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蘇蘇 周麗萍
摘要:德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文章以實驗為載體、以專題討論為抓手、以科技為資源、以合作為橋梁,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社會責任感、愛國主義情懷和合作精神,促進物理教學與德育的融合,希冀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
關鍵詞:物理學科;立德樹人;育人價值
立德樹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物理教學內容蘊含豐富的德育因素,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切實可行。德育與學科教學的有機融合,不僅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筆者將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社會責任感、愛國主義情懷和合作精神,從而發揮物理學科的育人功能,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
一、以實驗為載體,培養科學態度
物理是一門嚴謹求實的實驗學科。實驗是物理教學的內容,也是物理教學的方式。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規范使用儀器并認真分析誤差,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通過物理實驗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就是德育過程。
例如,在教學蘇科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以下統稱“教材”)八年級下冊“利用天平和量筒測量不規則固體的密度”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實驗前,游碼未歸零和實驗中調節平衡螺母分別對物體的質量測量有何影響”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明白實驗操作不規范會導致數據錯誤,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典型的錯誤和誤差來源,錯誤如游碼未歸零,實驗過程調平衡螺母;誤差如游碼和量筒示數的估讀,細線體積導致物體體積測量值偏大。誤差的存在容易導致學生認為物理是一門不嚴謹的學科,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理解誤差與錯誤的區別,并使其明白在物理實驗中避免錯誤和減小誤差恰好體現了物理學科的嚴謹性,從而有效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二、以專題討論為抓手,培養社會責任感
社會責任感重在培育學生對社會擔當負責的意識,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對于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專題討論式教學的民主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能夠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智慧,從而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下冊“能源與可持續發展”時,教師通過專題討論引導學生分析能源的利用給社會帶來的利與弊,從常規能源到新能源,給人類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安全風險和環境問題,如城市大氣污染、溫室效應、酸雨、核廢料等,這些問題最終會對人類生命健康產生一定的危害。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就如何正確看待能源的利用發表見解,并提出解決方案。學生充分地參與討論,了解了新能源技術雖然有不完善之處,但是對人類的貢獻是主流,學生應該致力于推進新能源技術的完善和發展,激情與責任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三、以科技為資源,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物理學的發展,促進了科技的進步。科技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德育的豐富資源。近年來,我國諸多科技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物理教學中,通過介紹我國科技成就來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是有效的德育方式。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下冊“宇宙的探索”時,教師先讓學生自行閱讀教材,然后介紹物理學家探索宇宙的歷程。學生介紹完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我國在這方面的成就有哪些?學生充分發言后,教師可以做適當補充,如從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到現在世界領先的FAST射電望遠鏡和“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同時,教師也應該適當地介紹我國科學家在科研過程中迎難而上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學生便可以在了解我國探索宇宙的歷程中增強民族自豪感與國家榮譽感。
四、以合作為橋梁,培養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也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合作學習是被普遍認可的有效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并完成任務,能夠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和社會性發展。
例如,在教學教材九年級上冊“探究并聯電路中的電壓特點”時,學生需要選擇和安裝實驗器材、實驗操作和記錄數據及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組分工進行實驗探究,每組學生獨立討論選擇實驗器材,組內每名學生有自己的實驗任務。實驗完成后,教師可以選擇小組代表報告實驗結果,小組之間進行實驗方案對比,討論實驗數據的差異并分析其原因。小組奮斗目標、學習責任感、小組組織建設、小組加工、合作與競爭技能等有效合作基本要素能夠幫助學生體悟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懂得承擔個人責任,從而有效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
總的來說,物理教學要加強與德育教學的融合。教師要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社會責任感、愛國主義情懷和合作精神等難以通過考試方式來評價的素養,讓教學與教育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獲取知識和技能,而是使學生獲得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以滿足個人和社會發展之需。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任重而道遠,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并發揮物理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以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趙春生,趙成源.德育和學科教學有機融合策略分析[J].基礎教育論壇(中旬刊),2020(5).
[2]危光明.初中物理科學探究“進行實驗和收集數據”環節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的策略研究[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9(8).
[3]蔣波.有效合作學習的原理與策略[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