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安
摘 要:在全媒體的“時代巨變”中,傳統媒體行業存在一定的“身份焦慮”,急于尋找創新和發展的新渠道、新空間。現有的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在內容選擇上往往欠缺特色,在播音主持風格上千篇一律,不僅難以吸引到年輕受眾,同時也會使原有受眾產生審美疲勞。對此,電視新聞播音主持需要內容、形式以及人才培養上不斷轉型和發展。
關鍵詞:全媒體;電視新聞;播音主持;挑戰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21-00-02
在新興媒體的沖擊下,傳統媒體逐漸式微,電視新聞以及播音主持等傳統媒體節目也逐漸失去了觀眾流量。在這種“時代巨變”中,傳統媒體行業存在一定的“身份焦慮”,急于尋找創新和發展的新渠道、新空間。對此,集合多種媒體表現手段,利用多種媒介形態的全媒體成為傳統媒體行業以及相關節目的重要求變、轉型手段。作為一種綜合性概念,全媒體能夠從技術、制度、商業模式等多個領域實現電視新聞以及播音主持內容的革新與發展。
一、全媒體時代的定義和特點
(一)全媒體的定義
全媒體是利用多種媒體表現手段,充分利用多種媒介形態實現業務的融合,并通過廣電、電信、互聯網三種網絡的有機融合,實現多種終端的兼容和匹配,并最終使終端用戶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得全網的信息。在媒體表現手段上,全媒體不僅采用傳統的文字、聲音、影像等表現形式,同時也創新發展了動畫、網頁、H5動畫等形式;在媒介形態上,廣播、電視、網站、報紙、微信號等都是其媒體業務開展的平臺;在接受終端上,電腦、電視、手機、平板等設備均可以兼容系統、融合接收。
(二)全媒體時代的特點
第一,信息集成。在全媒體時代下,碎片化、零散化的信息能夠整合、集成在媒體平臺中,實現全媒體領域所有信息的統籌和流動。第二,形式豐富。在傳統媒體時代中,傳播信息主要通過文字、聲音、畫面等形式表達出來,在全媒體時代不僅上述表達形式的手段更加豐富化,同時還發展了影視、動畫等表現形式,使得信息的傳達和展現更加生動形象。第三,全方位融合。在全媒體時代,各個媒體媒介能夠有效融合在一起,而并不是簡單的“跨媒體”連接,能夠實現所有傳統或新興媒介的深度融合。[1]第四,受眾細分。不管是媒介選擇、表現形式還是信息的處理等都需要迎合用戶的需求和偏好,在全媒體時代環境下,相關的技術支持和商業模式不斷的優化和進步,能夠將所有的媒體用戶更加的細分化,從而有能力針對不同的用戶提供因地制宜的媒體內容和信息,提升用戶使用媒體媒介的針對性,實現新時代的個性化服務。
二、全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播音主持面臨的挑戰
(一)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內容上的挑戰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聞用戶可以選擇的信息接受渠道和方式不斷多樣化,因此電視新聞受到了諸多的挑戰。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新聞播音主持內容上的選擇。三網融合的環境下,新聞受眾對新聞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真實公正客觀等常規觀看需求,同時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內容是否重要新穎、是否貼近有趣、是否具有獨特新聞視角等也逐漸成為受眾的重要評判標準。但是現有的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在內容選擇上往往欠缺特色,在播音主持風格上千篇一律,不僅難以吸引到年輕受眾,同時也會使原有受眾產生審美疲勞。
(二)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形式上的挑戰
在全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形式也必然需要發生變革。受眾與播音主持人的雙向互動逐漸成為趨勢。但是在以電視為媒介的新聞播音主持中,受眾的參與與互動還比較滯后,仍舊是單向的新聞信息傳播,沒有網絡新聞播報的彈幕、直播互動等各種趣味化的互動形式。此外,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的風格過度同化,沒有塑造差異化和個人的風格,難以形成個人品牌,削弱了新聞受眾的粘性。[2]
(三)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才隊伍建設上的挑戰
傳統的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工作在內容和形式上都需要加以變革和完善。與此同時作為新聞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新聞播音主持人也需要具有全媒體相關的知識與技能。但是在現有的電視新聞播報中,播音主持人仍舊表情嚴肅地看著文字稿,用極規范的吐字發音和語調,把用書面語寫成的新聞一字一句地念出來,容易與受眾產生距離感。因此在全媒體時代中,新聞播音主持人的轉型也尤為重要。
三、全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發展的對策
(一)拓寬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形式
在全媒體時代環境下,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形式需要貼合群眾生活,積極運用現代科技和多種創新化的傳播媒介,提升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互動性和多元性。對此,在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過程中,電視平臺可以采用直播、新聞評論員等方式進行拓展。
直播不僅僅可以作為突發新聞事件的傳播方式,同時也可以直播電視新聞評論,將電視新聞播音主持與新聞評論同時開展,提升播音主持場景的豐富性。例如,我國的《國際觀察》欄目在播音主持的過程中積極融入國際新聞評論報道,多種評論形式,緊跟事態發展,第一時間直播評論,十分吸引受眾。在播音主持的過程中,將專家評論、百姓評論融入新聞播報中能夠全面化受眾對于新聞事件和信息的了解,在傳遞信息的同時對信息進行解構和分析,能夠促進受眾對新聞播報內容的洞察和理解,從而對電視新聞節目產生好評和欣賞的依賴性。除了直播評論的形式,不少電視新聞在播音主持的過程中,不僅僅有播音主持人的參與,還有新聞評論員的加入,能夠通過現場評論的形式開展問答。盡管方式各有不同,但是新聞評論的融入確實是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一大趨勢,能夠促進電視新聞節目與受眾之間的交流和互動。[3]在三網融合的全媒體環境下,受眾的參與、專家團的參與等具有了一定的技術實現基礎,因此電視新聞平臺也需要做好相應的形式轉變,建立好第三方參與的渠道和空間,提升新聞播音主持的多元性和豐富性,帶來更加深入的新聞價值感知。
