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蘭瑛
摘要:目的:對慢性腸胃炎患者進行消化內科臨床治療的治療效果進行探究;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中隨機選取112例我院收治的實驗組患者的慢性腸胃炎患者。根據治療方法均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實驗組患者則在常規組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西瓜霜噴劑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率、不良反應率以及復發率。結果;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效率要優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以及復發率要低于常規組(p<0.05)。結論:對慢性結腸炎患者在保留灌腸的基礎上,進行鹽酸利卡多因、硫酸慶大霉素、地塞米松以及西瓜霜噴劑的聯合治療,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加速患者的康復進程,因此可在慢性結腸炎的消化內科治療中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慢性結腸炎;消化內科;治療
【中圖分類號】R94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7-029-02
0引言
關于慢性結腸炎發病機制的問題,多數人認為是由于感染、過敏或是遺傳等因素造成,但是有關慢性結腸炎的主要發病因素并未被明確。據相關資料表明我國潰瘍性發病機率要低于發達國家,但由于慢性結腸炎所具備的不易治愈、病程長以及復發率高的問題,導致該疾病存在癌變的可能性,嚴重影響患者的個人生命健康安全。為此,本文對慢性腸胃炎患者進行消化內科臨床治療的治療效果進行探究,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與方法
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治療的慢性結腸炎患者中,隨機112例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慢性結腸炎患者均分為常規組對實驗組。其中56例常規組患者中,男性慢性結腸炎患者共有34例,女性慢性結腸炎患者患者共有22例,組內最大年齡的慢性結腸炎患者為77歲,最小年齡的慢性結腸炎患者為22歲,組內慢性結腸炎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7.83±1.63)歲;56例實驗組患者中,男性慢性結腸炎患者共有33例,女性慢性結腸炎患者患者共有23例,組內最大年齡的慢性結腸炎患者為75歲,最小年齡的慢性結腸炎患者為24歲,組內慢性結腸炎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6.37±1.73)歲。將實驗組以及常規組患者進行比較,比較無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1)經過檢查后確診為慢性結腸炎的患者。
(2)知情并簽署同意書的患者。
1.2.2排除標準
(1)患有結腸克羅恩病的患者;
(2)患有腸結核的患者;
(3)患有結直腸腫瘤的患者;
(4)妊娠以及哺乳期的患者。
1.3治療方法
(1)兩組患者在灌腸治療前,需要先將體內的糞便排空。(2)灌腸取位是左側臥位,通過將注射器與導尿管相連接,連接后將管腔內的殘留空氣進行排放,之后插入患者的肛門,肝門插入深度大約為13cm。(3)患者每天接受一次灌腸治療,藥液需要緩慢推送,并將灌腸液停留在唱腔內4個小時,每10次為一次治療療程。
對常規組的慢性結腸炎患者采取5ml的鹽酸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8萬U硫酸慶大霉素以及100ml生理鹽水進行灌腸治療。
對實驗組的慢性結腸炎患者,在常規組治療的基礎再應用2.5g的西瓜霜噴劑進行藥物治療。
1.4療效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全面改善,并沒有不良反應癥狀的發生,同時患者的個人生活質量有效提升。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程度,但患者的個人生活質量有所提升。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并未明顯改善,甚至出現更為嚴重的情況。治療總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2)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效果。對患者的不良反應進行情況,同時詳細記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
(3)比較兩組患者的復發情況。電話隨訪6個月內患者的疾病復發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利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表示組間比較存在差異統計學意義的就是p<0.05。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率(98.21%)要優于常規組(92.86%),組間比較存在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
2.2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效果
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1.79%)要低于常規組(8.93%),組間比較存在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
2.3比較兩組患者的復發情況
實驗組患者的復發率(1.79%)要低于常規組(5.36%),組間比較存在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現如今有關慢性結腸炎疾病的發病機制并未確定,患有慢性結腸炎疾病的患者常常會有肛門灼熱、大便膿血以及腹痛腹瀉等問題,對于患者的正常生活有著極大的影響。對慢性結腸炎患者進行硫酸慶大霉素治療,通過將藥物加入藥液之中,可有效促進藥液直接滲透至腸粘膜的下方,最大程度減少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避免患者出現炎癥以及水腫等問題。利多卡因藥物具備調節患者腸壁血管舒縮的功能,有效降低黏膜的發生。西瓜霜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清熱、瀉火的應用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個人病情,有效提升患者的個人機體免疫力。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效率要優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以及復發率要低于常規組(p<0.05)。
綜上所述,對慢性結腸炎患者進行消化內科治療期間,在保留灌腸的基礎上進行鹽酸利卡多因、硫酸慶大霉素、地塞米松以及西瓜霜噴劑的聯合治療,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提升消化內科的治療效果,最大程度降低慢性結腸炎的復發幾率。
參考文獻
[1]宗建巍.還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05):175-177.
[2]劉旭東.地塞米松聯合康復新液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結腸炎患者的臨床效果[J].醫療裝備,2020,33(04):62-63.
[3]曾曉嫣,曾宇波.加味藿香正氣散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處方藥,2019,17(05):110-111.