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忠繪
摘 ? 要: 隨著網絡自媒體的發展,一些自媒體平臺逐步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自媒體平臺,影響著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本文分析這種影響,提出建議,以期進一步做好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 自媒體 ? 思政教育 ? 教育創新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學校立德樹人之本,時代在不斷發展,高職院校要不斷改革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網絡發展日新月異,媒介傳播方式進入了自媒體時代,如今微信、微博、抖音、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平臺逐步代替了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改變了人們的信息接收模式和價值觀。2020年4月28日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在網民群體中,學生占比為26.9%,占比最高;20歲—29歲占比最高,為21.5%,可見高校學生使用互聯網已經普遍化。“互聯網突破了課堂、高校、求知的傳統邊界,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自媒體使用的普及,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了影響。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應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自媒體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自媒體時代加快后喻文化的形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自媒體平臺越來越普及,相較于傳統的傳播模式,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泛,這就加快了“后喻文化”現象的形成。“后喻文化”一詞來源于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的《文化與承諾》,“后喻文化”被稱為青年文化,指的是長輩向晚輩學習的一種過程,青年一代將自己從網絡自媒體中學習到的知識、獲取到的信息,傳遞給長輩,是一種“文化反哺”行為。自媒體時代,日益更新的科學技術使大學生了解、接受技術和信息的能力遠遠走在長輩前面。大學生利用自媒體平臺接收信息、發表意見,網絡的開放性環境使大學生可以接觸到多元的文化思想,如果不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就會導致他們思想的偏頗,因此自媒體時代的后喻文化發展使大學生開闊了視野,增加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二)自媒體時代加大智能手機管理的難度
高職院校校園中,幾乎每個學生都有智能手機,目前大多批判智能手機給當代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課堂中對于智能手機的管理也是各大院校的課堂管理要務之一。自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學生在校園里接觸自媒體平臺主要是智能手機,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正確認識到智能手機對于思政教育的利處和弊端,既要防止學生沉迷于智能手機,又要善于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智能手機,提高智能手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學校思政教育可以結合智能手機這一載體,進行多種模式的思政教育。智能手機中的學習軟件、自媒體平臺,可以使學生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惑時可以及時向老師求教或者通過智能手機中的APP尋找答案,都是自媒體時代智能手機帶來的便利。
(三)自媒體時代形成學生的關注興趣層
高職院校學生了解信息的大部分渠道是微信、微博、百度貼吧或其他自媒體平臺,前期調查中發現,一些學生對國家政策信息、社會發展和國際關系等內容不甚關心,他們在自媒體上關注最多的是家人朋友同學的生活動態,其次是自己感興趣的名人動態,隨后是社會新聞。大數據推廣時代,新聞推送集中在學生平時關注過的領域,長此以往,學生接觸的自媒體信息會越來越局限,被一些對自己沒有實際意義的信息牽著走,形成信息漩渦,對于主流媒體的時政信息關注很少。部分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沒有充分認識到主流自媒體信息體現的思想價值觀對于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未能體現思政教育的時代性。
(四)自媒體時代凸顯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使用自媒體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學生遇到問題更是習慣性地打開APP搜索,自媒體平臺上每天更新大量信息,學生會不斷刷新看新的內容,導致在自媒體平臺上花費的時間過多,形成對自媒體的依賴,一會兒不刷新或者不看新的信息,就覺得缺少了什么,形成手機依賴癥。筆者曾調查所在院校學生每天花在自媒體上的時間,一大半學生每天使用自媒體時間超過三個小時,每天大量的業余時間用在瀏覽沒有營養的信息上,盲目地跟隨網絡上發表的觀點,而不是自己思考問題,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被削弱。同時網絡上的溝通存在虛擬性,導致大學生和老師同學交往的時間被大大減少,影響高職院校學生的正常人際交往,影響人際關系。
二、自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實踐路徑
(一)利用自媒體更新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理念
馬克思所說的“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揭示了人的思想形成發展的基本規律,人的思想形成發展和物質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以往的教育過程中,學生往往被動接受教育者傳授的知識,忽略學生真正的知識需求,師生之間的交流是不平等的。自媒體時代,自媒體平臺已經融入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每個角落,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日益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自媒體的特點,堅持執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政教育理念,在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將自媒體平臺與傳統思政教育方式相結合,利用新生事物,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正確應用自媒體平臺。
自媒體時代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重新認識教育主體,利用自媒體平臺與學生及時溝通,了解學生當前的思想動態,鼓勵學生表達真實的想法,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師生平等交流,重視學生的地位,滿足學生的內心需求,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和學生展開深層次的思想交流,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針對性,有效發揮自媒體平臺的最大教育價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
