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蓉
摘 要:十年樹人,百年樹木,作為樹人教育的德育工作十分重要。小學教育作為德育的萌發點,在教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時也給班主任及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針對小學德育教育與班主任工作實效性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 德育教育 工作實效性
小學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啟蒙階段,這個階段既塑造了學生的性格特點,又提升了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打下堅實基礎。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在這個階段初步養成。作為小學生德育的塑造者班主任,不但肩負了傳授知識的責任,而且肩負了教書育人的工作。面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如何做好德育教育是擺在所有小學老師面前的難題。因此,進行小學德育教育與班主任工作時效性的探討具有現實意義。
一、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重視知識傳授,輕視德育工作
傳統教育觀念往往只重視知識傳授,而忽略了德育教育,造成很多小學生在思想道德品質上出現了偏差,而這種偏差表現為脾氣暴躁、性格孤僻、自私自利。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除了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外,還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在雙重教育理念影響下,小學生德育教育的開展非常艱難,不但給老師造成了壓力,也給學校增添了負擔。特別是家長過分溺愛小學生,導致德育教育很不理想。
2.老師自身的道德素質跟不上
小學教育不同于初高中教育,由于年齡的差異、對世界觀的認知以及思維方式的不同,因此對他們的德育教育也就產生很大差異。教書育人是老師的天職,但首先老師得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修養,提升知識技能,這樣才能教育好小學生。
有些老師道德素質跟不上,在教育教學中脾氣暴躁,缺乏冷靜,往往將情緒帶到課堂上,不但不利于教學,而且對小學生的心理造成很大傷害,小學生帶著思想負擔學習,不利于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這樣是很難做好德育教學工作的。
3.學校、家庭、社會三方教育力量失衡
很多家長認為把小學生送進學校課堂就萬事大吉,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學校和老師的了,這種錯誤的認識,對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是極其不利的。每個家庭都是小學生成長的搖籃,每個家庭成員的行為舉止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小學生的為人處事。特別是在今天,每個家庭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大量留守兒童的出現,父母婚姻的改變等,都影響著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社會、家庭對小學生教育和關愛的缺乏,導致三方教育力量不能很好地結合,使得學校教學壓力增大,德育教育無法全面提高。
4.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課堂還是以教師授課為主,忽略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造成學生缺少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生沒有興趣學習課本內容,這樣肯定不能完成教學目標,并且這樣教學的效果也不好。
另外,因為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教師與學生在德育教學中的交流活動相對較少,教師常常只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忽略了德育的滲透,所以造成教學中理論知識與實踐無法結合,影響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二、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策略
1.加強德育教育政策的引導
增強小學德育工作水平的關鍵就是政策。小學德育工作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部分學校確定了德育工作的主要位置,然而在政策上沒有跟上,無法確保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也受到了影響。所以,一定要改變這種狀況。
具體措施是教育部門與學校全面分析當前的政策,以增強小學德育工作為目的,觸動孩子的心靈,合理調整與改進相關政策,包括調整小學德育教育手段,合理增加學校在德育方面的經費,給班主任提供學習平臺,為班主任展開小學德育工作提供保證。
2.加強對教師教育工作的監管
首先,加強對班主任老師教育的管理,特別是思想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建立教學管理責任制,提高學校管理制度和標準,對于心理不健康的老師必須辭退;對于思想道德素質低下的老師必須嚴格要求,責令不改的必須嚴厲處罰,加強教師師德師風警示教育,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
其次,老師也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真正把心思放在教學育人上。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在小學生中樹立道德品質榜樣,這樣才能在小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德育教育自然會得到提高。
3.有效利用教學資源
為了推動德育教育和班級管理,小學班主任既要挖掘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又要幫助其他學科教師結合自身資源,隨時進行德育熏陶,這樣能合理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例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用積極正面意義的經典名著指導學生,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改善學生的思想覺悟,以展現德育“春風化雨”的作用。
4.熱心奉獻,真情投入
面對崇高的教育事業,班主任必須熱心奉獻,真情投入,友好溝通,與小學生融在一起,沒有了感情上的隔閡,小學生才能親近老師,他們的所思所想才愿意和老師交流,老師傾聽后才能發現教學中的不足。老師和小學生的真情溝通是做好德育教育的最好方法,沒有真情溝通,小學生就會不信任老師,那么老師做再多努力也是做不好德育教育工作的。
5.加強家庭教育
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僅僅依靠學校、教師來完成,家庭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小學生大多數時間是圍繞在父母或爺爺、奶奶身旁的,父母的言行舉止深刻影響著小學生的行為,可見家庭環境和大人們的思想道德對小學生德育教育是多么重要。
每個家長應該不斷完善和提高德育品質,注意行為舉止和說話方式。例如不講臟話、拒絕家庭暴力等,給小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和諧美滿的家庭會給孩子留下更多互助友愛的良好德育品質,德育教育首先得從家長自身做起。
6.以網絡環境為助手,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增強
一方面,班主任應該加強班級環境建設,合理布置教室環境,構建班級文化,借助環境的作用對學生實施潛移默化的影響。另一方面,基于當前互聯網時代的背景,構建德育網絡交流與共享平臺,設置一些德育功能較強的游戲或動畫片等,使學生在健康的網絡平臺上接受健康的德育內容。這樣一來,既提高了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又提升了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實效。
7.重視榜樣的力量
在日常學習中,班主任可以評選出“學習之星”“體育之星”“文明之星”“道德品質之星”等,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自覺去學習這些同學身上的閃光點。小學階段的學生都非常喜歡受表揚,那些獲獎的學生通過表揚與稱贊能夠再接再厲,做出更好的成績;對于那些沒有受到表揚的學生而言,他們為了獲得老師與同學的肯定,會更加努力地向他們看齊,然后在行為上自覺要求自己。
總之,社會發展的加快,對小學生在學習、生活、教育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面對這種情況,全社會、學校、教師、家庭都有責任和義務關心和關愛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幫助他們從小養成良好德育品質,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張玲雁《主任工作中提高德育教育實效性的思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第六輯)》2019年。
[2] 楊建萍《小學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對策》,《新課程·中旬》2017年第8期。
[3] 劉宇、郝蕾、石鋮、王茜、韓雪、陸艾陽子、張一昕《課程思政融入中藥學教學的探索與實施》,《中醫教育》2020年第3期。
[4] 湯婭、張鑫、唐萌婭、張草、張強《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德育教育對創新創業的影響》,《中國新通信》2020年第10期。
[5] 吳朝良、包俊、李池友、裴運剛、李黃玲、李娜《感悟經典的魅力—基于立德樹人的語文學科德育探究》,《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