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垠輝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關鍵時期,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理念是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關鍵。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將科學的人文關懷理念融入初中教學管理,進而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學習幸福感。
關鍵詞:人文關懷 初中 教學管理
所謂的人文關懷理念簡單來講就是“以人為本”理念。人文關懷理念應用于初中教學管理就是指“在初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關注、關心和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初中階段一般是指12歲到16歲的少年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心理和生理都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學生們注重隱私,渴望獨立,排斥耳提面命的說教模式,因為想擺脫父母和老師的束縛,他們會產生一定的叛逆心理。在這種特殊的成長階段,幫助學生處理好學習和自我變化之間的關系是一項需要技巧性的教學工程。因此,將初中教學和人文管理理念相結合,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有利于良好的學習氛圍的營造,以及和諧校園環境的構建。
一、初中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首先,學校在教師管理方面重點教師的業務水平,忽視對教師人文關懷理念的培養和師德的建設教師績效考核的關鍵指標是學生的成績,在這種考核模式下,教師在學生教育方面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忽視學生的思想,不太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有的教師根據成績水平把學生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厚此薄彼,寵愛優等生,漠視差等生。這些不良的教學行為嚴重影響了良好師生關系的建設。
其次,學校在學生管理方面注重利用嚴格的校規來統一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忽視對學生個人意志的尊重和引導,學校的制度建設同樣忽略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只注重學生的成績,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僅僅用成績來衡量和評價學生,而忽略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章制度是對初中學生自由意志的壓迫,容易導致學生對學校規則的排斥和不滿,進而影響校園規則的權威性,不利于構建和諧校園。
二、人文關懷理念下初中教學管理的策略
1.學校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將規章制度和人文關懷理念緊密結合
第一,學校要對教職工利益相關的規章制度進行改革,完善教職工考核體系,改變過于注重學生成績的傳統考核模式,從師德,業務能力,師生關系等方面綜合評價。第二,為了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學校要完善教職工福利體系,適當提高教師的薪酬福利水平,關注教職工的心理狀況,注重構建舒適愉悅的教學環境,提高教職工的教學幸福感。第三,學校要改革與學生管理相關的規章制度,堅持以“學生為本”,要尊重學生的合理訴求,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學生優秀與否不應僅僅局限于成績的高低,還應綜合考量學生其他方面的素質。
2.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敏感,逆反心理強,自尊心強,追求獨立,要想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必須關懷、理解、尊重學生
第一,教師不應該厚此薄彼,按成績的優劣給學生劃分等級,而要做到一視同仁。對待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教師要注重和學生的溝通,分析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端正學習態度。對待努力但是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出其學習方法上存在的問題,探索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對待成績優秀的學生,教師要積極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狀況等方面,保證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第二,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保證教學質量,營造課堂的學習氣氛,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基礎上,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掌握學習的技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開始學習。
第三,教師要信任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教師要注重學生自律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需要一個過程,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工作,這需要教師不斷地督促學生。在學生預習、上課以及課后復習的整個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全程監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學習計劃。教師要做的就是監督學生,保證學生按時完成作業,切忌無故干涉學生的學習計劃,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發揮榜樣的作用
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形成良師益友的關系。在初中階段,教師是學生主要的學習對象,正是因為初中生具有“親師性”強的心理特點,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對于完成教學目標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喜歡一個老師,那么他就會希望得到這位老師的關注,會認真對待這位老師所交的課程,花費十分的努力來學習這門課程并且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喜歡上自己的學業,這樣的例子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十分常見。這就是教師的榜樣力量。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榜樣能給學生帶來十分巨大的影響,學生易于對榜樣產生認同感,并會依照榜樣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調節。因此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榜樣,發揮自身的影響力,給學生傳遞一種積極的學習及人生態度。教師要特別抓好困難學生的教育工作。對于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具體分析實際情況,幫助他們找到造成學習困難的主要問題并解決,要善于發現這些學生身上的優點,對他們多激勵多鼓勵,挖掘他們身上的各種潛能,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教師特別要注意的一點是,對于因生活上的問題影響學習狀態的學生,教師要多關心學生的生活,給予各種幫助,還要對其進行心理輔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4.實現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發展的關鍵階段,教師要爭取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要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探索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盡可能地掌握更多的知識以減輕課后的學習壓力。
第二,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注重提升自己的思維,學會自主思考,擺脫遇到難題就找老師的依賴性,全面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第三,在課后,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研究自己所喜歡的事物,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增強學生的幸福感,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
5.建立客觀綜合的評價機制
教師要摒棄傳統的評價觀念,不再一味以成績來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而應該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去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建立客觀綜合的評價機制。評價的最終目標不是衡量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是對學生進行優劣分類,而是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對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要做到充分考慮,尊重每個學生的差異,并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天賦,幫助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綜合考慮到智力和遺傳、環境、努力等非智力因素,從不同的方向對學生進行激勵,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技能,最終使每一個學生學有所成。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論述,第一部分指出了初中教學管理在如何貫徹人文理念方面所存在的問題。第二部分主要論述了在初中教學管理中融入人文理念的策略,包括學校規章制度的改革,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幸福感兩方面。教師在學生管理過程中要理解學生、信任學生,確保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要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同時教師也要減輕學生在課后的學習負擔,保證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學習興趣特長,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還要建立客觀綜合的評價機制,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龍饒、李清會《持續人文關懷護理理念在重癥醫學科護理工作中的意義》,《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年第20期。
[2] 李龍倜、陳芳、鄭萍萍《基于人文關懷的磁性護理理念在老年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應用》,《護理管理雜志》2019年第5期。
[3] 毛獻敏《人文關懷理念下小學班主任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方法探究》,《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10期。
[4] 岑立強《人文關懷視角下的現代小學教育管理探析》,《時代教育》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