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軍
【內容摘要】當前的初中學生,在《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習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所以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顯得尤為重要。其實,無論哪一門課程,在培養核心素養的時候,要從三個方面著手,分別是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那么如何培養初中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是我們一定要思考的一個問題,下面,筆者就這一問題做一個深入的探討,以便和同仁們進行交流。
【關鍵詞】初中課程 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
在《新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初中學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其自身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以及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養為目的,以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特征的一門課程。和其他科目不同的是,《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故而筆者將圍繞《道德與法制》這門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來闡述一下,供老師們參考。
一、《道德與法制》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道德與法制這門學科,以前都叫思想品德,在培養其核心素養上,應包括五個層面的內容,一是國家認同(政治認同);二是理想思維(理性精神);三是健全人格;四是法治意識;五是社會責任(公共參與)。
對于國家認同內容來講,有過國家意識,相應而來的,就是應該具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在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做到尊重中華民族的文明,并以其為自豪,我們應該去做的,就是能傳播弘揚這種先進的文明和文化;隨之,還應該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光榮傳統,每個初中學生要培養《道德與法制》核心素養,就應理解接受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了這些,對于國家認同的素養上,就合格了。
對于理性思維內容的方面來講,是指要求初中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學原理以及科學方法;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維去分析問題,去解決問題,同時,一定要尊重事實和證據,處理每一件事情,不能憑空臆想,要有嚴格的實證意識以及嚴謹的求知態度;此外,要有清晰的邏輯思維,正確的邏輯思維是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指導行為的重要工具。
對于健全的人格來說,指的是必須要自信自愛,具有樂觀的精神,具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具有良好的自制力,必須要調節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有一個人的情緒猶如一匹野馬,如果脫了韁,那將就不可收拾,有了良好的自制力,將會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石。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學校《道德與法制》課堂的學習,學生會養成認識自我、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堅強意志等道德品質;加之對課本重點內容如珍愛生命、悅納自我身心變化,正確對待壓力、挫折等等,對初中學生能順利度過唯有的一次青春期是個重要保障,在平時的學校生活中,都應該以平常的新對待挫折,對待坎坷,此外,在《道德與法治》課本中,學生還會學到與同學、與異性、與老師、與父母交往的方法以及技巧,這樣,就能培養學生在集體中學會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學會在集體中發展自己,成就自己,塑造一個高素質的自我。
二、《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科知識之間的關系
無論是哪一門的學科知識,都可以理解為學科的主干知識與核心知識,當然,這些也是一切素養和能力的載體。學科素養有著調動與運用學科知識的能力。一定需要注意的是,學科素養和學科知識不是同一回事,當然他們之間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學科核心素養是基于學科知識、學科素養基礎上的升華,但又不能獨立于《道德與法治》課程之外,它寓于學科素養之中并通過學科素養表現出來,因此需要我們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方式
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一旦學生有了學科知識,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假如沒有好的實施路徑和方式,那么培養核心素養可以說是幾句高高在上的口號而已。其實,學生的核心素養,必須通過在《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這一主要陣地落實,當然也離不開其他各個方面的配合,但是有一點,那就是課堂培養核心素養是最佳路徑和方式。
大家知道,《課程標準》(以后簡稱課標)是國家課程體系的基本綱領性文件,也是一部教材從編寫、教學、評估以及考試命題的基本依據,《課標》在教學中的文職,貌似與我們生活中的《憲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標中明確指出:我們的課程,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為導向,讓學生逐步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逐步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最終為自己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總結了四方面的經驗,第一是知識的傳授,這一點是基礎,教授給學生公民意識、公民品德、公民常識;第二是學習方法的指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足以說明學習方法的重要,如何掌握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保證正確的方向,讓學生們身心健康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總之,在初中學段,《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一定以學科的核心素養為綱要,將知識與目標、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目標模式,作為教學內容的框架,也是引領和主導課程實施的主心骨,筆者寫下以上文字,就是和同行們虛心交流,最后達成共識。
【參考文獻】
[1]黎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中學政治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2015(33):112-113.
[2]李寒梅.中學政治課程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培育研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5,030(004):37-43.
[3]黃建君.論中學政治學科學習的特殊性[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5(1):64-68.
[4]王玉秋.踐行新課標,妙引政治活水———分組教學之于中學政治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014):172.
[5]夏雨.中學政治課堂沉默的原因及對策[J].都市家教月刊,2016(1):90.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中華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