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有一個好的閱讀習慣,首先教師要讓他們找到正確的閱讀興趣,以此為出發點,加上語文教師本身從課堂內外以及自身素養等多個方面進行的一系列措施的采取,對于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提高是非常有幫助的。
關鍵詞:閱讀習慣;小學語文;培養方法
語文本身是一門從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進行更加綜合性的運用和實踐的指導性課程。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我們要讓學生慢慢積累更多的基礎知識。真正達到屬于他們這個年齡段本身應該具備的文學素養,使自身從語文中得到更多的能力,能夠運用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
一、從課堂教學出發
從課堂教學中出發進行一系列的引導,我們要清楚閱讀習慣的培養場所,最重要的就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因為語文學習不是一個呆板的教學過程,它其中所蘊含的充滿動態性的一些文化知識是需要教師學會把控學生在不同時段的心理以及自身的想法,根據不同的引導性教學內容,我們要讓學生感受自身教學策略的不同,使他們愿意養成更多的優秀習慣,能夠激發出他們內心深處的閱讀興趣。讓他們獲得更多的主動性去進行閱讀,往往比教師要求的一些措施更加有效。對于學生而言,教師最重要的還是要針對性地進行研究和引導,因為對于不同的學生我們不能進行全面的統一管理,而對于不同類型的課文,我們也不能夠進行同樣的教學方法。所以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就要從類型的區別上對學生本身以及課文本身的區別對待,使學生在正式進入課堂之前,能夠根據自身的能力了解不同任務,再加上教師不同教學環節的積極引導,在一系列更加有效的策略實施上,真正地使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去解讀相關的文本內容,讓他們沉浸在閱讀的快樂之中,使語文課堂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比如說為了更好地使學生有一個積極性,我們可以積極地調動他們視聽結合的一系列感受,首先鼓勵他們跟隨教師進行一系列視頻以及有趣故事的聆聽,然后在此基礎上可以適當地創造一系列的情境,添加一定的音樂、歌曲等等,使他們的氣氛能夠通過教師的輔助更加輕松,擺脫閱讀對兒童自身帶來的壓力。因為讓他們安靜地進入到書的世界里面,不僅僅需要教師自身的幫助,同時更要確定一系列的細節問題,把握住他們自身的心靈思考方向,讓他們自己愿意去反復打磨、去思考、去想象,真正形成自身的思維方式,這對于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同樣也很有幫助。
二、從課外引導思考
在課堂外,雖然教師不能夠實時地關注學生自身的成長和變化,但是積極地進行一些課外引導,同樣能夠給閱讀方法和習慣的形成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比如說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后要真正地為學生提供將閱讀習慣慢慢轉變為生活習慣的關鍵途徑。在課后,雖然我們不能夠更加全面地管理學生,但是可以通過班級以及家長的充分合作進行一系列的文化建設,使學生時時刻刻感受到氛圍熏陶,在班級內積極地成立一些學生喜歡閱讀的圖書角,讓他們進行課外的積極閱讀和分享交流。在家庭,我們可以鼓勵學生與家長積極聆聽和分享,讓他們去展現自己心里的想法,同時教師和家長也要共同合作,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讓他們擁有分享的興趣,才會促進他們進行更多故事的閱讀和自身能力的不斷提高。當然在課后我們還可以積極舉辦一些交流會以及比賽等等。讓他們真正擺正對于閱讀的心態,真正地將習慣運用在自身的生活中,使樂趣能夠綿延不絕留在自身的學習生活中。只有這樣,學生的習慣才會通過自身更多自控力的抵抗,積極形成和得到展現,來來回回便讓他們在分享的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樂和自身的成長。
三、提升教師自身素養
對于學生自身閱讀習慣和專業素養的不斷養成,以及閱讀文化素養和能力的積極啟蒙,教師需要擁有一個更高的自身素養。且不說普通民眾閱讀量的多少,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果自己都做不到的話,我們對于學生的指導以及問題的解答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積極地更新自身所存在的傳統觀念,不僅僅是教學生方面的觀念,同時也包括自身發展和成長的一些積極想法。我們不僅要讀本專業的書,同時也要積極地讀學生喜歡的書,了解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的喜好,從學生的思路進行一系列的對話和習慣的引導,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真正地走入閱讀文章的主旨里面。
四、結束語
我們要讓學生在自身素養不斷提升的過程中,養成更多適用于成長和生活的有效學習習慣,日積月累,才能夠真正使他們擁有一個好的閱讀能力和專業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魏明琴.淺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9(27).
[2]郭繼平.語文教學與培養閱讀習慣同行[J].讀與寫下旬刊,2015(9).
[3]李方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興趣與良好習慣的培養[J].教育理論研究(10):139.
作者簡介:安成滿(1962—),男,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人,漢族,職稱:一級教師,學歷:中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