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垬s高 虞國強
摘 要:當前,職業院校教師評價體系大都沿用學生評教、老師述職、領導同事打分等傳統模式,這一評價體系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和不足,不利于調動和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和工作熱情。建構一套以人為本、民主、公開、公正、客觀的教師評價體系,對促進職業教育健康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所在學院結合日常教學實際,制定并實施了指標量化、自我評價、自定權重和三級審查的教師評價體系,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指標量化 自我評價 自定權重 職業院校教師 評價體系
一、傳統評價方式及存在的問題
據筆者調查了解,很多職業院校還在沿用中專學校的評價模式,或者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評價體系。當前,職業院校對教師的評價方式通常有學生評教、同事評價、領導評價等不同形式。
(一)學生評價方式
學生評價通常采用網上評教或問卷調查的方式,讓學生給任課教師打分,且分數的權重比較高。由此帶來的是部分教師為迎合學生,隨意降低教學標準、降低課堂管理要求等不良后果,有的教師甚至和學生達成了“以分換分”的協議,甚至在課堂上直接對學生講:“期末考試我給你們打高分,教師評價時你們也要給我打高分”。使學生評價完全背離了實行教師評價制度的初衷。
(二)同事、領導評價方式
同事、領導評價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被評教師先進行述職,然后同事和領導在德、能、勤、績四個方面給每位被評教師打分。這一方法,不可避免地帶有感情因素,而由此帶來的導向是教師沒能把精力全部用于教學科研,而是投入到巴結領導、搞好同事關系上。公平公正、客觀真實是對教師進行評價的基本原則,若偏離這一原則對教師進行評價便毫無意義,甚至會引發矛盾,削弱教師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這些評價模式和體系,在評價內容上沒能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在評價導向上偏離了職業院校的辦學方向,評價過程中人為干擾因素過多,不夠科學規范,沒能起到教師評價的導向引領作用。因此,構建一套科學、規范、公正、客觀的教師評價體系,是推動教師隊伍建設、提升辦學質量的重要任務之一。筆者對職業院校教師評價體系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討,針對問題提出相關建議,以期能為職業院校教師評價體系的規范和完善提供參考。
二、教師評價體系的整體設計
(一)評價指標層層分解,全面量化
首先要根據學校的工作重點和不同崗位的工作要求,將考核指標層層分解、全面量化??己酥笜丝煞譃橐患壷笜?、二級指標和評價要素,其中一級指標分為師德師風、教學業績、科研社會服務業績、學生管理業績四個指標。二級指標是對一級指標進行細化和分解,如教學業績部分二級指標分為教學工作量、教學素質、教學代表性成果、創新創業教學能力、創新創業教研能力等五項。評價要素即對二級評價指標的具體賦分要求和細則,如教學代表性成果分為專業建設、質量工程項目、師資隊伍建設、教師競賽及大賽指導等十三個指標要素,并對應具體賦分標準。其中師德師風采用一票否決制,對有嚴重師風師德問題的教師,當年教師評價結果為不合格。
評價項目和指標本身就是一根教師工作側重點的指揮棒,因此,在內容設置上要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除科學設置常規的評價內容外,還應著眼于職業院校的特點和學校發展需要,科學合理地設置內容。
(二)評價過程以自評為主,權重自定
自我評定是指考核主要通過自我評定的方式完成,即自己對照考核表對自己一年來的工作進行逐項打分。這一過程不僅是自我總結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學習和反省的過程,教師可以通過填寫考核評價表,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問題,找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空間。
自定比例就是根據自身工作特點,對教學業績、科研社會服務業績和學生管理業績三部分內容,自行確定權重比,評價表中規定,教學業績部分占30%~50%,科研社會服務業績部分占20%~50%,學生管理業績部分占20%~50%,每位教師可在上述范圍內自行決定百分比,三部分的百分比總和為100%。例如,某位教師偏重于科研社會服務,可自行確定自我評價的權重比為教學部分占30%,研究和產學合作占50%,服務及輔導占20%。
這種彈性化的權重比,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非常人性化,照顧到了每位教職工工作性質的不同、特長的不同,有利于教師專業特長的發揮和整體工作的推進。
(三)評價結果三級審核,層層把關
整個評價的程序是先由教師自行填寫教師評價表和提供佐證材料,即按照評價表的項目進行自評,然后由教師所屬的教研室進行初審,初審完成后送二級學院進行復審,最后送人事處進行終審。通過三級審查,層層把關,保證了程序規范、結果公正。審查過程要按照嚴格規范的程序進行,盡量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盡量消除感情因素的影響。在初審和復審階段可成立教師考評委員會,評委會由相關領導和由教師推選出的責任心強、辦事公道的專家教授組成,全面負責教師考評的初審和復審工作。同時,對考評人員建立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另外,還要建立相應的申訴制度,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同時對教師自評階段填報資料重復或不實、提供佐證材料虛假或擅自加分者,給予相應的處罰,以確保自評階段的客觀性和真實性。
受評教師對初審結果不服者,可向二級學院教師考評委員會提出書面復審;對復審結果不服者,可向校教師考評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訴。申訴制度既保障了受評教師的合法權益,又維護了教師評價制度的權威性。
(四)評價項目滿分封頂,適時調修
對每個項目采用滿分封頂、超分不計的方法。這一設計為教師評分留下了余地,體現了整體設計的人性化。
評價標準在穩定的基礎上要適時進行調整修改。根據教師在評價中的反饋意見及學校工作重心的變化,在保持整體穩定的基礎上適時對評價標準進行調整和修改。評價標準的穩定性可為教師創設可預期的工作環境,給予教師足夠的心理安全感。適度調整能夠使評價標準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促使教師根據校內外形勢的變化發展不斷調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三、對構建教師評價體系的幾點思考
(一)在評價體系的整體設計上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構建教師評價體系,目的是為了加強教師管理,促進教師成長,提高育人水平,而不是為了束縛教師、壓制教師或難為教師。因此,在評價體系的整體設計上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將其設計成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二)在評價內容的設置上要發揮好評價機制的導向作用
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其培養的是高級技能型人才,因此,“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職業院校教學建設的核心和重點。當前,各職業院校要不斷推進內涵建設,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因此,在評價細則的設置上,要把“雙師”型教師的素質提升、產學研能力提升、教學改革能力提升等作為重要的內容,以此來引導教師不斷提升教學能力、教科研能力等,發揮好評價機制的導向作用。
學院工作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全局的工作。因此,每一位教師在完成自身擔負的工作外,還要承擔其他的相關工作任務,這些在評價內容設置上都應有所體現。
(三)在評價結果的使用上要兼備獎懲和促進教師成長這兩項功能
對于評價結果,如果沒有相應的獎懲措施,教師評價也就失去了意義,而僅僅將評價結果用于對教師的獎懲,也不是教師評價的全部目的。因此,在評價結果的使用上通過獎懲,體現評價制度的權威性,獎懲得當也會給教師帶來動力,有利于調動和發揮教師工作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促進教師的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1] 秦勝龍:李閩.高職院校教師工作評價機制的構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4).
[2]胡業權.基于模糊層次分析的高職教師分類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7).
(作者單位:高睿, 山東省臨朐縣技工學校;張榮高、虞國強,山東省濰坊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