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憶媚
摘 要:德育在學校教育中地位突出。中國歷來講究德才兼備,只有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習慣、道德修養,他們才能真正在社會中立足。小學階段作為學生身心發展、接觸社會的起始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小學生年紀小,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此階段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品德修養、人格素養,對學生將來發展有重要影響。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質,應該以班級為單位,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通過對學生的制度約束和情感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德育滲透;實施策略
我國自古以來便重視德才兼備人才的培養,在迅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只有德才兼備的人,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和素質教育的發展,我國學校教育強調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素養。教育先樹德,先教會學生如何做人,這就要求學校教育應該把德育放在首位。將班級管理與德育教育相結合,既能讓學生在良好的班級氛圍內健康成長,又能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促進他們刻苦學習、陽光向上、尊敬父母、奉獻社會。本文就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德育滲透實施策略進行討論。
一、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領導者,與學生相處的時間最長。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既是學生的進步引領者,又是學生行為的示范者。班主任老師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響著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有向師性。班主任良好的精神狀態、道德品質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要求老師在日常教學行為中以身作則,用嚴格的要求規范個人行為,從而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凡是給學生定制的要求,自己也要以身作則,做好言行表率。例如:在班級中看到地上有垃圾,隨手撿起,這樣無聲的行動更能熏陶學生,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個人行為和道德品質;日常生活中多說禮貌用語,如謝謝、對不起等,讓學生信其師、信其道,用自己良好品德行為影響學生,促進學生高尚品德的形成。與同事、學生形成和諧友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學生受其影響,與人更好地相處,掌握人際溝通之道。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應該用自己淵博的知識、高尚的情操感染學生,培養學生從小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渴望求知、渴望進步、相信科學,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從班級的小事中滲透德育
班級管理中更多的是瑣碎的小事。班主任老師應該在日常班級小事的管理中滲透德育,從而使德育滲透到班級管理中的每一環節。班主任老師應該針對這樣的現狀滲透德育,班級管理無非就是衛生、紀律、學習等小事。在日常班級常規管理中明確學生在班級中的任務,如哪位同學擦黑板、哪位同學掃地,從而幫助他們找準自己的位置,承擔自己應該負責的班級任務,從而幫助他們提高責任心,提高學生的班級榮譽感,幫助他們克服以個人為中心的錯誤想法,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端正學習態度,從而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在一些細節中滲透德育,例如學生在玩游戲時和試圖搗亂的學生發生了爭執,班主任應該根據這個細節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知道互相幫助,和諧交往。在處理學生之間矛盾時,老師應該聽取兩方面學生對事情的敘述之后再作最后的裁決,從而解決問題。而不應該簡單粗暴處理,從而用這種處事方式影響學生的行為狀態和做事方式,使得他們從容面對事情,沉著冷靜地處理問題。
三、引導實踐活動,提高德育實效
班級管理中的德育僅僅靠德育理論知識的傳授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展開各種形式的德育實踐活動,從而檢驗學生的品德修養成果。組織學生到附近的養老院,為老人們打掃衛生、表演等,培養學生的愛心和尊老愛幼的美德;開展有關愛國的演講活動和辯論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其愛國主義情感;在日常升國旗活動中,引導學生的民族情感,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從而提高班級管理中德育的效果。迎合五一勞動的主題展開“我是勞動小能手”的勞動活動,讓學生打掃校園衛生、班級衛生,并帶領學生到附近的社區、街道打掃衛生,從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國慶節中展開各種以愛國為主題的活動,從而促使學生在這種愛國活動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感受德育;開展主題德育活動,以月為周期,每一個月份展開主題德育活動,學生在這種主題活動中感受德育影響,并且這種班級活動的展開也給學生的德育發展提供了平臺和契機。老師發揮自己的引導者作用,順勢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品德素養。
四、制度約束與談話交流相結合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進行班級管理,必須制定明確的班級管理制度,用嚴格的制度規范每一位學生的個人行為。老師應該在班級中制定嚴格的班規,以民主的方式制定班級制度,這樣能夠促進學生對班規的認同,促進班規的有效實施,更好地發揮班規的作用。明令規定哪些行為該做,哪些行為不該做,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為觀念,塑造學生完美的行為習慣。班規面前人人平等,在班級制度實施中,賞罰分明,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用民主公平的班級管理策略影響學生。
