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乃霞
摘要:本文從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開展現狀出發,簡要分析了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和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現存問題,并基于內部控制視角提出了相應的開展策略,希望能為相關單位帶來一定的參考經驗。
關鍵詞:內部控制視角;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績效管理
引言
內部控制與預算績效管理之間有一定的聯系,開展兩項工作的根本目的均是提高行政事業的工作效率、降低業務風險性。在內部控制視角之下,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從內部控制的角度出發,不斷發現自己現存的問題,保證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落實。
一、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
從內部控制角度來看,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需要行政事業單位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統一的內部控制理念和方式將進一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整體業務水平和風險防控水平,從而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穩定。為了實現這一既定目標,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工作的基本功能,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始終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全面性原則。行政事業單位的所制定的各項發展決策需要覆蓋全部的業務范圍,保證基本的全面性。全面性原則是內部控制的核心內容,是保證整個業務鏈合理、可靠的關鍵所在。二是重要性原則。重要性原則指的是在全部業務項目中選擇重點業務項目和難點業務項目,對其采取重點管控措施。一般情況下,重點業務項目具有高風險的特征,但同時也能夠為行政事業單位帶來顯著的回報。三是適應性原則。內部控制制度需要與行政事業單位的規模、風險程度以及業務內容相適應,同時還需要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進行及時的調整。當行政事業單位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時,不同的環境變化將影響到其工作的核心方向,適當的目標調整則是實現內部控制制度變化的基礎所在。內部控制制度與預算績效管理之間的聯系性較為密切,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保證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有序開展的前提條件。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基于內部控制視角,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性的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1]。
二、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績效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程度不足
預算績效管理屬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核心組成部分,其對于行政事業單位運行穩定性起到了直接的影響作用。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對于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尤其是在與內部工作體系之間的聯動性方面,更是缺乏可靠的連接。按照常規工作流程,預算任務在完成之后需要對工作完成情況做績效評價,鑒于預算績效評價工作所涉及的內容較多,且具有一定的煩瑣性和復雜性特征,故工作人員往往對這一工作流程抱有抵觸的心理。從某種角度來看,絕大多數工作人員對于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認識程度不足,這不僅體現在對待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態度方面,更體現在工作時的具體表現上[2]。
(二)績效管理與風險控制之間的問題
績效管理與風險控制未有效銜接也是行政事業單位的常見問題。風險控制一般針對行政事業單位所從事的經濟性活動,其目的是分析在活動過程中所存在的風險性因素,并結合風險因素對經濟性活動的影響預判以及行政事業單位目前現有的資源條件,而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以求達到降低風險影響的根本目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本質就是對既定的績效目標進行監督與控制,并將記錄在冊的績效數據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最終基于綜合角度判斷績效管理工作的落實情況,同時還需要對行政事業單位所從事的經濟性活動進行二次檢查,以求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因素,為經濟性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風險控制是決定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穩定的前提條件,是一項必須長期開展的工作,從而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效果。但在實際當中,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與風險控制工作之間的聯系性不足,實際執行過程中相對較為被動,且相關部門并不會主動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往往是在財務部門要求之下進行。正因如此,與風險控制相關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存在形式主義的問題,且相關部門缺乏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很難達到既定的預期目標,這無疑會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質量和效率帶來直接的負面影響。
(三)管理制度的問題
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開展效率與質量取決于行政事業單位是否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落實并非一朝一夕,而是要不斷在工作實踐當中總結經驗,并結合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可靠措施。為達到規范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目的,我國已經于2018年出臺了相關政策要求,為行政事業單位提供了行為規范標準。其實早在2018年之前,我國部分地區已經出臺了一系列具有指導性質的文件來規范預算績效管理的開展,但由于規范力度不強、推廣力度較弱,其實際的落實狀況不容樂觀,執行過程中會遇到諸多的難點與問題。針對這一現狀,行政事業單位需要進一步強化財務部門與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系性,不斷在工作實踐當中總結經驗,共同推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執行與落實。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還應當對現有的管理制度標準進行完善,從而為后續的工作開展提供客觀的工作依據和工作標準[3]。
三、策略方法分析
(一)加強內部宣傳與培訓力度
