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要】慈孝文化源遠流長。2000多年前,孔子就倡導“百善孝為先”。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孝,是中華文明寶庫中的一顆明珠。信宜市擁有“中國慈孝文化之鄉”的美譽,讓我們深挖本土的慈孝資源,讓身邊的慈孝資源走進課堂,走進教材,使學生在感受地方慈孝文化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慈孝文化;百善孝為先;語文素養;慈孝故事
“慈孝”是中華民族由來已久的道德傳統。百善“孝”為先,“孝”是所有道德品質的起源,不孝不能盡責、不能盡力、不能盡忠。信宜市既有“中國慈孝文化之鄉”的美譽,又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還有典型的“孝”文化個案,挖掘地方慈孝資源內涵,感悟身邊的“孝”文化,讓身邊的慈孝資源走進課堂,使學生在感受地方慈孝文化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薄罢Z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系統和完整。”
一、誦讀慈孝經典,培養學生朗讀能力
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離不開豐富、扎實的實踐活動。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實踐活動是最便捷、最重要、最主要的方法。2019年1月25日上午,老師帶領學生及部分家長到信宜市北邏慈孝園開展實踐基地活動。慈孝園的正方是一大片大大小小各種字體的“百孝圖”,在小導游深情介紹“孝”的意義之后,老師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孝”的理解。一學生說:“原來‘孝字上面是‘老字的一部分,而下面是‘子字,‘孝最基本的寓意是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在上面為孩子遮風擋雨;孩子長大了,父母老了,孩子在下面背著父母,這就是‘孝!”還有一學生說:“我為了得到一件新衣服、一雙新鞋子、一個新的發夾、一件禮物……不斷地向父母索取,得不到就不罷休?,F在想想我的任性是多么的不孝?。 比缓髮W生誦讀的方法:“開口讀——大聲讀——有感情的朗讀?!币龑W生誦讀“慈”和“孝”的含義:“慈者,仁愛也,慈母之簡稱。從心,從慈,慈亦聲,慈的意思是草木茂盛,慈與心結合起來的意思是有幫助人茁壯成長之心,本有助人之心?!薄吧蠟椤袄稀保聻椤白印薄I弦淮c下一代融為一體,子承老形,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謂“孝”!在此基礎上推薦一些慈孝經典詩文,如《三字經》《弟子規》《歲月如歌,母愛無言》《游子吟》等,通過誦讀經典,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并感受中華慈孝文化,樂做孝順孩子,更進一步提升朗讀的水平。
二、講慈孝故事,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百善孝為先。”北邏慈孝園以慈孝文化作為核心,園內的慈孝碑園可見一個個圖文結合的石碑,一個石碑一個慈孝故事,如,慈鳥反哺、母慈子孝、孝思不匱、慈眉喜目、義方之道、寸草春暉等。此外,園中還立有一些銅像,都是關于慈孝感恩方面題材的,一尊銅像一個榜樣,如,子女為父母洗腳、兒媳為家婆奉茶、晚輩為長輩捶背等。老師深情地為學生講述每一塊石碑每一尊銅像中的慈孝故事,也深深吸引著這群學生們。在閱讀交流課上,每個學生都能夠圍繞慈孝主題,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讀后感受。有學生說:“從此以后,我也要立心改正,多幫助父母分擔家務,幫爺爺奶奶們錘錘背,多讓著比我小的孩子,反正只要是我能做到的,我一定會盡力的去做,因為我要做孝的傳承者。”也有同學說:“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開心,比如:送一枝花、泡一杯茶、洗一次碗、拖一次地、洗一次腳、捶一次背……的確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樣的實踐基地活動,既讓“孝”的種子在每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開始走向閱讀的道路。
三、踐行慈孝,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寫作教學這一部分一直以來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所以本學期我采用“實踐式”寫作,具體做法是:學生依據自己的經驗理解主題——講述主題后的故事——寫出講述出來的故事。即“我筆抒我心?!睂W生們參觀北邏慈孝園,理解了“孝”的內涵,然后把自身經歷的“孝”的故事講出來,最后再把講述的故事寫出來?;顒咏Y束后,學生們有感而發,習作的興致很高,梁晶晶的《北邏慈孝園觀后感》、劉佳瑤的《北邏慈孝園一日游》、江國源的《參觀慈孝園有感》、陳冠伶的《慈孝園里學孝》、梁譽珊的《慈孝園游記》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獲得老師和同學的一致好評。每一次慈孝基地的實踐活動都是學生踐行慈孝之道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把“孝”常記心間,把孝心帶給自己的長輩。這樣的實踐式寫作,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習作的樂趣,增強寫作的趣味。
總之,語文素養的提升,是一個值得我們不斷深入研討的課題,通過挖掘本土“慈孝”文化資源,讓身邊的慈孝資源走進課堂,走進教材,使學生在看慈孝、感受慈孝過程中知“孝”理,樹“孝”心,育“孝”情,揚“孝”行。通過踐行慈孝,讓慈孝在心中扎根,在踐行中立德的同時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促使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