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娥
摘 要:文章著眼于一線語文教師的教學實際,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從“思維發展”“當堂訓練”“豐富外延”等角度,提煉出了靈活實用的小學語文教學小策略,以期幫助學生始終保持對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從而達到“學”好語文、“用”好語文、不斷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思維發展;當堂訓練;豐富外延;活學活用;素養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0-16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27-0031-02
時下說起語文教學,也許專家學者們都能給出很多高深的理論、時髦的觀點;也有許多一線教師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運用“題海”戰術,通過不斷的強化訓練來提高學生成績。語文教師不能僵化思想、固守成規,要敢“想”敢“做”,運用各種靈活實用的小策略,引導學生活學活用、學以致用,才能讓學習本身“活”起來,讓學生的頭腦和能力“活”起來。
一、“活”在思維發展
語文課堂需要發展思維。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指出:“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葉圣陶先生也說:“多年來,我一直認為,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訓練思維,訓練語言,而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兒童時期打下的基礎極其重要。”那么,如何進行思維的訓練呢?
(一)問題架構,訓練思維的條理性
在備課時,筆者先只帶著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看文本,憑著自己的感受力和學生的學情實際去思考教學的目標和重難點,設計出關鍵的問題來提綱挈領,形成清晰的教學思路,在學生和文本之間架設起連通的橋梁,指引學生順著思路達到理解文本、體悟情感的目的,讓學生學得清楚、明白。
例如,筆者在2016年6月受邀參加市級小學語文信息技術提升工程教學活動上示范課時,教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提燈女神》一課,圍繞文本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了三個問題:她是誰?指向初步“了解人物形象”;她做了什么?指向“聚焦典型事例”來體會人物品質;她為什么這么做?指向“感悟堅定信念”來觸摸南丁格爾“不改的初心”。用關鍵問題架構上課思路,在學生和文本之間架設起學習的橋梁,給足學生與文本碰撞的空間和認真思考的時間,并積極鼓勵學生組織語言,大膽說出自己思考后的想法和感受。
(二)由表及里,訓練思維的深刻性
今年秋季,全國統一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該教材在編排上有許多亮點。比如,四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為“提問”單元,體現了學生閱讀時“思考”的重要性,重在培養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的好習慣。在教學第五課《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時,筆者特意讓學生在預習時試著提出一些問題并寫下來,在課堂上分小組討論,把問題擺在一起,把與書本上重復的問題刪除掉,角度相同的問題整合成一個問題,再小組匯報,形成問題清單。以下為學生提出的問題:
(1)被吃掉的豆子真正發揮作用了嗎?
(2)小女孩為什么喜歡那顆小豌豆?
(3)小豌豆怎樣生長?小女孩怎么好起來?
(4)哪一顆小豌豆最了不起?
(5)小豌豆為什么會讓小女孩好起來?
(6)為什么“這一天像一個節日”?
(7)“小女孩眼睛里發著亮光”是什么意思?
很明顯,這里有些問題提得比較淺顯,如問題(1);有的是針對自己不太理解的語句來提的,如問題(6)、問題(7);有的是針對文章部分內容提出來的,如問題(2)、問題(3);有的是針對全文內容來提的,如問題(4);問題(5)。學生能解答的,自己解答,說不清楚的,教師帶著他們去感悟理解,去尋找答案。在課快上完的時候,有位學生提出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為什么五粒豌豆中,作者把最小的豌豆寫得這么具體?這個問題提得太精彩了!因為前面的問題都是指向內容的,而她卻指向了寫法來提問。這樣由表及里,從易到難,思維也就有了深度。
(三)多維發散,訓練思維的完整性
學生回答問題,往往是直接從問題通向答案,而缺少從問題到答案之間的分析過程。教師要善于引導,教學生把握分析問題的過程。例如,筆者教學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奇異的琥珀》一文時,問了學生這樣一個問題:課文為什么寫那么多表示時間長和大自然發生變化的詞句?答案很簡單,因為這些是松脂球形成琥珀的必要條件。但是如果問及是怎樣分析出答案的,有些學生就很難說出這一思維過程。教師可以這樣引導:一是憑借課文材料進行分析,找出根據;二是從反面進行假設:如果時間不長,大自然不發生變化,那將會怎樣?三是求異質疑,鼓勵學生否定對方的看法,擺出自己獨特的觀點,進行正向、背向、逆向、縱向、橫向對比等思維活動,造成互相爭辯的氣氛,訓練學生思維的完整性。
(四)巧用導圖,訓練思維的靈動性
