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宣
摘 要:在現代化幼兒教育理念的影響之下,在對幼兒作出評價時,傳統的終結性評價逐漸被幼兒園所拋棄,而形成性評價在我國的幼兒園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以幼兒園主題活動為例,深入探究了如何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合理應用形成性評價。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主題活動;形成性評價;探析
主題活動是現代化幼兒園教育中常見的教育模式,主題活動往往著重對幼兒的某一項指標進行培養,如閱讀主題活動主要以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為主;語言主題活動則側重于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人際交往能力。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應用形成性評價是實現現代幼兒園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徑,幼兒園教師需要重視形成性評價對提高教學質量的積極作用,加強對形成性評價的應用研究。
一、評價方式分析
在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下,終結性評價是幼兒園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評價方式,其指的是幼兒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對幼兒學習結果所作出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和弊端,無法給予幼兒及時的反饋,且在失去對學習過程有效管理的基礎上,教師所作出的評價會局限在最終的學習結果上,從而導致評價不合理的情況出現,甚至會導致幼兒出現抵觸和反感心理。
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最大區別在于觀察對象不同,終結性評價的觀察對象以幼兒的學習結果為主,而形成性評價的觀察對象則以學習過程中幼兒的表現為主,其具有一定的及時性,能夠及時反饋幼兒的學習信息,從而幫助教師正確掌握教育的方向,確保整個學習過程可以在教師的掌控范圍之內。此外,形成性評價注重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互,能夠有效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幼兒所存在的問題,從而實現對教育活動的不斷完善。
二、形成性評價的應用
由于形成性評價具有一定的綜合性特征,其無論是評價方向還是評價方式均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通過對不同評價方向與評價方式的有效結合,教師能夠從客觀角度對幼兒作出全面的評價,從而為后續教育工作的開展指明方向,幫助幼兒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重視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一)口頭評價
口頭評價具有一定的及時性,其一般在課堂中進行應用,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評價方式。在使用口頭評價時,教師需要準確把握評價的時機,多采用鼓勵性的語言,對幼兒作出積極性的評價,從而通過師生之間的溝通來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需要格外重視口頭評價的針對性,從學生的個性化特征角度出發,使用藝術性的語言表達方式。只有這樣,幼兒才能認同教師的評價,才能將教師的評價轉變為提高自我的動力。
例如:在開展閱讀主題活動時,某位幼兒針對閱讀內容提出了問題,并針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發表了個人的看法。在這種時候,教師需要發現幼兒在交互過程中的亮點,幼兒能夠發現問題說明其全身心投入到了閱讀主題活動當中,而能夠提出見解和看法則說明其在現有的認知上對問題進行了思考。因此,教師首先需要對幼兒的學習態度作出評價,并對幼兒的思維能力給予肯定。同時,教師還應當鼓勵其他幼兒學習這種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
(二)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是教師收集幼兒數據、進行幼兒分析和評估的主要途徑。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根據幼兒在課堂中的表現及幼兒的年齡特征、心智發育狀況對其作出客觀的評價。每堂課完成之后,教師均需要及時將在課堂上所收集的信息記錄在冊。例如:在開展語言主題活動時,為幼兒播放動畫作品是常見的活動形式。大多數動畫作品是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心智進行設計的,其針對性較強,既能夠有效實現對幼兒感官的刺激,又能夠間接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且可以有效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主題活動結束之后,教師需要觀察幼兒對何種動畫內容具有較高的興趣,同時還要觀察幼兒與其他幼兒之間的交流狀態,在課后作出評價,并基于評價分析結果的基礎上調整后續的教學設計。
(三)幼兒評價
幼兒評價的主要對象是教師,其需要對教師在課堂中的表現及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作出評價。為保證評價的合理性,教師需要針對幼兒的年齡特征制定評價標準,并在每堂課后由幼兒進行打分。同時,評價標準需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要及時根據教學進度的不斷深入而進行完善。例如:在舉辦完閱讀主題活動之后,幼兒需要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情況、活動的表現形式及對閱讀內容的喜惡情況進行打分,教師則可以根據打分情況對后續閱讀主題活動的開展進行適當的調整。
綜合來看,主題活動在幼兒園教育中具有較強的實用性,而在主題活動中應用形成性評價的評價模式則有利于提高活動效果,實現幼兒園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吳白蘭.形成性評價在幼兒園英語口語課程中的運用[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2(8):117-118.
[2]徐建華.以繪本為載體的幼兒園主題活動的研發[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6.
[3]任建龍.關于幼兒園開展形成性評價的思考與建議[J].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6,32(4):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