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華
摘要:新課程改革促使廣大教師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針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理念受到了更高重視,從而產生了分層教學法,可以兼顧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采取更加適合于學生的教學方式,從而促進了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對于小學體育這門課程來說,考慮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教師就要注重分層教學的運用,要在剖析分層教學內涵的基礎上,進行學生主體分層、實施教學分層,還要注重運用合理教學評價,從而充分發揮分層教學的優勢,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分層教學;小學體育;應用
1引言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體育課程非常重要,特別是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更是受到了重視。在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活動開展都是單一的,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導致體育課堂教學效率非常低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學生的實際發展為主體,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教師應該重視的。在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其分成不同的層次,然后對展開對應的教學,小學體育教師應該注重將其引入到實際教學當中,這樣可以促使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并且感受到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
1???? 剖析分層教學內涵,明確教學價值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在體育運動方面表現出了不一樣的特點,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體育活動都適合于每個人的,如果教師采取“一刀切”式的教學,會出現有的學生感到很累,但有的覺得運動強度低,或者有的獲得了運動樂趣,有的則感覺枯燥乏味的現象,所以堅持因材施教理念,實施分層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分層教學,就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水平等方面,進行合理劃分不同的層次,進而有針對性的教學。小學體育中運用分層教學,主要根據學習興趣和體能狀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師要巧妙結合學生的興趣點,也不能因為學生在運動中感到吃力而出現厭煩情緒,這樣的教學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使其感受運動的樂趣[1]。
2???? 學生主體分層,提供分層教學開展的前提
傳統的教學當中,體育教師以體育知識的傳授為主,因此教師“教”的成分較多,而忽視了學生的“學”,忽視了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也就是說,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體育課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分層教學的對象。因此我們首先闡述如何對學生進行分層。對學生分層目的,是使他們在教學中都能“跳一跳”夠得著,這是“最近發展區”理論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2]。比如,第一層是體育學科基礎知識差、本身體質也差的體育學困生;第二層是對體育運動感興趣,但需要進一步提高的中等生;第三層是體育基礎知識扎實、體能素質較好的學生。對學生們分層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在一定階段之后,對學生的體育知識和體能素質進行考核,然后根據具體的考核結果重新進行分層,以便發現學生的真實學習需求,為下一步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提供依據。
3???? 實施教學分層,促使所有學生達到相應目標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三維目標,對于如何達成這些教學目標,教師也應該進行分層,并使每個學生逐步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否則不會讓所有學生都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需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習設置教學目標,要從實際狀況出發,不能太高或太低,應該讓學生在努力以后就能夠達到[3]。比如對于那些身體條件和體育基礎較差的學生,應該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低起點導入,由淺入深地進行梯度化的教學,這也可以使其始終保持學習信心,不斷提高自己;對于那些體育素質水平較高的學生,在完成課堂基本內容教學以后,還可以讓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進行專項學習,而且還要鼓勵他們與其他學生一起運動,起到幫助帶動的作用[3]。例如在“耐久跑”的教學中,就應該設置不同的高度目標,要求學生能夠跑完相應的米數即可,重點是要讓他們體驗堅持不懈并努力突破自己的成功感,而且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鼓勵和促進,這樣也會促使每個學生的體育水平不斷提高。
4???? 合理教學評價,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評價,主要評價學生是否完成了規定的動作,即以結果性評價為主,這樣做出的評價往往不能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存在著片面化的問題,并且不利于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授“單腳跳接力”的內容時,我們不能僅僅以“誰跳得遠就表揚誰”這個標準來評價學生,而應該進行分層評價。如有的學生身體素質差,體育基礎差,多次練習后跳起來還是很費力,但他們非常努力。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根據他們的表現,對他們的努力程度做出表揚,使他們感到教師一直在關注著他們,從而使他們更加努力,保持運動鍛煉的熱情和自信心。有的學生因為過于興奮了,忘記了教師說的只能單腳跳的要求,這時教師就應該積極地給予糾正,而不能任其自由發揮。由此可見,在小學體育分層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要將發展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對學生做出全面而科學的評價,最終促進學生體能素質的提升,促進他們終身可持續發展。此外,教師在評價的時候還應該進行個性化指導,對于體育特長生或者是運動素養特別差的學生,教師就應該個別對待,幫助運動能力差的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巧,引導體育特長生進一步挖掘運動潛力,這是尊重學生差異的表現[4]。
結語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許多新型的教學方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學體育教師要靈活的應用分層教學法,從學生的實際發展出發,真正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水平,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張玨.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11):57.
[2]?? 陳壽英.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11):27.
[3]?? 黎思偉.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04):20-21.
[4]?? 李靜亞. 淺談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好家長,2017(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