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一直高度重視藥品的安全,藥品安全影響人民的健康,而我國建立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ood Supply Practice for Pharmaceutical Products,GSP)在中藥材原材料、生產及流通等方面均進行了嚴格控制,保證藥品質量及居民用藥安全。中藥材在存儲過程中由于存儲條件不當可能影響中藥材的質量,而中藥材質量直接影響到中醫治療效果,甚至將會加重患者的基礎疾病。中藥在貯藏過程中極易發生各種變化,變質快慢程度與存儲的溫度、濕度及貯藏長短存在關系,但目前很多中醫藥房對中藥材貯藏條件并不十分重視,這就為國民的安全健康埋下隱患。
關鍵詞:中藥材;存儲;管理
一、緒論
隨著國民消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保健,各類中成藥的市場需求在不斷增大。這時候對中藥材的存儲與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中藥材的管理是指中藥材從購買入庫、在庫、出庫等過程中進行規范管理的過程,目的是保證中藥材使用質量及安全性。良好的中藥材管理是患者安全用藥改善預后的前提,本文就中藥材的存儲與管理進行闡述,現報告如下。
二、中藥材存貯的重要性與現狀
國家一直高度重視藥品的安全,我國建立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ood Supply Practice for Pharmaceutical Products,GSP)在中藥材原材料、生產及流通等方面均進行了嚴格控制,保證藥品質量及居民用藥安全[1]。在中藥材貯存過程中有很多因素將影響藥材質量,如溫度、濕度等,在中藥材運輸及貯藏過程中最重要的便是對中藥材儲藏溫度的控制。有些藥品會隨著溫度的升高其化學反應也會相應的變化。
在中藥材管理方面我國很多藥材商缺乏正確的管理方式。在中藥材管理方面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很多廠商在招聘管理人員時只片面追求工作人員的學歷及書本知識,忽略了豐富的實踐積累,由于中藥材琳瑯滿目、種類繁多,在真正的處理問題時不能夠按照實際情況,只能照搬書本理論知識。除此之外,很多藥房的儲存場所及儲存條件不達標,例如:儲存溫度、濕度、光線等。在存儲過程中未按照中藥的藥性進行合理地分批、分類,這就導致很多中藥材發生變質、受潮、蟲蛀等。在2010年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應國家局的要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藥生產監督檢查的通知》[2],2011年國家局會同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中藥飲片監督管理的通知》,雖然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還有一些心存僥幸的廠商鉆法律空子。近些年的廣藥集團維C銀翹片中所用中藥材現質量、云南白藥烏頭堿超標、同仁堂汞超標事件說明了我國的中藥材存儲與管理現狀仍然不容樂觀,中藥材的管理繼續進一步加強與完善。
三、中藥材的儲存方法
(一)易霉變的中藥材存儲方法
根據相關文獻發現中藥發霉的主要原因有:①中藥中含有的營養成分及貯存條件如溫度、潮濕等適合霉菌的生長,中藥中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糖類等,這些都是微生物生長所必需的。②受潮濕的影響:有些中藥在儲藏前需要經過風干去除多余的水分,但是在儲藏過程中中藥材周轉比較慢,或天氣比較潮濕都容易導致中藥材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再次返潮,引起霉變。③中藥材自身的“發汗”現象:中藥材儲藏室溫度在20℃以上時,其儲藏罐中內部的水分便會蒸發至表面,稱為中藥材的發汗現象,而這種發汗現象又恰好為霉菌的生長提供條件基礎,而且一旦發現有中藥材被霉菌污染后便應當棄之,這是由于霉菌極易從中藥表面深入到藥材內部中而引起整個藥材的霉菌污染。④生蟲后引起發霉:中藥被害蟲蛀蝕后,害蟲在生活的過程中要排泄代謝產物,散發熱量,這些也是霉菌生長適宜的環境。
其中以麥芽、肉豆蔻、蓮子為代表的中藥材容易發生霉變,而對容易發生霉變的中藥材提出以下建議:①中藥材中的水分是引起霉變的原因,所以可以使用干燥法將水分祛除。可以使用陰干法、曬干法、烘干法等,而陰干法適用于含有芳香化合物等中藥材;干燥法是指將中藥材曬太陽而達到干燥的效果;烘干法是通過人工加熱的方式對中藥材烘干其水分。②低溫貯存:將中藥材放置在0~10℃后中藥材不易發生霉變、蟲蛀等,但是在有關資料中顯示中藥材的溫度不應過低,以防止中藥材蛋白質、糖類等物質在低溫下凝固而發生變質,而中藥材蛋白質一旦變形即使在恢復溫度后仍不能恢復。③可以使用現代一些科學技術阻止中藥材發生霉變,如使用紅外線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高科技不應當損害中藥材的有效成分為前提。
(二)易蟲蛀的中藥材儲存方法
