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玉
◆摘 ?要:職業院校想要在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獲得可持續發展,需要依托現有的教育資源突出自身特色、構建教育品牌。專業教學改革是提高職業教育能力的關鍵舉措,本研究嘗試分析中職學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學改革路徑,希望能夠在職業教學改革與探索過程中共享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關鍵詞:中職院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學改革
基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文化建設程度和主管部門重視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各地區的中職院校在發展水平上也有差異性,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和東部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比較接近,但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職業教育發展現狀不容樂觀,社會開放程度不足、建設資源短缺等都是限制這些區域職業教育發展的因素,基于此,當前的中職院校改革需要立足專業教學內容、方法與課程體系構建要求,建設理論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的教學體系,關注學生的職業素養養成。
1專業教學改革堅持市場導向
專業建設與改革應該建立在市場調研基礎上,明確專業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的定位。首先,課程定位應該以實事求是為基本原則。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其實就是以應用型專業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一旦脫離市場導向目標指引,則課程定位與專業建設就像是無源之水。其次,職業院校學生比較普通高等院校學生來說,在知識基礎和能力素養方面整體上水平偏低,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較大差距,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結合市場需求靈活增減,重點貼合企業實際生產需求,開展實操教學,體現職業教育特征和人才特質,讓學生感受到專業教學的實用性,建立職業自信心,由此提高學生參與專業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2改革方法選擇應該結合區域經濟發展情況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教材內容主要集中在一些完善的、核心的工藝教學上。但是不同地區的化工工業資源、人力資源需求與生產工藝之間還是有很大差異的,但是現行的教材沒有集中體現這種差異性,部分教學素材其實無論是面對企業、還是教師、學生都難以被認可。因此實踐教學中我們應該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基礎性的工藝,然后結合區域產業發展情況融入核心工藝教學目標。如河南
濟源以樹脂生產、煤化工和化肥生產為主,在專業教學中我們就可以重點結合地區產業經濟特點,把樹脂生產、煤焦化、煤氣化和化肥生產的工藝作為教學主線,建立校本教材。
3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師資建設與教學模式改革
首先,提升專業教師的業務能力,關注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研發能力、同時有學歷和職稱要求。鼓勵教師到當地企業參與技術學習和行業標準制定,積累實踐工作經驗,基于職業教育需求提高教師的實踐工作能力;其次,組建“校企互通、動態組合”的兼職教師隊伍,拓寬師資隊伍來源,建設校外兼職教師數據庫,建立校企合作機制,聘請當地企業的技術骨干到校指導。第三,結合專業面臨的崗位需求,建立針對性的教學模式。提倡項目教學、生產性實訓,顛覆傳統教學模式,形成產學研一體化教學改革目標。要任務驅動為中心,安排實踐項目,給學生校內外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崗位實操能力、滲透職業道德與工匠精神。以學科教育模式針對化學工藝基礎知識進行教學,給學生提供廣闊的實訓空間。地方企業生產需求和專業理論教學相結合,構建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專業技術性人才培養模式。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學中的理論知識可以借助實踐、實訓環節進行強化,比如聚氯乙烯化工工藝課程的教學中,學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理論知識后,需要到企業觀摩、實習,理解工藝操作流程之后進一步推進理論知識深化,反饋知識學習成果。
4專業教學考核與評價方法改革
第一,實訓考核,衡量學生是否具備崗位工作的實踐能力,這部分考核占據總成績的60%;第二,工藝認知與理解考核,以現場提問考察方式進行,這部分成績占據總成績的30%;第三,基于工藝基礎知識考核,以筆試方式進行,占據總成績分數10%。
5結束語
中等職業教育改革推動了職業人才職業素養提升。以中職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學改革為例,專業教學改革應該考量的因素是多樣化的,包括區域產業發展情況、崗位需求情況、專業建設進度等,同時需要構建新型的師資隊伍,提升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這也是專業教學改革的關鍵一步。為了完善中職學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學模式,本研究嘗試結合職業教育發展實際以及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發展前景,分析幾點主要的教學改革措施,希望能夠和一線教育改革工作者交流工作經驗。
參考文獻
[1]劉和秀,申少華,胡忠于,等.卓越計劃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學資源建設[J].廣州化工,2015,22(02):132-133.
[2]晉梅,葉濤,鄒琳玲.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清潔生產導論”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山東化工,2018,47(23):148-149.
[3]續京.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廣州化工,2018,46(15):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