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邦寰
【內容摘要】隨著新課程制度的有效推行,物理教學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結合人本理念與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為其展開分層教學。分層教學是教育發展的必然途徑,這是在學生個體差異性基礎上,通過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讓班級學生能夠共同學習、共同進度,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初中物理采用分層教學法,正是體現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不僅能夠滿足新課程制度的需求,更能更新教育理念,實現物理人才培養的宏偉目標。本文中,筆者具體探討了分層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以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 初中物理教學 應用實踐
前言
步入初中階段,學生們首次開始接觸物理學習。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主要以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講解為主,學好物理需要一定的學習基礎和思維能力。中學生思維差異性逐漸顯現,尤其是在物理學習中,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效率往往會更快。為了兼顧班級學生的統籌發展,教師應該合理的采取教學方式展開教育內容。分層教學法正是基于個體差異性下所誕生的一種教育方式,教師根據班級學生的現有知識學平和潛在能力,為學生展開分組教學,區別對待學生,能夠有效的提高綜合教學效率,促進班內所有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一、課堂教學分層
課堂教育是提升學生物理素養和鞏固學生理論知識儲備的主要陣地,教師要深刻的認識到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在課堂上進行物理教學分層。初中物理學習具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教師需要完成基本書本知識的傳授,學生需要掌握教學內容。然而,鑒于學生個體學習發展的差異性,教師應該以教學內容出發,分層制定課堂教學內容,對知識點難度進行劃分,以便所有的學生都能掌握基本教學知識點。
例如,在中學物理北師大教材“形態變化”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班內學生認知情況分層制定教學內容。對于班級內的后進生,教師可以重點講解攝氏溫度計的計量方式和使用方法,以及課程教材中基本的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熔化和凝固等知識點。對于班級內的中等生,教師對其的要求應該更高,不僅是基本知識點,還需要幫助學生尋找到物態轉化之間的規律,要引導學生記憶背誦常見物質的熔點和沸點。對于班級內的優等生,教師的要求應該更高,要引導學生又意識到探究物質轉化的原因,以及影響物質轉化的因素等,鼓勵優等生在鞏固基本知識的同時,在課外對物理知識點的延伸學習,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主性,降低教師的教學負擔。
二、作業布置分層
課后練習時檢驗學生課堂學習成果最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合理的進行分層作業布置,太難和太簡單的作業都會影響到學生的進步發展。物理教學不應該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面上,要想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從作業的角度下功夫,讓后進生能夠通過課后作業鞏固課堂基本知識點的學習,讓優等生能夠通過課后作業形成良好的解體思路和學習習慣,才能促進班級學生共同發展進步。
例如,在中學物理北師大教材“運動和靜止”的教學過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布置課后練習,對于后進生可以設計一些關于知識點鞏固加深理解的題目“小明坐在行駛的列車上,樹木風馳電掣向后移動;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些對象中,誰是在運動的,誰是靜止的”,可以選擇題的形式向學生呈現,讓學生更易解答,提升學習的自信心。對于優等生可以設計一些課外延伸類的題目“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對于同一個物體的運動,甲說是向北運動的,乙說是向南運動的,丙說是靜止的。請舉例說明”,從答題形式上提高難度,同時給予學生思維的擴散性發展,提升其物理探究能力。
三、評價考核分層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物理教學缺少評價,考核方式單一,無論是后進生,還是優等生,接受的都是統一考核,而未能接受到分層評價。雖然,中考中學生所完成的試題都是一樣的,但平時的小測驗中,如果還是采用統一的評價方式,則不利于后進生學習自信心的發展。長久下來,只會出現優等生更優,后進生更后的現象。因此,對評價考核進行分層就是有必要的,相比于優等生而言,后進生的評價考核方式應該更為簡單些,主要以基礎試題為主,一來是為了給后進生一些學習物理知識的自信心和鼓勵,二來則是給優等生一些壓力,避免其產生盲目自大的心理。同時,對于同等的題目,后進生答對可以比優等生多獲取1分,從而提升后進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結論
鑒于學生個體之間思維發展的差異性,以及物理教學本身的性質,中學物理教師應該采用分層教學法,引導班級學生共同成長進步。對于后進生應該給予更多的鼓勵和關懷,使其充分的掌握基本知識。對于優等生而言應該為其鞏固基本知識,并將教學進行延伸,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物理能力,促進其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任昌衛.分層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學習.2018(3):50-78.
[2]林壽蘭.分層遞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8(2):65-66.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東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