(二)利用自媒體拓展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途徑
以往教育的載體比較單一,基本在課堂中進行。自媒體時代,網絡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傳統信息傳播媒體同時開設了自媒體賬號,比如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大學生們經常在貼吧、微博、微信等平臺進行信息交流,高校基本開設了自己的自媒體賬號。高職院校思政工作者應抓住這樣的機遇創新思政工作載體,拓展思政教育的途徑,通過加強校園自媒體平臺建設,整合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學校自媒體平臺內容的創新力和吸引力,創建思想性和趣味性共存的自媒體平臺。
利用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學校網站、學校貼吧、微博等,發布貼近學生的思政教育內容,開展公益活動、主題演講、話題討論等容易激發學生興趣、樂于參加的活動,積極探索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創建班級群,并參與其中與學生成為朋友。通過與學生的及時交流,了解個別學生和班級學生的狀況,在潛移默化中推動教育工作。運營網絡教學平臺等方式,加強師生互動,充分利用自媒體平臺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實現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雙向交流,拓寬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覆蓋面。
(三)利用自媒體豐富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內容
思政教育新途徑拓展后,能否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積極作用,關鍵在于教育內容。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自媒體平臺上增加時事政治內容,讓學生了解國內外政治形勢;自媒體平臺可以在傳統思政教育素材的基礎上,融入符合時代特點的新元素,比如利用自媒體平臺搜集與時政相關的熱點素材;大學生現時比較關注的熱點新聞;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自媒體平臺上注意觀察學生可能感興趣的話題討論,社會上的榜樣和典型人物的事跡等,都可以加入思政教育內容中,拓展思政教育內容,滿足大學生的學習需求。
借助自媒體,還可以實現高校與高校之間的交流溝通,比如MOOC、超星學習通等平臺可以實現學習資源共享;高校之間的微信公眾號大接龍讓青年學生的思想在自媒體平臺中得到碰撞,讓有影響力的觀點和態度在青年學生中成為主導。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引領學校大部分學生的思想,社團主要成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程度直接影響學校思政教育的開展程度,因此學校可以扶植學生社團自媒體的發展。利用自媒體融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語文課程中的文言文作品,深挖作品中的思想內涵和人文精神,以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加強對紅色主旋律的宣傳,紅色文化教育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傳承紅色記憶,充分發揮學校所在地紅色文化資源優勢,利用自媒體平臺積極引導學生了解紅色文化、關注紅色文化,培養大學生的家國情懷。
(四)利用自媒體創新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方式
思政教育方式的創新優化更有助于思政教育的開展,有助于思政知識的傳播。高職院校思政工作者應促進傳統形式和自媒體形式的融合,將兩者的優勢互補,協力做好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造自媒體平臺中的主流思想氛圍,積極主動宣傳主流教育思想,關注并及時發布和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相關的網絡動態,靈活把握自媒體的輿論導向,在網絡中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關注學生思想走向并及時干預。
利用自媒體創新思政教學模式,拓展視頻音頻等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路,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媒體平臺更多地參與到課程中,與老師探討,借助自媒體平臺讓思政教育線上線下全覆蓋,線上發布內容、引導討論,線下鼓勵學生講紅色故事、課堂中引入時政新聞等,以此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活躍學習氣氛,鞏固學習內容。將自媒體融入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利用自媒體推送積極的社會正能量信息;轉發和關注榜樣的人物和事跡,讓學生主動向榜樣的力量學習;利用自媒體和學生加強交流,寓情于理,才能更好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根據每個學生個性不同的特點,結合自媒體平臺獲取的信息,思政教育工作者應當因材施教,增強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網絡大環境下的自媒體平臺是開展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高校思政教師要敏銳地看到自媒體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響,在實際工作中勇于實踐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讓大學生獲取更全面的知識信息,實現師生共同成長,構建更符合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需要的思政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20.
[2]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3]笪蕾.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政工作模式的優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8):77-78.
[4]范新愛.當前高校新媒體之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4(2):67-70,112.
[5]孫利霞,阿牛曲哈莫.自媒體時代面向“95后”學生的高校思政工作改革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6(17):49-51.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自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8SJSZ805);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職班級思想政治教育微環境的營造與創設研究》(項目編號:2017SJBFDY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