為從根本上保障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質量,行政事業單位需要高度重視內部宣傳與培訓工作的開展,提高工作人員的思想認識,并促使其掌握正確的工作方式。從實際表現情況來看,通過合理的培訓工作,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于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認識程度可以得到顯著的提升,并掌握了基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從而推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逐漸趨向規范化發展。此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聯動性也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宣傳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改變思想認識,讓錯誤認識、不當認識轉變為合理認識、正確認識。通過一系列的宣傳教育工作,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可以充分認識到經濟性活動與內部控制之間的必然聯系,更加主動參與到協同控制體系當中[4]。
(二)預算業務風險控制
在落實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全過程管理、全過程落實、全過程監督的基本原則,確保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可以涵蓋全部環節。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定期對管理策略進行更新,結合不同時間階段的風險問題采取不同的管理控制力度。為確保預算業務風險始終控制在理想范圍之內,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建立預算執行追查機制。任何項目的開展均需要始終在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范疇之內,由財務部門直接對各項預算的落實情況、執行情況進行進度管理,且要根據預算的大小確定總結與風險評估周期,確保管控力度達到合理狀態。二是構建良好的內部信息交流機制。從某種角度來看,信息流通的速度將直接影響到業務風險的控制效果,行政事業單位需要構建多途徑的內部信息交流途徑,并通過制度來對各個部門進行約束管理,以確保信息的流通效率。實踐證明,在保證信息流通速度的基礎上,才能夠及時發現潛在的各項風險因素,并確保處理的及時性。三是制定緊急處理制度。當行政事業單位發現業務項目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偏離既定目標情況時,需要及時分析問題原因,并依據現有的緊急處理制度進行糾正處理,以確保可以將風險損失降到最低。
(三)構建細致化的評價體系
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評價體系的主要作用在于分析績效管理工作的作用與價值,其能夠從客觀角度作出準確評估與分析,從而為后續的優化提供必要的數據基礎。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時,必須保證工作流程的合理性與規范性,并要能夠根據工作的具體走向和發展趨勢來作出適當的調節控制。需要注意的是,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容易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故其在執行過程中存在不確定的因素,若失去了主觀控制,則勢必無法達到既定的要求和高度。此外,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對具體執行階段中的意外因素和風險因素作出判斷,并提前進行控制,通過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來降低風險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需要明確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與重點難點,通過對評價體系的優化和調整,不斷促使其趨向于完善化、規范化[5]。
首先,行政事業單位在確定某一項目的決策與行為時,需要根據既定目標和工作基本要求來確定主要的工作方向,并要保證工作責任落實到位,通過責任制度來強化工作質量。其次,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加強對于項目策略的研究和分析,通過構建數字化、信息化平臺,為相關工作人員的技術研究提供依據。同時,內部控制工作在開展過程中需要根據政府的標準要求而采取相應的執行制度管理措施,且需要注重合同的基本內容,構建與合同內容相呼應的管控策略。在這一過程當中,預算的實施情況需要做到實時跟蹤,尤其是發現存在矛盾沖突性問題時,更需要及時進行處理。最后,行政事業單位還應當根據預算績效管理評價體系的特征而制定考核標準和考核制度,其目的是對預算的落實情況進行規范化的工作考核,并通過動態化監督管理的形式來保證預算的執行和落實狀況。實踐證明,細致化的評價體系可以對業務決策、業務執行和業務評估全部過程進行有序的管控,進而達到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基本目標。
(四)細致化預算編制流程
預算編制的質量將影響預算績效管理的具體執行情況。從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表現來看,編制方法選擇不合理、不正確是影響到預算編制工作的關鍵所在。針對這一問題,行政事業單位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預算編制策略和方法,并要密切關注預算編制工作的開展情況,及時給予資金、物質和策略支持,保證預算編制的有序開展。預算編制人員在參與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認識到主觀人為因素對于預算編制的影響,盡量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保證預算編制的客觀性與合理性。同時,預算編制工作需要吻合行政事業單位現階段所采取的預算績效管理政策,只有在二者相互吻合的情況下,才能保證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和進行。預算編制工作人員需要注重與單位其他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確保可以掌握到行政事業單位各項業務的具體開展和落實狀況,并結合多項數據對業務作出客觀、全面的評估分析,從而保證預算編制的合理性。
(五)加強效率管理
為保證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效率,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在信息化技術的基礎上,建設與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要求相匹配的目標系統。顧名思義,目標系統存在的根本意義在于推動既定目標的實現,其主要包含目標設立、預算編制、預算追蹤以及績效評估等多方面的內容。為保證目標系統的功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得到發揮,行政事業單位必須采取可靠的策略手段來促使績效管理與目標系統結合在一起,最終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目的。
結語
綜合來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質量取決于內部控制的強度與關聯性。行政事業單位需要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現存的矛盾問題而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最終推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穩定發展、良性發展。行政事業單位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建設程度,通過先進的信息化技術來促使工作效率不斷提升,工作流程不斷細化。
參考文獻
[1]郝雪梅.內部控制視角下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思考[J].財會學習,2017(22):96.
[2]楊志宏.內部控制視角下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思考[J].人力資源管理,2017(8):72–73.
[3]陳坤.內部控制視角下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探索[J].財會學習,2017(6):258.
[4]黃曉霞.關于內部控制視角下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15(16):42–44.
[5]于德松.內部控制視角下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J].財經界,2018(1):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