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旭明
【摘? ?要】小學是學生提升各項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鍛煉各種綜合能力的主要階段,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小學數學教師應深感肩上的重責大任,及時進行教學模式的革新,將寶貴的教學經驗和嶄新的授課手段進行有機融合,讓學生能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班級整體的學習氛圍也會因此獲得顯著提升。
【關鍵詞】小學教育;創新能力;數學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7-0024-02
【Abstract】Elementary school is a key period for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thinking skills, and it is also the main stage for students to exercise variou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the importance is self-evident.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deeply feel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n their shoulders, timely reform the teaching model, organically integrate valuabl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brand-new teaching methods, so that students can realize the fun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knowledge in a subtle way,the overall learning atmosphere of the class will also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words】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Innovation ability; Mathematics classroom
一、利用先進教學設備激發學生的探究創新意識
很多教師之所以沒有獲得既定的教學成果,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并沒有在課堂伊始階段便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數學課堂中,導致很多學生頻繁出現溜號的現象,教師的授課效率因此受到嚴重影響,學生在投入學習的時候也沒有表現出應有的積極性,無法主動運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實際存在的數學問題。長此以往,學生的創新意識無法獲得根本性提升。為了能一改教學現狀,數學教師應該將自己的授課目光放得長遠一些,及時進行教學方式的革新,積極利用先進的授課設備,為學生創設一個能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課堂情境,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可以對所有的數學知識具有探究意識。
比如,教師在講授認識四邊形的相關知識時便可以積極利用這種教學方式。教師先不要急于將所有的知識點羅列出來,在正式開始講課前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個與交通環境有關的視頻短片,并讓學生回憶視頻片段中何種事物是四邊形的,有的學生會回答車窗,有的則會回答公交車車門或者是斑馬線。此時,學生對于四邊形已經具有了初步的認知,教師需要趁熱打鐵,讓學生利用四邊形畫出一種動物或者植物,讓學生能將自己的創新性思維與課堂知識點進行聯系,學生才會切身感受到學習該項知識的樂趣。隨后,教師再講授四邊形概念以及計算公式等內容的時候,學生都會認真聆聽。
二、利用小組學習方式塑造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一定要及時進行課堂角色的轉換,讓學生能處于數學課堂的主要地位,這樣,學生才能獲得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教師切忌讓學生在思考任何問題的時候都按照自己的思路解決數學習題,這樣會漸漸讓學生在內心深處產生過于依賴教師的心理,在面對各種新型的數學題目時無法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也會因此滯后。為此,教師需要將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讓每個小組的平均成績保持在相近的水平。同年齡段學生的思維方式是極為相近的,在交流的時候也不會存在過多的隔閡。同時,學生還能及時發現他人思維方式中的閃光點,彌補自身存在的學習缺點。
比如,教師在講授運算定律的時候便可以積極使用這種授課方式。在這堂課中,小學生需要分別學習加法以及乘法的運算定律。當學生已經能將其中的根本概念理解透徹并進行簡單練習后,教師需要為每個組安排一道綜合性較強的習題,每個題目中都至少含有兩種四則運算符號,并且還會有小括號甚至是中括號。這樣的題目在解答時往往都會有多種運算方式,每個學生各抒己見,共同探索最為簡便的運算方式。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生都進行了頭腦風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學生也能初步意識到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形式的解答途徑。這樣,學生在今后的數學課程學習中便能進行多方面的思考。
三、利用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數學課程中的很多概念和內容實際上都來源于人們的實際生活,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也需要遵循數學學科的這一特性,讓學生能將在校學習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的生活中,讓學生可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將自己的智慧展現得淋漓盡致。
比如,教師在講授條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時便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到時間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統計超市中某幾個品牌飲料的種類以及數量,讓學生根據在校學習的統計圖知識自行設計圖表展現形式、設計數據的區間等,讓學生完全運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獲得充分挖掘。隨后,教師需要對每個學生的作品進行客觀評價,讓學生清楚自己在思考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幫助學生針對性地完善自身的思維方式。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應該深感肩上的重責大任,及時進行教學理念的革新,積極利用課下時間與本班學生進行深層次的交流,了解班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這樣才能制訂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讓每個學生都能將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數學課堂中,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創新意識。教師能因此獲得事半功倍的授課成果,班級整體的數學學習興趣也能因此變得更為濃厚。
參考文獻:
[1]楊海濤. 談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中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J]. 新課程(教育學術),2019(10).
[2]魏建珍.談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中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J].名師在線,2020(10).
[3]赫微微.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J].數碼設計(下),2019(10).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