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
摘 要:初中物理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物理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新課改要求教師將課堂討論法融入教學中。以初中物理課堂為研究對象,就課堂討論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展開了詳細的探究。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討論法;現狀問題;應用策略
課堂在教學中一直占據著重要的部分。作為教師和學生交流次數最多的一個平臺,課堂的作用是十分顯著的。物理作為一門理科性極強的學科,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踐方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大量的難題。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新課改提出了課堂討論法這一新的教學方法,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設立相關情景,營造討論氛圍
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故而討論法順利開展的首要前提便是擁有問題,同時課堂也要充滿討論的氛圍,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而非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表演單人秀。從設立相關情景出發,教師既可以選擇一些串聯新舊知識的小問題,也可以設置一些趣味性十足的問題。但在設置問題時一定要保證問題不可過難或者過于簡單,讓學生失去討論的興趣或者因為太難而放棄討論。為了從問題來創設一個良好的情景,一定要確保問題必須要有層次感、深入性以及讓學生在討論之后是可以順利解答出來的。
例如,在八年級上冊中關于“物態的變化”這一章節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設計提出如下的問題,物態變化都有哪些?生活中常見的物態變化都有些什么?以及同物態變化相關聯的因素都有哪些?從簡單的小問題出發,一步步逐漸深入,同時具體聯系了課本的內容,讓學生在討論的同時也將課本的知識內容串聯了一遍。而在“光現象”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教室內為學生展現鏡面反射的小實驗。通過將教室拉簾拉好形成一個較為黑暗的空間,隨后進行光的鏡面反射實驗。當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為學生留下相關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從問題出發,營造出一個適合學生討論的課堂氛圍,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加入課堂之中。
二、創設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討論
所謂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感氛圍?!熬场笔墙虒W環境它既包括學生所處的物理環境,如學校的各種硬件設施,又包括學校的各種軟件設施,如教室的陳設與布置,學校的衛生、綠化以及教師的技能技巧和責任心等。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助于學生思維模式的培養,同時,在教學情境中,學生更容易進入相關的學習中。既有硬件教學還不夠,教師還需要不斷地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鼓勵,推動學生敢于在課堂討論中積極大膽的發言,各自說出自己關于章節學習內容的新的看法。
例如,教師首先可以將全班的學生根據具體的情況劃分為不同的小組。隨后在小組內教師可以選擇出一名負責任的學生作為小組的組長。在課堂討論中,由小組長作為核心人物,引導整個小組進行相關的討論。以“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這一章節的學習內容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規定一個適宜的討論時間,確保學生在討論的時候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其次,教師還可以讓幾名學生上臺展示相關的實驗,切身感受力的作用。如教師可以挑選幾名學生上臺就同一個物體進行相互之間的拉扯,在拉扯的過程中去感受對方所帶來的力,用實踐為學生營造出一個適合學習討論的氛圍。
三、及時評價反饋,強化總結反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學習的過程中,反思是必要的,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教師才可以推斷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當下學生的需求,是否可以長期發展下去。這里的評價反饋,一方面從學生每節課課堂討論的結果來看,另一方面也要關注到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所采用的那些思想方法、討論態度甚至是合作情況等領域方面的調查。從調查情況,教師可以關注到很多在課堂中不曾關注到的方面,從而進行相關的總結和反思,為學生提供一個質量更高的課堂。
例如,在“物體的運動”這一章節的學習中,關于運動中所用的力,以及是否需要用力去維持物體的運動相關的問題討論中,各個學生在面對問題時所思考的點和方向是不同的。有的學生對維持有獨特的看法,一方認為人沒有再對物體做出行為,故而用力維持也便不復存在,而另一方認為雖然人不作為,但是其他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為也存在著力。教師在課堂中要關注到學生思考的方方面面,以此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掌握情況,從而更好地引導教學的方向。討論最重要的不是對與錯,而是讓學生養成思考的模式,養成批判的精神,對萬事萬物要持有一種合理懷疑的態度,才能在學習的道路中走得更遠。
綜上所述,課堂討論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教師需要打起十二萬分的心去對待。在課堂中,不斷革新自己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潛力。發揮課堂討論的積極意義,為學生提供一個高質量的課堂。這是教師不斷發展的目標,也是對新課改要求任務的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