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騫
摘 要:在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下,特別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這就離不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主要從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基礎,以及小學生在課堂和課外的學習過程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方面加以探討。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學生進入校園之前就已經具備一定生活經驗。對于小學生而言,培養他們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的發展尤為重要,這是他們今后繼續學習和生活的基礎。《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是單獨的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小學階段,教師如果能夠培養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良好的學習慣,那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一、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基礎
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有其自身的特點,由于面對的是心理和生理年齡較小的兒童,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力較差。自主意識和主動學習的能力還處于發展階段,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需要依托一定的基礎知識和閱讀能力。
1.基礎知識
小學數學教材的編寫方式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編寫知識的,這樣的教學方式符合人的認識規律。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在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之前,積累一定量的基礎知識是要教師教給學生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全局觀,把握好整個小學數學教學階段的知識結構和脈絡,從而引導學生掌握這些必備的基礎知識。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在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中,需要一定數學基礎知識和素養的支撐。比如在一年級教學20以內加減法的認識這個部分,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在教學“8、7、6加幾”這個知識內容之前,教材編寫時是先讓學生學習“湊十法”和“9加幾”這樣的準備知識,這樣的編排方式讓學生在頭腦的記憶中和學習過程中有了落腳點和新的出發點。同樣的,在小學數學的整個學習過程中乘法口訣也是這樣的基礎知識,是需要學生牢固掌握的,以致不用花費很大力氣去思考就能夠積極調用的儲備知識。
2.閱讀能力
筆者在教學中發現一種現象,雖然教學的內容是數學知識,是一門邏輯推理能力較強的學科,但是學生所具備的閱讀能力會對他們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習的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可以說一個小學生所具有的閱讀課文、題目和圖表等教學素材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把握和學習。
二、確立目標,激發需要
教師備課時應當明確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把握重難點,同時把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目標,以及所要達成的學習效果有效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時明確告訴學生本節知識需要掌握的程度,讓學生的學習帶有目的性,減少思維的放松。這就給了學生明確的努力方向。教師僅僅提出學習的目標任務就放任自流那是不行的,還需要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進行指導和幫助。充分利用教學目標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以便提高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一個趣味橫生的、從實際生活中出發的、生動活潑的教學引入能夠起到對學生學習興趣激發的積極作用。利用生活中的實例、生動有趣的形象、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話題將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
三、讓學生當教育者
讓高年級去教導低年級的同學,是在教學中可以發揮意想不到優勢的一種教學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自我教育就是從這里開始的:讓一個人去關心另一個人,力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好的東西在另一個人的身上表現出來。”在筆者的教學中,曾嘗試讓四年級的王同學去當一年級付同學的小老師,充當教育者的角色。在一個學期的學習后,四年級的王同學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會自主地來問老師不懂的問題,在這些問題當中有一年級的也有四年級的。在課余時間也能夠自己尋找一些課外數學書籍閱讀。通過談話知道,王同學在幫助一年級付同學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知識能力的欠缺,自發地去尋找數學知識,自主學習。同時也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在看到一年級付同學的數學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后更是主動地提出繼續承擔小老師的任務。
四、家校聯合促發展
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僅僅是依靠教師在學校的教育,也需要學生家長的教育示范作用。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表現在對自我的約束管理還不夠,在學校有老師的引導,在家就需要家長的教育。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取得教育的一致連貫性,才能有效地培養出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既不是客觀的東西,也不是主觀的東西,而是個體在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果。”自主學習是這樣的一種能力,它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在實際生活中能夠自主尋找知識、自主掌握技能、自我教育的一種能力。教師和家長應做好溝通,目標一致,讓學生在家庭和社會生活中也能積極發揮自我的主觀能動性,自主查閱圖書資料、上網搜索、認真觀察、動手實踐等把自主學習的能力遷移到生活中。
總之,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小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急于一時。它需要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閱讀技能并盡可能地充當另一個學生的小老師,在課堂和課外的學習生活中不斷磨練自主學習的能力,讓教師和家長相互配合引導學生發展。這樣逐步培養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韓四清.建構理論下自主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構想[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