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課題在追溯現代學徒制內涵的基礎上,開展現代學制的技術技能分類、分層研究,并以技術技能教學實踐和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為依據,具體研究現代學徒制的技術技能的教與學,結合學徒制畢業生未來的職業發展規劃,探討得出現代學徒制下專業技術技能特點、分層分類教學的實施原則及策略。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分類分層;技術技能
一、現代學徒制的背景
近年來,我國很多優秀高職院校也在嘗試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學校主辦原則,通過學生對接崗位、學校對接企業、教育對接產業,建立“學習課堂、實訓車間和實習企業”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實現了招生與招工、上課與上崗、畢業與就業的有效對接,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代學徒制背景下的體制與機制建設逐漸完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式方法各具特色,但大都忽視了同一職業領域中不同崗位技術技能的差異性,及相同職業領域、相同崗位中技術技能的層次性,導致無法界定具有“職業性”的技術技能的育人標準及相對應的技術技能考核標準。
二、現代學徒制的內涵
學徒制自古有之,在我國的封建社會時期和西方的中世紀,學徒制作為一種古老的職業技術教育形態,依靠親密的師徒關系和口授加示范的技能傳授形式保證技能代代相傳。而現代學徒制是一種將傳統學徒培訓方式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的“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職業教育制度。其主要特征是高職院校與用人單位通力合作,學校采用課堂授課模式傳授普通文化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和企業采用“師傅帶徒弟”的培訓形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的一種人才培養方式。
在現代學徒制中,學生(學徒)一部分時間在企業接受訓練,一部分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兩者交替進行,有機結合,實現理論培養與實踐訓練高度統一的職業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重在突出“現代”特征,主要表現在:功能性質:從重生產性到重教育性,從就業培訓到職業學校教育、從終結教育到終身教育。制度規范:從行會上升到國家——國家法規的保護、國家機構的統籌、課程框架的統一、認證資格的通用。合作機制:從簡單到復雜——跨部門合作機制、培訓合同的約束、多方嚴格的監督。教學組織:從非結構化到結構化——規范的教學標準、教學程序、學習成果評價。
三、現代學徒制的實施
細化技術技能的類別和層次,制定出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技術指標和技能檢驗標準、考核標準,找到有效的人才培養途徑,從而用好校企合作育人的平臺,對接職業崗位技術技能需求,延伸梳理未來的職業發展規劃,并根據各專業不同層次下的技術技能特點實施有效的教學。
(一)現代學徒制的技術技能分類與分層
1.??? 在職業活動的“需求側”方面,我們認為,從現代職業教育精細化改革的角度看,應該將職業院校和企業工作場所兩種情境下的技術技能如何教與學作為改革的切入點,科學進行技術技能的分類和分層,是現代學徒制背景下職業教育的突破口。不同專業(職業)的技術技能類型不一樣,有的單一、離散,有的復雜、綜合,有的簡約、經驗,有的精密、智能,等等;同樣,即便是同一技術技能,落實到具體“人”,一定存在持續發展的晉級過程,這就是技術技能層次區分的依據。
不同的專業,在職業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梳理職業發展行動領域的技術技能類別和層級,提出該專業所對應的該職業教育領域技術技能的分級分類標準。其中技能的分類標準應以不同職業發展方向中的職業活動需求為依據,如以計算機網絡專業為例,信息通信網絡維護崗分為初級工程師、中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不同級別的職業技術技能要求要對應不同的專業技能的學習要求。同一類型同一層級的技能,專任教師的專業技能與兼職教師(師傅)的職業技能育人目標和育人標準要相互補充融合。
2.??? 在教育活動“供給側”方面,我們認為,現代學徒制的“師傅”不能簡單等同于企業技術人員即“兼職教師”,因為現代學徒制的“師傅”不僅僅“教技術”,還得“育人才”;不僅僅“帶徒弟”,還得“促發展”;不僅僅“謀就業”,還得“謀創新”。因此,針對職業院校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有效促進他們向“師傅”身份轉化,也是現代學徒制背景下職業教育的重要方面。
首先,專業技能無法滿足職業活動的需求,而職業技能要以扎實的專業技能為基礎。參與對象主要為:專任教師、兼職教師(師傅)、學生。專任教師根據職業技能類別和層級傳授目標專業技能;“師傅”根據職業技能類別和層級傳承目標技能(包括職業素養等),傳授行業新思想新技能,傳帶學生未來職業規劃與發展;學生掌握個性化學習策略,達到從元技能到目標技能的發展進階要求。其次,從“師傅”如何教授技術技能的維度,采用不同類型、層級技術技能的“教法”;從“學生”如何學習技術技能的維度,采用不同類型、層級技術技能的“學法”。
3.??? 明確師徒角色定位與職業素質標準。我們認為,要明確教育活動參與對象角色定位,明確師徒角色和職業素質標準,是學徒制健康發展的前提或基礎,師徒是學徒制的核心要素。明確師傅的角色與職業素質,師傅的素質要求要高于一般員工,具體是師傅的職業素質標準除了企業對員工的崗位素質要求外,還應該包括愛崗敬業,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較強的責任心、榮譽感;愛心和耐心,能夠悉心施教;實踐經驗豐富,專業技術過硬。明確徒弟的角色與職業素質,徒弟首先是學生,其次是員工或準員工,徒弟的主要職責是學習,完成在徒期間的學習任務。具體包括具有正確的尊師觀和學習觀;有吃苦耐勞和拼搏的精神;有遵章守紀的意識和良好的態度;團隊意識強、團結友善、關心他人;愛崗敬業,踏實工作。
(二)元技能到目標技能進階的策略
1.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學校聯合企業圍繞現代學徒制的“雙主體育人”“雙導師團隊”“學員雙重身份”等特征,通過與新華三校企雙方聯合調研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對開發課程體系,師傅和專任教師聯合授課,建立“2233”(二個主體,二支隊伍、三個耦合、三個突出)人才培養校企雙元育人新模式。
2.突出“現代性”和“職業性”的能力標準。借鑒英國現代學徒制的做法,同一類職業領域分為不同層級,對應具體的崗位,制定不同的職業能力標準。
2.現代學徒制多元學生評價體系
基于柯氏四級評估模型,形成特色的現代學徒制五級評價體系。在這個體系下,根據技術技能的分類和分層制定相應類別和級別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從而實現考核的“職業性”和“專業性”要求,達到知識、技術技能的教育教學目標。這個體系更能客觀的反映學生(學徒)的職業能力,體現現代學徒制教育對企業效益直接關聯性。現代學徒制五級評價體系符合現代學徒制校企雙元交互育人的特點。
四、結束語
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將職業技術技能細化類別層次,清晰界定不同專業、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育人標準及相對應的技術技能考核標準,能更好的達到職業教育的目標,實現學校、企業、學生、家庭的共贏。開展現代學徒制能促進學校的教學改革、課程體系重構、課程開發、管理模式創新,更好的整合和優化配置教學資源,也能為企業培養技術過硬的人才,提高企業實效。
參考文獻:
[1] 袁吉玉,陳觀帶.“雙軌四段式”現代學徒制實踐探索[J].廣東特色現代學徒制理論與實踐探索.廣東教育出版社:239-242
[2] 李琴.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成人教育中的運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8(6):17-18.
作者簡介:
趙明明(1981.10-),女,漢族,山東煙臺人,講師,學士,主要從事職業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鄂州職業大學2018年度校級重點課題2018ZD13;2019年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