小學生年紀小,心理素質較為脆弱,應該給予學生慈母式的關愛,針對學生不同的情況與他們進行談話交流,了解他們的真實心理,從而積極開導和安慰,用自己的愛心和關心感化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品德修養。在學生進行談話交流時,應該促進個別教育的發展,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加以引導和教育,促進學生改正自身不良的行為方式,促進學生的進步。以談話交流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更能促進學生對老師教育的認同和接受。
五、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共同進步
每一名學生都是有著鮮活個性的主體。在班級管理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心理所想,并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重視后進生的管理,多對他們進行鼓勵和支持,尊重他們自尊心。學生有很多學生家庭貧困或是單親家庭,對于這樣的特殊學生,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尊重,嚴格管理與關心尊重相結合,促進共同進步。給予每一位學生更多的鼓勵和肯定,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從而激發學生進取。接納每一位學生,接受他們的錯誤,允許學生出錯,并通過老師的積極引導,幫助學生改正錯誤,促進發展。
六、建立和諧、民主師生關系
和諧、友好、民主的師生關系,對于班級中形成良好的班風,進行德育有重要影響,是進行德育的重要因素,老師應該重視民主關系的建立,建立素質教育下的新型民主師生關系。班主任重視與學生之間建立美好的情感溝通橋梁,促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學生進行以人格平等、心理和諧為基礎的真誠溝通,把班主任的奉獻精神和認真工作的精神,通過情感交流進行滲透;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和需要,及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和支持,當學生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應該給予學生心理上的安慰和對策上的支持,從而激發學生的斗志。同時與學生協商建立班級的共同目標,從而共同努力,培養學生認識到集體利益的重要性,形成集體責任感和班級榮譽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的地位,亦師亦友,使得學生和老師之間充分交流,全面了解。
七、學科教學過程成為班級管理與德育滲透的陣地
班主任是進行班級管理的主要責任人。班級中的其他學科科任教師也是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的助手,班主任應該與他們和平相處,從而有助于意見交流和溝通,使得其他學科教學成為班級管理與德育滲透的陣地。與其他學科教師進行交流,定期展開相關會議和活動,對班級的管理談談心得和感悟,從而不斷改善班級管理,提高班級管理質量,使學生在老師的齊心協力下受到更多的德育,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
在與其他老師進行工作感悟和管理心得交流中,應該傳達班級的管理精神,并使學科教師將班主任的班規滲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生活中。從而促進學生感受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也受到班級規章制度的管理,更受到滲透在學科內容中的德育影響,真正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將學科教學過程作為班級管理與德育滲透的陣地,使學生在學校中時時刻刻受到德育因素的影響,使得班級管理和德育滲透更加全面化,影響更加深入。
八、加強隊伍建設,打造優秀德育團隊
加強德育隊伍建設,應該重視班干部的管理和選任。班干部是班級管理的小助手,將班級管理和德育滲透相結合,班干部作為德育團隊起著重要作用。在班干部的確定時,應該注重他們的素質和能力。在班級中以民主的形式進行班干部的選擇,才能形成更好的班級管理向心力。將選擇好的班干部組成班級管理委員會,督促學生學習,從而更有效地實現德育在班級管理的滲透。
班級管理與德育相結合,是促進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的有效措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必經途徑。這是發展我國學校教育的要求,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是迎合我國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強調學生與班主任心與心的貼近,老師應該用自己的師德與愛心影響感動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和自尊心,嚴慈并濟,有效地展開班級合理管理和恰當的德育,把德育滲透到班級管理的每一環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品德修養,幫助學生塑造完美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遲麗萍.對新時期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及德育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15).
[2]金萍.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過程中德育滲透策略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8).
[3]周巖.新時代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學周刊,2020(3).
[4]丁紅霞.例談德育在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滲透[J].亞太教育,2019(9).
[5]陳美榕.“以德載人”:小學班級管理的德育之道[J].名師在線,2019(16).
[6]陶淑英.試論小學班級管理中德育的科學性[J].教書育人,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