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霞
摘 要:近年來,在小學教育中,有一個全新的要點引起了廣大教師的關注,那就是轉化學困生,消除班級兩極分化現象。由于學生存在學習水平的客觀差異,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了分化,體現出來了不同的層次。基于此,就提出了層次化教學的理念,依照學生的水平差異,構建起層次化的教學模式。對此,針對層次化教學的內涵作用展開分析,然后立足語文教學,分析了層次化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希望可以給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參考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兩極分化;層次化教學
語文教學在小學階段屬于語文課程體系的起步階段,這一時期需要讓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學生產生水平分化,那么就會導致部分學生成為學困生,在語文學習中出現困難,不能形成良好的語文基礎。而目前,已經出現了層次分化的問題,一個班級中部分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較好,而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繼續采取統一化的教學,就會拉大學生之間的分化差異。只有實施層次化教學,才能推動學困生的發展轉化。
一、層次化教學的內涵與作用
層次化教學,就是以學生的實際數學水平為依據,將學生劃分為不同水平層次的小組,然后針對各個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分別設計學習任務,分別指導學生學習,并分別進行學習評價。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讓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接受符合自身實際的學習內容,這樣可以保證學生切實學懂。這對于基礎層次的學困生來講,能夠學懂并且掌握知識,可以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從而在學習中投入更大的學習熱情,逐步強化語文基礎,提高自身的語文水平。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實施層次化教學,具有多方面的積極作用。第一,層次化教學可以實現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構建,打破傳統教學中的“大鍋飯”模式,以層次化的形式實施教學活動,讓語文課堂更加新穎有趣,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層次化教學由于實現了教學的分層,那么在課堂上需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這樣一來,就可以強化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主體地位,這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有助于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發展。第三,層次化教學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讓教師在課堂上擁有更多的自主時間,這樣一來教師可以將精力用到學生的學習指導和評價上,推動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層次化教學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實施策略
層次化教學能夠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產生積極作用,語文教師應該對其形成充分認識,將層次化教學融入語文課程,實現語文教學的層次化構建。
(一)合理構建學生層次
構建學生層次,是層次化教學的重要前提,也就是將全班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為高中低等幾個不同的層次。具體來講,對于學生水平層次的劃分,是以語文學習水平作為主要標準,其中包含了知識積累、知識應用等具體的能力,另外還需要涉及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等其他相關的學習因素。根據這些方面的因素,對學生展開綜合評價,將學生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即高水平層次、中等水平層次與基礎水平層次。三個層次是最適宜的,不算少,也不算多,為層次化教學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合計層次化學習任務
在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之后,就需要設計層次化的學習任務,這就需要為劃分出來的高中低三個層次,分別設計難度不同的學習任務。比如,在教學《觀潮》這篇課文的時候,課文主要內容講述了作者觀看錢塘江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感悟。在設計學習任務時,對于高層次的學生,任務設計可以為:1.通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2.文章使用了哪些修辭技巧?3.文章主要表達了何種思想情感……對于基礎層次的學生,任務設計可以為:1.整理文中的生字和讀音;2.找出課文中描寫觀潮人群的詞語;3.找出描寫大潮的詞語;4.總結課文全篇內容……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為層次化教學做好了鋪墊。
(三)分層指導學生學習
在課堂上,依照劃分的層次,將學生組合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同水平層次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然后,將設計好的學習任務,下發給各個小組,指導各小組展開合作學習。而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對學生予以有效指導,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予幫助,助力學生突破困難,完成學習任務。
(四)分層評價總結歸納
在指導學生合作學習之后,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出評價。這就需要立足三個層次的不同任務,分別設計評價指標,衡量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之后,教師可以對課文的相關內容和知識進行總結歸納,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認知。
對于小學語文,實施層次化教學具有顯著的意義,這是新時期對以生為本思想的重要體現,立足學生實際學情實施教學活動,這樣能夠讓學生取得切實的學習進步。在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就要合理劃分學生層次,針對性設計難度不同的任務,然后指導學生有效展開學習。
參考文獻:
[1]麻淑琴.別類分門因材施教:淺談小學語文分層教學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8(8).
[2]劉晶瑩.小學語文教學中分層教學模式的運用[J].新課程(下),2017(8).
[3]黎耀榮.淺析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橫向分層教學策略[J].新校園(閱讀版),2017(4X):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