此外,網絡媒體的有效運用能夠實現全方位的受眾互動。盡管最終的新聞播報以及評論呈現在電視媒體上,但是新聞的生產與上傳工作能夠借助四通八達的互聯網網絡,能夠將市民拍攝到的有價值的視頻上傳到新聞欄目后臺內網,實現第一時間播發市民拍攝的新聞視頻。借助互聯網網絡平臺,能夠實現電視新聞媒體與公眾互動的渠道和方式。一方面,公眾能夠通過微博微信或者特定的應用上傳身邊的人與事,成為新聞播音主持內容的生產者;另一方面,公眾能夠在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過程中參與進來,成為新聞內容的評論者、建議者和監督者。
(二)加強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內容建設
在以往的電視新聞播報內容的選擇上,國際要聞、新聞大事、社會熱點往往是播報的主體內容。但是在全媒體時代下,新聞媒體的受眾市場不斷細分化,基本上能夠實現對所有受眾需求的全面覆蓋。新聞受眾不僅僅對宏觀層面的新聞有認知需求,同時也對民生生活等有較大的興趣。對此電視新聞媒體平臺需要在創造、生產內容之前明確自身的新聞定位、市場群體以及受眾需求,從而因地制宜開展對應新聞內容的生產。新聞內容的側重與選取不僅僅要依據受眾的偏好和喜好,同時也與電視新聞平臺的自身定位和戰略選擇密不可分。有些電視新聞頻道主打大而全的新聞內容,而有些深耕垂直化的新聞播報領域,成為某個新聞領域的專注者。對此是選擇綜合化的新聞內容還是垂直化的新聞內容,一方面需要根據電視新聞平臺自身實力做出選擇,另一方面也需要根據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受眾進行定奪。例如,在地方的電視臺環境下,針對當地生活環境,更適宜將新聞內容生產的目光放在當地的民生生活上,更多關注身邊的人物、事件,打造自身的新聞特色和風格,尋求垂直化的發展空間。對此,電視新聞內容應該加強選取與受眾密切相關的新聞題材,如房價、物價、城建等,立足本地的明確定位,貼近觀眾、貼近生活。但是本地生活類新聞的比重應該注重適量原則,不要一味尋求貼合受眾而喪失了新聞傳遞過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仍舊需要在生活化的同時注重一定的分寸感和距離感。
此外,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自身的個人風格也是電視新聞播報內容的重要體現。隨著電視新聞播報的日常化和生活化,播音主持人個人風格塑造也逐漸具有了一定的發展空間。例如央視播音員歐陽夏丹使用親切、自然的“說”新聞的風格,同時展現了自身的視角,能夠使觀眾感到親和力,拉近觀眾與媒體之間的距離。同時,“說”新聞也需要注重一定的分寸,需要在把握形式平和、語言親和的基礎上,以新聞本身內容的播報為主。因此在內容塑造上,電視新聞平臺需要具有一定的品牌意識,打造自身播音主持的定位特色和內容特色,建立一定的品牌意識,并且塑造風格迥異的播音主持人風格,提升新聞受眾的粘度。
(三)完善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隊伍建設是完善和發展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重要力量。對此完善全媒體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才隊伍培訓機制,需要提升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才強化對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專業特性的認知,跳出媒體的框架來思考問題,提升播音主持人才對全媒體內容和形式的了解和應用,了解不同媒體媒介以及表現形式運用的特點。其次針對播音主持人的培訓和發展,需要強化語言表達相關的培訓內容,不斷與時俱進,貼合受眾傾聽或觀看偏好。其次,全媒體人才培養必須借助新聞媒體的參與,整合業界在全媒體實踐中的優勢資源。因此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才需要與其他業界人才交流學習,相互借鑒。人才隊伍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電視平臺需要盡力完善的培訓機制,做好全媒體時代下培訓內容以及方式的更新和完善,提升播音主持相關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以及思想意識。
四、結語
作為一種綜合性概念,全媒體在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中運用能夠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促進傳統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變革和轉型。面對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中存在的內容、形式以及人才培養上的不足,電視平臺可以在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過程中,采用直播、新聞評論員等方式進行拓展,需要在創造、生產內容之前明確自身的新聞定位、市場群體以及受眾需求,因地制宜開展對應新聞內容的生產,并完善全媒體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才隊伍培訓機制。
參考文獻:
[1]董三雙.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播音主持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新聞傳播,2017(20):61-62.
[2]桂嘉晨.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播音主持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電視指南,2018(11):98.
[3]瞿志軍.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播音主持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傳播力研究,2019,3(31):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