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肇軍
摘要:思維導圖是由英國人托尼·巴贊發明的一種全新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這是一種簡單有效且實用的發散性思維的思維工具。傳統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們的需求,在改革創新的時代發展要求上,教師把思維導圖融入到教學中。而初中地理學知識點比較碎,這就需要學生具備創新性、靈活性等綜合能力。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激發學生對地理的興趣,讓學生具備思維意識。思維導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初中時段是學生打好地理基礎的重要時期。本文將積極研究思維導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從思維導圖運用到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原因、現實意義以及運用方法三方面上詳細說明。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地理教學;教學方法;創新思維
思維導圖被稱為“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一節高質量地理課不僅需要老師的精彩講授,也離不開教師和同學們在課堂上的互動,學生積極地跟隨教師的腳步,展現自己是如何思維的,教師著重引導學生的思維,并把這些思維記錄下來,并不斷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教師將思維導圖靈活運用到地理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水平,還可以激發了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對學生而言,思維導圖在地理中的運用能幫助自己梳理、理順知識點;增強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記憶能力;還有助于自己發展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一、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原因
1.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現狀
很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面臨著很多問題:能看得懂教材,練習題目卻不會做;聽得懂講課,課后卻記不住;能解決熟悉的問題,面對新的問題無從下手。
2.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盡管教師明確的羅列出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教學重點及難點,學生還是達不到教師的理想教學效果。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發現學生的積極性很低,影響學習效果
由于初中地理知識點比較零散,而初中生的思維還處于發展階段,所以對初中地理中的知識點相對較難理解,這就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困惑、很迷茫,最終導致學習進度停滯不前進而降低學生對地理的學習積極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把思維導圖這一新的學習模式融人地理教學中。
(2)學生對地理的記憶還是傳統的機械記憶法
學生對初中地理學科的記憶仍然采用傳統的死記硬背法,這種方法費時費力還比較容易忘記。如果把思維導圖運用到初中地理教學中,效果將會大不相同。思維導圖記憶會將一個詞語聯想到很多詞語,就像大樹一樣,除了主干還有很多樹干和樹枝。
(3)初中生的學習以形象思維為主,缺乏邏輯思維
因為初中的思維還處于發展階段,對事物的理解不太全面,并且缺乏邏輯思維。但是初中生非常善于形象思維,例如對線條、顏色、圖像構成的信息非常感興趣。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的價值意義
1.激發興趣,夯實基礎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學習。教師通過思維導圖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學習并且掌握已學習的知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以后的地理學習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2.開發學生的學習思維
思維導圖“關鍵詞”記憶法,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關鍵點上,這種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小覷。由此看來,將思維導圖和初中地理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是一種不二選擇。學生可以自己將初中地理知識用思維導圖整理成知識框架,不僅有利于地理學科的學習,還有助于發展自己的學習思維。對自己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3.思維導圖的運用有助于提升教師的能力,完善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述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反而會有些枯燥,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但是作為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教學法,比傳統教學方式有很大優勢,它改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和教學觀。在新的教學方法下,教師可以完善自己的知識理論結構,完善教學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并積極引導學生在思維導圖中的學習。
三、思維導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1.思維導圖在課前預習中的運用
在學習上也不例外,學生要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任何一個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課前預習。教師在講課前也需要充分備課,對新課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學生也要在課前進行預習,對新課內容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在教師上課時會有所側重點,注意力也會很集中,有利于自己的學習。教師在引導學生預習前,要明確告訴學生要預習新課的目的和重點,并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前預習。
例如:初中地理第一章講的是《地球和地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由“地球”和“地圖”這兩個詞來聯想到其他詞語。學生可以根據畫大樹一樣把內容用思維導圖畫出來,由主干聯想到枝干再到樹葉。例如,“地球”可以聯想到“地球儀”,學生通過地球可以想到人們最開始對地球的認識是什么?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又是怎樣的?地球會分為東西南北半球嗎?再者由地球會聯想到地球儀,那么地球儀又是誰制作的,又是什么樣子的?這些是初中地理入門的基本知識,再深奧一點,什么是緯線?什么是經線?經緯網又是什么?就像畫大樹一樣,由“地球”和“地球儀”這簡單的兩個詞,學生就會聯想到東、西、南、北半球,經度,緯度,經緯網等等。
2.課堂直觀展示,激起學生興趣
在傳統的教學中,如果教師一味地采用“一言堂”的方式講授學習內容,那么學生會逐漸在課堂中失去興趣,以至于對整個學科失去興趣。而思維導圖中的數字、圖片以及色彩就可以很好地激起學生的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提前畫好思維導圖,初中地理第三章《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中第一節《中國的地勢與地形》,中國地形可以分為三部分:復雜多樣的地形、西高東低的地勢和縱橫交織的山脈,再由這三個部分可以繼續延伸,比如復雜多樣的地形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又可繼續分為四大高原、三大平原盆和四大盆地。教師提前把地形這一部分的思維導圖畫好,課堂上可以找同學在黑板上畫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教師可以對表現好的同學進行口頭或物質獎勵。
再如:初中地理第二章《中國的行政區劃》,主要講的是中國的34個省份,教師可以通過順口溜“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云貴福吉安,四西二寧青甘陜,海內臺北上重天,中國香港、澳門特區和中國臺灣地區。”來讓學生們猜測中國的省份。也可以通過形狀記憶法讓同學們來猜測,比如哪個省份長得像孔雀?(云南)哪個省份長得像皮鞋?(西藏自治區)。
3.課后鞏固,筑牢基礎
地理學科綜合性比較強,各地理事物、概念、規律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單憑上課教師的講解是不可能很好記憶和理解的,所以就需要學生課后的及時鞏固。學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通過上課老師講解的關鍵知識點來達到課后鞏固的效果。學生自己建立思維導圖知識框架,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又提高了學習效率,一舉兩得。
四、結束語
初中地理知識點錯綜復雜,思維導圖這種全新的學習方法,利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讓學生理順知識點,分清層理結構,使學生能夠自主地構建知識框架,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鄭如意,思維導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0(03):31-33+36.
[2]馬慧琴,試析思維導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新研究大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3]付獻青,思維導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華少年,2019(0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