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玉堅

【摘要】基于真實化的情景和“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的化學學習能力培養策略,科學、有效地融合在課堂,使學生在學習化學基礎知識的進程中,逐步提高化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化學學習能力;學科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0-223-01
2018年教育部發布了《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表達了課程教學與建立核心素養的內在聯系,提出了“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是學生必備的科學素養,全面展現了學生通過學習,形成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通過教書實現育人,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筆者最近開設了一節基于“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的化學學習能力培養的觀摩課,內容是蘇教版化學必修1《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中的第2單元《鈉、鎂及化合物》第3課時的內容,下表是該課的教學設計。
1.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對化學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是學生必備的科學素養,有助于落實多元評價、選拔和培養國家需要的創新型人才。《鎂的提取及應用》通過分析海水中提取鎂需要解決的能源利用和經濟效益問題,得出最佳從鎂離子到單質鎂的一系列物質的轉化提取流程,從更深層次認識工業生成中需要考慮的實際問題,認識物質轉化中理論因素和實際因素的辯證關系,學習從實際問題出發解決問題思維方法。實現知識的同化與遷移,提升思維品質。達到對學生化學學習能力培養的一種目的。
2.基于“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的化學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2.1 運用分類觀指導課堂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素養”指能認識物質是在不斷運動的,物質的變化是有條件的;能從內因和外因、量變與質變等方面較全面地分析物質的化學變化;能從不同視角對紛繁復雜的化學變化進行分類研究,逐步揭示各類變化的特征和規律。《鎂的提取及應用》中從學生的基礎知識出發,建立在物質分類的學情上構建鎂的提取流程:鹽(MgCl2 )→ 堿(Mg(OH)2 )→ 鹽(MgCl2 )→ 單質(Mg),并分析出不能從鹽(MgO)→ 單質(Mg)的原因?對事物的變化與運動的認知,遵循物質的分類觀,從而實現了課堂目標。
2.2 運用對話教學掌握“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的內涵
“變化觀念與思想平衡”的內涵被人們定義為是對事物的變化與運動的認知,遵循守恒定律,了解化學變化的內涵。同時,從各個角度對化學反應進行分析,從而解決實際問題。《鎂的提取及應用》中從海水里的物質分析、展示、啟發,一連串的拋出一系列問題,然后逐步認識到含鎂物質的轉化實質。
2.3 以培養化學關鍵能力為導向,讓“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觀念落實的高效課堂
化學學科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在化學課程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根據《2017 年考試大綱》對化學學習能力的要求,可以將化學學科能力概括為理解能力、推理論證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其中推理論證能力的高低決定“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的發展水平。“鎂的提取及應用”以“社會應用—工業生產—性質探究”為線索,通過展示有關鎂廣泛應用的圖片,引入課題,強烈地激起學生探究獲取鎂的欲望。
3.基于“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的化學學習能力培養課型的時代性
將化學學科知識實驗化和真實化是當前高中化學教學的創新和改革,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意識、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意識、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意識、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及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意識,能夠全面體現化學核心素養。通過綜合運用比較法、分析法以及圖像等,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開闊思路,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鎂的提取及應用》就是基于真實化的情景,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水平和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確定教學模式,并依托化學基礎知識將“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這一核心素養維度科學、有效地融合在課堂,使學生在學習化學基礎知識的進程中,逐步形成并發展其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本研究是泉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第二批)立項課題,基于“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素養下培養高中生化學學習能力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 ,課題編號:QG1352-061)】
【參考文獻】
[1] 房喻 徐端鈞.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解讀[M].高等教育,2018.
[2] 錢麗娟.化學平衡教學中提升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
[3] 張曉茜.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高中化學《生活中的化學平衡》教學案例[J],新課程(中學),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