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潔

摘 要:部編本語文教材在一年級識字教學中采取了識字前置、拼音后移的編排方式。在識字前置單元的教學中,教師應從教材的編排特點出發,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識字習慣,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部編教材;識字前置;識字教學
“識字前置,后學拼音”是“部編本”語文一年級上冊編排的一大變化。在語文學習的起步階段,第一單元安排了充滿童趣的三字文識字、韻語識字、看圖識字、象形識字、對對子識字等形式多樣的識字方法。40個“高頻字”的學習,將培養學生的識記漢字、積累詞語、言語表達、培養觀察力等諸方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更加科學合理的編排,完善突破了以往入學之初就以抽象的拼音符號作為學習內容的單一模式,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 使學生迎來了一個更加全面感性的語文啟蒙教育。
一、析形索義,溯漢字之源
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卷,一則故事,一種字符規律的表達,它蘊含古人對天地萬物的理解,所以無論是字音、字形還是字義都有其內在的理據。析形索義就是識字記憶的一條最佳路徑。《日月水火》一課是象形文字的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尋跡生字與圖形之間的關聯,可以分四步走。
第一步:出示“日、月、水、火、山、石、田、禾”的象形文字圖片,讓學生猜讀。
第二步:讓學生比較發現古今字形的變化,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憶。
如“禾”字教學時,學生通過比照,發現“禾”字的形狀就像一株小禾苗。谷子秋天成熟了,沉甸甸的,所以那一撇就好像垂下的谷穗,最下面的撇和捺就仿佛是禾苗的根。
第三步:圖文結合記憶漢字。讓學生通過圖畫意思,理解性記憶,快速記住漢字。
在教學“日”字時同步出示太陽的畫面,鼓勵學生仔細觀察太陽的形狀和特點。學生有的說圓圓的,有的說能發出光芒。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知道古文字的“日”里面的點表示日心放射光芒,最終演變為楷體“日”字中間的一橫。
第四步:將圖片與漢字打亂,讓學生找朋友,并說明理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適當補充,將枯燥的識字和具象的實物相聯,讓學生輕松地掌握漢字的音、形、義。
可見圖文并茂的形式不僅靈活而生動地呈現了漢字本源與演變過程,還留給學生想象和探究的空間,在“呈于象,感于目,會于心”的過程中,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構字理據,感知漢字的意象之美。
二、韻語誦讀,悟漢字之味
韻語音韻和諧,朗朗上口,且便于記憶。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有韻律、有節奏的朗讀能鞏固識字效果,同時漢字所蘊含的文化元素也在經典誦讀中悄然濡染著學生的生命成長。《天地人》一課源于《周易》,雖然只有6個漢字,卻包含組成世界最基本的三要素“天、地、人”。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以讀代講,幫助學生感悟內涵,培養語感。
(一)跟讀。教師范讀時,應引導學生仔細聆聽,在一整句完整的誦讀之后,學生再跟讀。跟讀的重點在于指引學生學習詞語連讀。《金木水火土》一課20個漢字,4字成串,合轍押韻。教讀時要注重節奏的培養。
(二)對讀。如《對韻歌》,可以教師讀上半句,學生讀下半句;或者同桌之間一個同學讀上面一個詞,一個同學接下面一個詞。師生在一一對應且富有情趣的對韻吟誦中,既高效地完成了識字任務,又能在吟誦中領悟韻文的蘊味美,促進積累。
(三)表演讀。低年級識字教學最有效的方法是復現。如,在《口耳目》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加上動作,有表情地進行誦讀。
三、規范書寫,品漢字之美
“寫字姿勢要正確,字要寫得規范、端正、整潔,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照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一)規范書寫姿勢
正確的用筆姿勢和書寫坐姿,是寫好漢字的基石。在教學書寫漢字之初,重點應放在坐姿和握筆姿勢的訓練與矯正。
(二)充分利用田字格
依托田字格,便于幫助學生按一定比例安排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正確,寫端正。例如,教學《金木水火土》一課時,學生首次接觸到書寫,教師設計如下:
在學生寫第一個字之前,教師要讓學生認真觀察一筆一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走勢,讓學生明白,原來寫字是有嚴格規定的,不能隨心所欲。
(三)寫好基本筆畫
部編教材在每個要寫的生字上方都標注了跟隨式筆順,及新出現的筆畫。第一單元一共出現了十個基本筆畫“橫、豎、橫折、撇、彎鉤、捺、點、提、豎折、撇折”。整個學期的一半筆畫都在這一單元中集中出現,所以特別要重視這個單元的筆畫教學,如教學“一”時,告訴學生:長橫就像蠶寶寶,兩頭飽滿都藏點。
(四)課中操鍛煉手部肌肉
在寫字環節中,充分利用好課中操,不僅能鍛煉孩子們的手部肌肉群,緩解上課疲勞,還能促進他們左右腦的和諧發展,為寫好漢字打好基礎。
小學低年級是漢字教育的開端,對學生首次接觸的內容只有使用“放大鏡”的方式來教學,放慢教學過程,充分分解每一個書寫環節,才能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參考文獻:
劉志茹.品析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課外語文,2016(6).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338)“基于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識字教學的實踐研究”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