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靜
摘 要:以基于信息技術應用的高中地理微課教學為研究對象,首先對基于信息技術應用的高中地理微課教學必要性進行探討分析,隨后圍繞如何進行高中地理微課教學提出一些教學要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地理;微課教學
如今在互聯網時代下,網絡信息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微課作為一種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領域中逐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微課,能夠使得地理知識呈現得更加直觀全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體驗,對于提升地理教學質量水平而言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意義。
一、基于信息技術應用的高中地理微課教學必要性分析
微課是信息技術時代下的教育產物,其作為一門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微課集聲音、圖像、視頻為一體,能夠將地理事物的變化發展過程動態地展示在學生面前,甚至學生在觀察地理事物變化時,通過微課的聲音、圖像、色彩等多種感官刺激,給予學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更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其次,從微課本身的特點來看,雖然核心是“微視頻制作”,但視頻本身“短小精悍”,實際視頻錄制相對較為簡單,再加上當下智能手機、信息網絡的普及,通過借助相關手機軟件的視頻錄制、剪輯等,使得教師的微課視頻制作難度大大降低,學生也可以隨時通過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進行微課視頻的觀看,在提升地理教學質量水平的同時,還能夠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高中地理微課教學應用要點分析
(一)微課應盡可能地進行地理現象的動態展示
微課的核心優勢就在于“動態視頻”的展示,因此在實際進行地理微課視頻開發時,需要教師注重凸顯這一特點。然而部分高中地理教師在實際進行地理微課開發應用時,經常會在視頻播放中呈現大量的地貌圖片,再進行配音講解,這雖然也是地理微課應用教學,但地貌圖片仍處于“靜止狀態”,學生很難通過靜態的圖片展示動態的地貌形成過程。因此在實際進行微課開發應用時,教師可以嘗試在微課中引入相關的動態視頻或者自己親手做一些簡單的實驗完成微課錄制,從而凸顯出微課的作用優勢,提升地理微課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流水地貌的形成”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地理微課錄制中做一個簡單的流水沖擊泥土實驗,讓學生通過直觀地觀察了解到在水流較快的地方,大量泥土被沖走,最終形成了“侵蝕地貌”,在此基礎上,通過剪輯呈現出一些自然中經典的侵蝕地貌圖片做對比,使得地理知識呈現更加生動具體,有效提升高中地理微課教學的效果[1]。
(二)微課內容講解教學應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在實際進行地理微課教學過程中,針對微課本身,除了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動態化呈現,教師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應注重微課的配音講解,在實際進行講解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加強創新,內容講解方法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不是僅僅用配音進行簡單的動態視頻描述,例如在進行“熱力環流”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微課視頻中,截取一段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火燒葫蘆谷”這一視頻片段,這一視頻片段可謂驚心動魄,扣人心弦,此時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加以引導學生,在火燒葫蘆谷過程中天降大雨是巧合嗎?引起學生的思考。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一邊講解一邊通過板書畫一個簡單的示意圖進行解說演示,而“板圖+講解”便是本次微課教學內容呈現的畫龍點睛之筆,能夠引導學生關注到視頻內容的重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尋求問題答案,最終順利達到微課教學的目的,而不是僅僅通過微課讓學生“欣賞了一段影視片段”[2]。
(三)地理微課教學語言要言簡意賅
在實際進行高中地理微課教學時,教師作為其中的主導者,在實際進行微課配音講解時,為了提升微課的“可觀看性”,引導學生抓住地理微課的重點內容,除了注重音質外,教師還應注意在語言表達方面要下足功夫,要配合微課本身短小精悍的特點,在語言表達上實現言簡意賅,針對一個問題,教師應用三言兩語說清楚,而不是擔心學生聽不懂,講解語言過于啰唆,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觀看地理微課體驗的提升,還容易讓學生陷入混亂,導致地理微課教學效果大大削弱。與此同時,教師還應注意語言配音應緊密跟隨微課視頻動畫轉場,做好“聲畫同步”,從而能夠使得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微課的內容,有效提升高中地理微課的教學效果,提高高中地理教學信息化水平。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微課教學看似簡單,但仍需要教師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做好相關的細節落實,才能夠充分發揮出微課教學自身的優勢與作用價值,達到提升高中地理教學質量水平的目的。因此需要教師提高認識,從視頻內容、聲音等多角度入手,做好細節落實,有效降低教學難度,提升地理信息化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樊雅美.“互聯網+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7(5):23-24.
[2]曾詠梅.基于微課資源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研究[J].新課程(下),2017(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