采礦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的艱辛努力與傾情付出。通過西安科技大學劉聽成、吳紹倩、石平五老一輩礦壓人的感人事跡及其在礦壓與巖層控制領域的不懈努力,特別是我國著名采礦女專家吳紹倩教授,[3]在號稱男人世界的地下采煤行業里特別是礦壓領域堅持了幾十年,在西安礦院采礦系從事教學工作,為我國培養了許多地下采煤專業的技術人才。他們深厚的礦壓情結,來熏陶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敬業情懷,潛移默化采礦工程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工匠精神。
2.1.2 巖層控制理論講授和科學精神與礦壓思維培養
“礦壓”課程初步建立了“課堂講授、課堂集中討論、面試、模擬實驗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實施方式。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著眼于開發學生潛能,多元的課程教學模式,可以在不同角度開發學生自身的潛能,增加不同層次學生的參與度,受益面更大,有利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自身特質,培養不同層次的礦壓思維。在課程的經典核心內容:采場礦壓顯現規律、采場頂板活動規律、砌體梁、關鍵層等的講解過程中,以我國著名采礦專家錢鳴高院士對于這些經典理論的十年磨一劍的艱辛探索研究與實踐經歷為引言,每一個核心內容有一個經典故事,講述這些經典的科學結論是如何通過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獲得的,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熏陶學生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礦壓思維。
針對“礦壓”課程模塊,開展集中式討論,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到主動地按照一定的題目查閱文獻資料的自主學習,再到課堂上PPT匯報,較課堂講授、讀書報告編寫效果更好,教師點評使交流互動熱烈而又充分,引發學生對某一個教學知識點、重點難點內容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有效的培養學生自學習能力,同時,與礦壓前沿學術觀點的討論和碰撞,鍛煉了學生批判與創新思維能力。
2.1.3 礦壓特色研究講授與專業自信建立
西安科技大學一直在難采煤層開采領域處于國內前沿,解決該類煤層開采過程中的礦壓及巖層控制問題是重中之重,歷經30余年的發展與實踐,形成了如大傾角、急傾斜、淺埋煤層[4,5]等一系列特色鮮明的巖層控制成果,這無不歸功于西安科技大學采礦人和廣大的現場工程技術人員的對于這項任務的堅守和鉆研。借助這一系列礦壓研究實踐與成果講述,讓學生學習掌握西安科技大學特色研究方向的主要內容的同時,培養學生持之以恒刻苦鉆研的精神、作為新一代采礦人的榮譽感和專業自信。
2.1.4 國際巖層控制講授和愛國情懷與國際化視野培養
在礦壓監測與巖層控制技術方面,美國煤炭長壁開采巖層控制已經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理論與技術體系,并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融合美國長壁開采巖層控制理念,[6]與國內先進的巖層控制思維碰撞,融入美國工程院院士Syd S. Peng院士的精彩的“墨金人生”,[7]引導學生在不同的煤炭資源開采背景和開采理念下,認識巖層控制的目的和手段上的本質區別,講述Syd S. Peng院士情系祖國,為我國巖層控制做的重要貢獻,培養學生在國家煤炭資源開發背景下的愛國熱情、礦壓情結,加深學生對于該門課程的認識,培養學生新工科智能采礦背景下的國際化視野。
2.2 “礦壓”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與體會
“礦壓”課程思政試點計劃在2020年春季學期實施,從認真準備線上課件到融入思政內容,從線下備課到線上和學生們學習交流討論,一點一滴,探索并開展了第一次線上“礦壓”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1)開展了線上教學,其中每個課時都至少進行3-5次的線上師生互動,并在期中開展了8個課時的師生線上討論環節,同時,在資料查閱的過程中,也對本行業的專家及其研究方向有了較全面的了解,也為課程思政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培養了學生自學習能力,鍛煉了批判與創新思維能力。
(2)針對不同的課程內容,融入了采礦人的人生經歷、科研經歷、特色研究團隊發展、世界巖層控制現狀、國家重大煤炭資源規劃與開發等幾個方面的課程思政內容,闡述我國和西礦“煤炭人”的在礦壓與巖層控制領域不懈努力,并取得了輝煌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們深厚的礦壓情結,以熏陶學生的愛國情懷、敬業情懷,潛移默化采礦工程專業學生的工匠精神、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礦壓思維。加強作為新一代采礦人的榮譽感和專業自信。
(3)在整個“礦壓”課程的講解過程中,融入了美國長壁開采巖層控制理念,引導學生在不同的煤炭資源開采背景和開采理念下,認識巖層控制的目的和手段上的本質區別,培養學生在國家煤炭資源開發背景下的礦壓情結以及國際化視野。
3 結語
一直以來,“礦壓”課程都無不貫穿思政這一核心內容,隨著課程內容不斷的完善與發展,課程思政的內容和形式也逐漸豐富,也展現了該門課程的深厚底蘊與強大的影響力,本次課程思政的實踐僅是對“礦壓”課程內容的繼承和完善。隨著國家煤炭開發向智能化發展的邁進,智能巖層控制必將成為擺在采礦人面前的新挑戰,也為“礦壓”課程思政的深化與發展迎來了機遇。
參考文獻
[1] 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02):50-58.
[2] 錢鳴高,石平五.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0.
[3] 吳紹倩.七十年回眸[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4] 伍永平,贠東風,解盤石,等.大傾角煤層長壁綜采理論與技術[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
[5] 黃慶享.淺埋煤層長壁開采巖層控制[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
[6] Syd S. Peng.Coal Mine Ground Control 3rd edition[M].Morgantown, WV USA,2008.
[7] 彭錫燈.墨金人生[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