蟲蛀的原因:中藥材發生蟲蛀的原因同霉菌污染相似,需要適宜的溫度、濕度等條件。而中藥材發生污染常見原因有:①中藥材在采摘后處理并未達到標準,中藥材其表面仍有害蟲的蟲卵,在溫度及濕度適宜的情況下容易發生蟲蛀。②中藥材在儲存或運輸過程中如果有其他的中藥材有蟲蛀污染,就容易污染未污染的中藥材同時發生蟲蛀污染。③中藥材儲藏的包裝或容器有蟲卵污染。同時儲藏室衛生未達標都容易造成中藥材的蟲蛀污染。
幾乎所有的中藥材均可能發生蟲蛀的可能性,但是山藥、貝母、當歸、防風尤其容易發生蟲蛀。為降低中藥材發生蟲蛀的可能性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在《中國藥典》中對中藥材的水分有明確規定,需要將中藥材中的水分降低到13%以下,才能達到儲存條件。②使用高溫烘烤法將藥材中蟲卵蛋白凝固而致其死亡。③使用化學試劑對中藥材進行熏蒸,用于熏蒸的化學試劑應當具有揮發性,這樣使其在殺蟲后能夠揮發而不導致其有毒有害成分在中藥材表面殘留,如柏子仁貯藏使用明礬防蟲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將100%的乙醇少量的放入柏子仁中,使用聚乙烯封口膜封上,具有較好的防蟲效果。
(三)易變色的中藥材儲存方法
中藥的變色指藥材由于保管養護不當中藥材的色澤改變的現象,而變色往往提示中藥材已經發生了變質部分藥效可能面臨失效的風險。為防止中藥材發生變色,應當對中藥材進行以下存儲處理:①絕大多數的中藥材需要在常溫下保存,幾乎所有的藥材都不能耐受溫度的驟升驟降,溫度變化太大容易造成中藥材自身產生物理或化學反應,在有關報道中顯示溫度與中藥材分子運動有很大關系,所以在溫度突然變化時更容易產生變色反應,所以在存貯中要求儲藏室保持在一定的溫度中。②選擇密閉的容器對中藥材進行存儲,中藥材久置也容易造成中藥材的變色,所以應當加快對中藥材的周轉。
(四)易泛油的中藥材儲存方法
含有糖類及脂類的中藥材在相對較高的溫度、濕度下油脂敷在其表現的現象。而目前了解到容易發生泛油的中藥材主要由板藍根、當歸、川穹等。泛油會導致中藥材及內部糖分和蛋白質流失、脂肪酸敗,影響其治療效果。而分析中藥材發生泛油的原因主要為,中藥材本身含有大量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在高溫、濕度較大或者久置時都可以發生泛油。根據對中藥房的相關調查發現中藥材的發生泛油與季節有很大的關系,在夏季更容易發生泛油,所以為防止中藥材泛油的儲藏建議是,保持儲藏室的溫度適應,并在夏季等氣溫相對較高的季節少儲存藥材。
(五)易散氣變味的中藥材儲存方法
指一些含有易揮發的成分的中藥材,因貯藏保管不當而造成揮散損失,使得中藥的氣味發生改變的現象。中藥的氣味散失即是有效成分散失,也是揮發油的散失。引起藥材揮散走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熱、藥材的溫度升高,使內含的揮發性成分散失,或因包裝不嚴,藥材露置空氣中揮發性成分的自然揮發。而易散失氣味的藥材有當歸、川芎、降香、金銀花、廣陳皮、茵陳等。而潮熱、自身溫度升高,使其含有的揮發性成分散失,或因包裝不嚴、中藥揮發性成分自然揮發損失,由此可見,揮發油在常溫下能揮發.宜低溫放置。
四、影響中藥品質變異的因素
影響中藥材的質量包括其內在因素及外在因素,內在因素是中藥中的化學成分、水分等,環境因素是指在存儲過程中的空氣、溫度等。
(1)中藥變質的自身因素:中藥的含水量直接影響其質量和數量,是養護工作的關鍵,必須重視水分的研究和管理。中藥的化學成分,蛋白質、脂質、糖類等物質在中藥材干燥、炮制等過程中這些成分在高溫等條件下其分子結構發生改變。而中藥材存儲的目的就是保證藥材中的化學成分達到治療疾病的要求。因此建議中藥藥劑師應當了解不同種類藥材的性質及組成,尤其對于名貴中藥材要嚴格掌握其特征,防止在存儲過程中發生變質而影響其質量。
(2)中藥變質的環境因素:通過上述的分析發現中藥材的霉變、蟲蛀、變色等都與環境因素中的空氣、溫度、濕度等存在莫大關系。①其中溫度對中藥材的影響最大,一般的中藥材適宜在常溫下保存,在常溫下中藥材的化學性質趨于穩定,而有關資料顯示當儲藏溫度在30℃左右時可以降低中藥材發生蟲害、霉變等時間的可能性,但超過30℃時中藥材會發生變色、走油等而影響其藥效。②濕度:濕度對中藥貯藏能直接引起潮解、溶化、糖質分解、霉變等各種變化。雖然空氣中的臭氧含量相對比較少,但是這對具有還原性的中藥來講也是一種威脅。對于需要密封儲存、遮光儲存的藥物來講,遇到了強氧化劑還是很容易被破壞的,如阿魏,阿魏的滲出液凝固如脂,置陰涼處干燥,密閉防熱保存,否則會破壞其有效成分。所以有選擇地使用臭氧防霉、驅蟲,對于粉末藥劑盡量不適用臭氧防霉。中藥的含水量和空氣的濕度有密切關系,空氣相對濕度在70%時,中藥的絕對含水量不會有較大的改變,但當相對濕度超過70%以上時,中藥的含水量會隨之增加。
五、結語
隨著時代不斷推進,目前中醫、中藥材再次走進普通人的生活中,但是中藥材存儲不當會嚴重影響其藥效,對此我們提出中藥材存儲要嚴格按照所需的溫度、濕度等條件存儲。
參考文獻:
[1]王煒佳.淺談黑龍江省藥品經營企業(批發)GSP認證中存在的不足[J].黑龍江醫藥,2017,30(4):758-759.
[2]張東風.國家藥監局加強中藥生產監督檢查[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0(12):1106.
作者簡介:付鵬程(1989—),男,漢族,湖南岳陽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化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