思維導圖的妙用,可以讓學生全面地去分析和梳理,同時在各思維點之間形成一定的聯系。例如,2018年12月,筆者參加衡陽市部編教材教學研討會時,教二年級上冊《大禹治水》一課,用思維導圖讓學生來復述故事情節;教語文S版四年級上冊《蕭山楊梅》一課時,學生用思維導圖提煉出了楊梅的味道、顏色和吃楊梅的感受,吃楊梅是“甜”的,想老師是“暖”的,初步感知“睹物思人”的寫法;六年級學生在課外閱讀《馴鹿六季》這本書后,在讀書交流會上,他們從情節、人物、動物、季節、工具、環境描寫等不同角度整理出了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透過一張張充滿稚氣和靈性的圖畫,教師一定會感慨于學生思維的清亮和靈動。
二、“活”在當堂訓練
當堂聽寫:不僅聽寫生字詞語,還包括句子和古詩等,既訓練“聽”和“寫”的能力,又不斷鞏固基礎知識。關鍵在于有錯誤的要當面訂正,學生“一改二抄三默”,即先把正確的字改在旁邊,再把正確的詞語抄寫三遍,識記后再默寫,再次交給教師批閱;如果還有錯誤,再按同樣的方法改錯,直到全部過關。學生作為公民,正確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是基本的素養,所以應從小抓起,盡量避免寫錯別字。
當堂練筆:2019年9月,筆者受衡陽市教師發展中心邀請,在劉敏名師工作室教《爬山虎的腳》一課,課上筆者通過讀文、悟法、寫片段來落實語用,引導學生從生長的位置、顏色、形狀等角度,巧用比喻的方法來把植物某一部分的特點寫準確、寫形象。之所以這樣設計,一是因為經典文本值得模仿;二是課標提出的“樂于書面表達”“習作要有一定速度”的要求決定了訓練的必要性;三是學生的實際現狀也表明了訓練的迫切性。當堂練習當堂改,讓學習有效發生,而不是流于形式。
當堂背誦:課前五分鐘用于背誦和識記。至于讀背的內容,低年級可以是有趣的兒歌、詩歌,中年級可以是小學生必背古詩詞、成語接龍等,高年級可以是小古文和《論語》《詩經》等。部編版教材對傳統和經典文化特別重視,熟讀成誦,這對學生“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學者指出:“在熟讀、有感情地朗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把經典句段、經典名篇背誦下來,做到積累語言、培養記憶力。”到了六年級,筆者又做了適當調整,考慮到六年級學生的升學需求,筆者要求他們在背誦之后抄寫一遍,每天積累一次,統一寫到一個專用的本子上,便于整理復習和效果鞏固。
當堂獎勵:通常教師會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其實筆者認為還要對學生“曉之以利”。“利”即對學生的獎勵,獎勵一般分為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兩種。當學生有了進步時,教師必須不吝贊譽之詞,給予正面的激勵,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筆者更喜歡給予學生一些實質性的、看得見的獎勵,如玩具、文具甚至是小零食。學生會把獎勵作為一種快樂與身邊的伙伴分享,聽著教師的夸贊,嘗著美味的糖果,甜到心里,學習會更有積極性。
三、“活”在豐富外延
筆者所在班級有兩本厚厚的“漂流日記”,上面有教師的寄語,有學生的日記,也有家長的感言。成年人的表達給學生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師評改學生作品,學生耳濡目染學會表達,輕松地完成了由寫話到寫作的過渡,消除了初學習作的恐懼。五年級時,學生的習作似乎到了一種“高原期”,怎么突破瓶頸、不斷提高表達水平?筆者還是想到了“漂流日記”,因為大家輪流寫,彼此心理上沒有壓力,但又“逼”著大家去觀察生活、搜羅素材。有的學生為了在講評時得到更多的夸獎,學會了從“選材與眾不同”“表達精益求精”“觀點以小見大”等角度來體現“個性表達”“創造性表達”。班上還經常開展各種有趣的活動,如猜字謎、制作趣味讀書卡、讀書會等,這些活動既拓展了語文課堂學習,又為學生的觀察、感受和表達等提供了多元的素材。因為“心靈和智慧在教室之外獲得的東西,是完全無法由任何一種優秀的課堂所替代的”,筆者鼓勵學生放開手腳,大膽“創造”一本書,于是班上的作文集——《曉荷文集》誕生了。因為這是自己“寫”的書,學生拿到作文集時愛不釋手,格外珍惜。豐富的外延是“大語文”觀的體現,“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的理念也在學生的心里埋下了一顆種子。
這20多年來,筆者由鄉村輾轉到城市,在不同的學校帶了不同的學生,不變的是對語文教學的熱愛和踏踏實實、實實在在的教學態度,相同的是學生喜歡筆者的語文課,繼而喜歡上語文這門學科,并且在畢業后會說上一句“謝謝老師在小學階段給我打下了堅實的語文基礎”。筆者始終認為,語文教學要不擺花架子,不教死答案,要堅持“提升素養,發展能力”的育人目標。誠如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所說的:“中小學語文教育主要應培育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與想象,對人類、自然、宇宙的關懷,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教師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不斷摸索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因地制宜,因人而異,讓語文學習“活”起來,為基礎教育的蓬勃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路文生,紀桂英,張玉潔,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開放思維能力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0(12):14-17.
[4]凌宗偉.好玩的教育:學校文化重建五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